知足常樂議論文
2023-07-07 17:44:47 1
引導語:相信大家對於議論文都不陌生,那麼有關知足常樂議論文範文哪裡有呢?接下來是小編為你帶來收集整理的文章,歡迎閱讀!
知足常樂議論文一
平生修得隨緣性,粗茶淡飯也知足。
——題記
桌上放著半杯水,悲觀的人會抱怨它的不足;樂觀的人則會慶幸還有半杯水,因而後者得到了滿足。
同樣的半杯水,兩種截然不同的感慨。這告訴我們對待任何事物都要抱定一顆平常心,學會用感恩的心來感謝生活,感謝命運。等我們懂得了知足,生活便少了幾分抱怨,多了一些光明。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這是發人深省的。一個人如果痴心妄想,那他貪婪的心就永遠不會滿足,甚至可能會付出慘重的代價。
嫦娥拋其夫君,偷食仙丹,妄圖成仙,換來的卻是廣寒宮的無限冷清與寂寥;和珅位高權重仍不知滿足,徇私舞弊,留下了千古罵名。而莊子、陶潛等隱士淡泊名利,逍遙世外,卻成就了千古流芳的美談。
世事就是這樣的辨證,上帝讓壞人享盡安樂,但最終以嚴厲的懲罰為代價;上帝給予好人平安與幸福,卻讓好人歷經磨難。這是公平的,所以不要怨天尤人。人生就這樣,沒有絕對令你滿意的事,關鍵在於你是否得到滿足,能夠樂觀地對待生活。
不過知足並非一味地安於現狀,不求進取,而是一種適可而止的生活態度。如錯把知足當作安於現狀,裹足不前,那你只會成為井底之蛙。
知足就是父母買給你玩具模片而你能自己拼好,知足就是朋友送你卡片而你不挑三揀四,知足就是珍惜一切來之不易的東西,包括生命。知足了菜根嚼著也香,知足了心裡永遠有著溫暖的陽光。
知足就要避免心理失衡。人們在給予的同時往往期待著、索要著,他們付出了就一定要求有回報,結果卻往往不盡如人意。那是因為他們把得失看得太重、不易滿足,當然也往往會大失所望了。
請記住:學會知足,才能心底敞亮,少卻煩惱;學會知足,才能更好地體會人生風雨兼程的艱辛和幸福;也只有人人懂得知足,我們的社會大家庭才能和諧、平靜、適意而真誠。因為知足常樂啊!
知足常樂議論文二
如果說人生是一片浩瀚的大海,那麼知足,就是一朵美麗的浪花。如果人生是一片湛藍的天空,那麼知足,就是一朵漂亮的白雲。如果說人生是一副絕美的畫卷,那麼知足,就是一筆恰到好處的勾勒。
現實生活往往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無法預知的挫折苦難。唯有知足,才能讓生活中的美好在不經意間蒞臨。「知足者常樂」,很多時候,少一份偏執,多一份寬容又何嘗不是一個正確的做法。人生本就苦短,沒必為些瑣事而斤斤計較。要學會知足,從中發現人生的樂趣。
蘇格拉底曾經說過:「知足是天賦的財富。」陶淵明就是最好的證明。他找到了這份財富,他的人生也因此散發出異常奪目的光彩。
「秦王掃六合」,這是何等的壯志,何等的輝煌!可是,秦王他不懂知足,所以他註定不能「常樂」。他那些極其奢侈的宮殿廟宇,最終還是毀在他自己的手上,就連他歷經多年,辛辛苦苦打下的秦王朝,也就此消失於歷史長河,隨風散去。
快樂其實並不複雜,知足就是真諦。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連自己都無法滿足,一味的拼搏,一味的不知足,一味的失望,這樣的,人又怎麼會快樂呢?(原創投稿)
當然了「知足」並不意味著沒有上進心。而是在奮力拼搏,努力奮鬥之後,開心快樂地享受著結果——無論是好是壞。
知足,如同一杯清水,簡單卻又異常的重要。所以,學會知足吧,去品味這萬千世界中最簡單的幸福。
知足常樂議論文三
當今社會,我們有了充足的物質需求的滿足,人們的競爭意識也不斷地得到增強,使得每個人都在努力實現知足的同時也踏上了不知足的意識走向。(起筆太籠統)
人們常說:知足常樂。而中國古代又有一首無名氏的詩:「終日奔波只為飢,方才得飽便思衣,衣食兩般皆滿足,又想姣容美貌妻」。(這首詩是批評不知足的,用在此處有原意不符,不過這種引用的寫法值得肯定)知足與不知足在一念之間,只有將知足和不知足高度統一起來才是真正的大快樂。因此我們要做到,生活上要知足,學習上要不知足。
所謂生活上的知足就是我們要想在物質生活上快樂就必須有所滿足,不要一味地企求更高的物質享受。我們生活在這麼安穩的年代,不缺衣食,不缺住行。我們又何須再過分苛求什麼更加高檔的生活?別墅,奔馳,高薪,家財萬貫並不是每個人都有的。如果我們過於對自身物質的曲變性?苛求,就會導致我們精神上的超負荷壓抑,就會引發很多過激行為甚至於犯罪行為的發生。俗話說:知足者雖清貧皆開懷常笑,不知足者既(即)使擁有萬物也愁眉不展;(透徹,好)知足者常常擁有自己的一點成果而知足常樂,不知足者常常擁有萬物還頭疼不已。
知識是人類進步的橋梁。(這一句沒頭沒腦,應刪除)對於知識,我們就要做到不知足,要不斷進取、忘我學習。這樣的人才能不斷進步,不斷的擁有更多的知識。高爾基曾說過:「知識有如人體血液一樣寶貴。人缺了血液,身體就會衰弱;人缺少知識,頭腦就要枯竭」。是啊,學習上,我們就應該不斷的探索,不斷的發現,不斷的補充,不斷的吸納,才會有更高的理解。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連聖人都這麼說了,更何況我們呢。(這一段寫得好)
總之,知足也好,不知足也罷。都是在一定的基礎上才得以發展其優勢。我們應該在知足和不知足之間合理的規劃自己的人生。
知足常樂議論文四
自古以來,人生最高的境界莫過於知足常樂了。
小草因偶爾的陽光沐浴而樂上好一陣子,它沒有期盼更多的機會。鮮花展示給人最美的一面,它視這為幸福,儘管那嬌麗會被枯萎所替代。小鳥為有一個家而歡跳,縱使這個家有點簡陋,會經歷風吹雨打,但它是溫馨的。
人生難得滿足,更難得知足常樂。
現實往往是殘酷的。萬惡的金錢,由於它,多少人一步一步走進無底的深淵。也有人說過,金錢不是萬能的,但沒有它是萬萬不能的。也許它對於某些人來說,它與權利給他們的誘惑力實在是太大了。人之初,性本善。也許,他們也曾擁有善良的本心,但在悄然之間,在他們不經意之間,一層薄紗輕輕地蒙上了善心。
知足常樂,是一種輕鬆的幸福。它不用受拘於任何枷鎖,任何冷冰冰的權場鬥爭。
當然,人難免會有貪慾,但可否平息,就各不相同了。人通常滿足了,會更加想要自己沒有的,這是人類的共性。有時候甚至不擇手段,但那有什麼意義呢。
知足常樂,人生幾何。
知足常樂議論文五
在這個適者生存的時代裡,人類都只在乎金錢,名利,地位,而對於常在電視上或收音機所推廣的道德觀念只是耳邊風,根本就是忘了列祖列宗所傳授的高尚品德。在這種情況下,更不必多談什麼知足了,因為基本要件都未能的到重視,更何況保有不計較,不在乎的性格。而身為學生的我本對於該課題也是遮一隻眼蔽一隻眼,但近來我讀到了一這報導讓我不得不大開金口大談該話題讓更多追求榮華富貴的人士能停下腳步傾聽知足的樂趣。知足到底需具備什麼要件和又有和勢力使它成為現今人類成功的途經呢?
那則報導是這樣寫的。
女孩是家裡唯一的獨身女,爸爸開了一家較龐大的車行,媽媽則是無業游民暫時在家當家庭主婦。從小至大,由於是家裡唯一的孩子,因此父母都對她疼愛有佳,甚至要風得風,要雨得雨。在潛移默化下,她也在嬌生慣養下養成了目無尊長的性格。有一天,她和父母乘著假日到中國的四川省去旅行。在旅途中,他們都玩得不亦樂乎,而且還有說有笑。不幸的是在回返國家的前一晚,當女孩在旅店陽臺遙望美景時一股震動力讓她滑到。女孩開始害怕,她吶喊、哭泣著請求這著母的幫助,她父母不顧三七二十一便把她扶起。這是震動力越來越強,女孩父母在不留意下撞倒花盆並在不平穩的情況下墜下高樓。女孩慌了,她衝下樓並在你推我擠下來到了的樓並衝向父母的屍體。她喊破了喉嚨請路人幫忙並在一位好心人的協助下把他們送到醫院去。但好景不長在,醫生最後還是宣告他們不治。
這種事實簡直太殘忍了,女孩這時才明白知足是多重要,而所謂財物上的所需完全成了廢棄品……而真正重要的是一直以來對她不離不棄的父母。從這則報導來看,我們不常也是這樣。每當失去後才懂得什麼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是我們不曾留意和關心的事物嗎……其實知足是個很有價值的品德,只要人們願意放寬自我心胸不去計較和強於奢求那麼想成為一位實至名歸的知足者就不再是可望不可即的事了。除此之外,人們也得學會四種行為,那就是把自己當別人,代表遇到挫折、失敗,當成別人,便能置身事外,冷靜地面對困境;當功成名就、揚名利萬時,把自己當成別人,就不至於驕傲自滿;把別人當自己,做人做事為他人設想,站在他人立場處理事情,自然會同情並多幫助他人;把別人當別人,不幹涉他人自由,學習尊重他人;把自己當自己,學習獨立自主,不養成依賴他人的習慣,同時懂得承擔自己的責任。
總而言之,身為能在地球生存的人類應知足長樂,那麼生活才會美滿、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