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雨汙分流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07 14:18:31 1
專利名稱:一種雨汙分流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流體分流裝置。
背景技術:
雨汙分流裝置是用於對雨水和汙水進行分流的裝置。由於城市汙水匯集後,直接排入河流會造成汙染,因此需要進行收集處理,而當雨天時,雨水也會進入汙水收集系統, 由於雨水不需進行處理,流入汙水處理系統會增加處理成本,雨汙分流裝置是用來對雨水和汙水進行分離。目前,現有的雨汙分流裝置結構簡單,主要由圓形或方形井筒,在出水口前設置一個溢流檔板組成,其缺點是,當雨水來臨時,排汙口無法自動關閉,雨水在漫過溢流檔板向外排放的同時,也會通過排汙口進入汙水管網,稀釋了汙水濃度,增加了汙水處理量,大大增加了汙水處理廠的運行成本。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決現有的雨汙分流裝置雨水來臨時不能夠及時關閉使得雨水流入汙水處理系統,造成汙水處理成本高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雨汙分流裝置,其特徵是它包括井筒、位於井筒內的汙水排放裝置和水渣排放裝置,所述的井筒包括筒體和封住筒體的筒蓋,所述的筒體側面上設有與筒體連通的進水管和雨水排放管,汙水排放裝置和水渣排放裝置依次固定在進水管和雨水排放管之間;所述的汙水排放裝置包括汙水排放管、間槽、開封間槽的閘板、浮球和導向筒,汙水排放管穿過筒體壁開口位於筒體外,進口與閘槽密封連接,所述的閘槽固定在筒體內,閘板位於閘槽內並能沿閘槽上下移動實現開閉汙水排放管;導向筒固定在閘槽的上方,浮球位於導向筒內,下部通過連接杆與閘板連接;所述的水渣排放裝置包括排水排渣間門、絲杆螺母和絲杆,排水排渣間門下部和左右兩側分別與筒體底部的前後側壁液密封,排水排渣間門上設有排水孔,筒蓋上設有通孔,絲杆螺母位於通孔內,絲杆上端與絲杆螺母配合,下端與排水排渣閘門上部連接。採用上述技術方案,當汙水從進水管進入時,從汙水排放管直接流入汙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當雨水來臨時,由於雨水量較大,汙水排放管將不能及時使雨水全部流出, 逐漸匯集於筒體內,隨著筒體內水位的上升,上升至浮球位置時,浮球將會隨水位上升而上升,浮球的上升將會帶動間板封住汙水排放管,筒體內的水位進一步上升,將會通過排水排渣閘門上的通過進入雨水排放管排向河流,從而達到汙水雨水分流的目的。當筒體內需要排汙時,只要轉動絲杆,使排水排渣閘門上升,即能直接排出筒體內的水汙,實現排水排汙。為了對浮球上升進行限位,所述的汙水排放裝置上還設有限位裝置,所述的限位裝置包括傳動杆、傳動壓蓋、螺母和限位管,所述的傳動杆為絲杆,上部通過傳動壓蓋位於筒蓋上的圓孔內,下部與螺母配合,螺母與限位管連接,限位管的下方位於導向筒內。上述裝置可調節限位管的高度,實現對浮球的上位進行限位。為保證限位管移動方向,所述的筒體內壁上固定有支架,支架上設有通孔,限位管通過支架上的通孔。這樣限位管將會在支架通孔內上下移動。為方便對筒體內進行檢查,筒蓋上設有檢查孔蓋板。為防止水倒流,排水排渣閘門的通孔上設有拍門。本實用新型有益效果是由於本實用新型設有汙水排放裝置和水渣排放裝置,使汙水和雨水能夠及時分流,不會使過多的雨水進入汙水處理系統,大大降低了汙水處理系統的成本。
圖1為本實用新型示意圖。圖2為圖1的A— A向剖視圖。圖中,1、筒蓋,2、筒體,3、進水管,4、汙水排放管,5、雨水排放管,6、檢查孔蓋板,7、 絲杆螺母,8、支承蓋,9、絲杆,10、排水排渣閘門,11、拍門門體,12、拍門,13、傳動杆,14、壓蓋,15、螺母,16、支架,17、限位管,18、導向筒,19、浮球,20、連接杆,21、閘槽,22、閘板。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一種雨汙分流裝置,如圖1、圖2所示,它包括井筒、位於井筒內的汙水排放裝置和水渣排放裝置,井筒包括筒體2和封住筒體2的筒蓋1,筒蓋1上設有檢查孔蓋板6。筒體2側面上設有與筒體2連通的進水管3和和雨水排放管5,汙水排放裝置和水渣排放裝置依次固定在進水管3和雨水排放管5之間。汙水排放裝置如圖1所示,它包括汙水排放管4、閘槽21、開封閘槽21的閘板22、 浮球19和導向筒18,汙水排放管穿過筒體2壁開口位於筒體2外,進口與閘槽21密封連接,閘槽21固定在筒體2內,閘板22位於閘槽21內並能沿閘槽21上下移動實現開閉汙水排放管4,導向筒18固定在閘槽21的上方,浮球19位於導向筒18內,下部通過連接杆20 與閘板22連接。水渣排放裝置如圖2所示,它包括排水排渣閘門10、絲杆螺母7和絲杆9,排水排渣閘門10下部和左右兩側分別與筒體2底部的前後側壁液密封,排水排渣閘門10上設有排水孔,排水排渣閘門10的通孔上設有拍門12,通過上配合拍門12設有拍門門體11。筒蓋1上設有通孔,絲杆螺母7位於通孔內,絲杆螺母7的下方還設有支承蓋8,絲杆9上端與絲杆螺母7配合,下端與排水排渣閘門10上部連接。如圖1所示,汙水排放裝置上還設有限位裝置,限位裝置包括傳動杆13、傳動壓蓋 14、螺母15和限位管17,傳動杆13為絲杆,上部通過傳動壓蓋14位於筒蓋1上的圓孔內, 下部與螺母15配合,螺母15與限位管17連接,限位管17的下方位於導向筒18內。筒體 2內壁上固定有支架16,支架16上設有通孔,限位管17通過支架16上的通孔。
權利要求1.一種雨汙分流裝置,其特徵是它包括井筒、位於井筒內的汙水排放裝置和水渣排放裝置,所述的井筒包括筒體[2]和封住筒體[2]的筒蓋[1],所述的筒體[2]側面上設有與筒體[2]連通的進水管[3]和雨水排放管[5],汙水排放裝置和水渣排放裝置依次固定在進水管[3]和雨水排放管[5]之間;所述的汙水排放裝置包括汙水排放管W]、閘槽[21]、開封閘槽[21]的閘板[22]、浮球[19]和導向筒[18],汙水排放管穿過筒體[2]壁開口位於筒體[2]外,進口與閘槽[21]密封連接,所述的閘槽[21]固定在筒體[2]內,閘板[22]位於閘槽[21]內並能沿閘槽[21]上下移動實現開閉汙水排放管[4];導向筒[18]固定在閘槽[21]的上方,浮球[19]位於導向筒[18]內,下部通過連接杆與閘板[22]連接;所述的水渣排放裝置包括排水排渣閘門[10]、絲杆螺母[7]和絲杆[9],排水排渣閘門[10]下部和左右兩側分別與筒體[2]底部的前後側壁液密封,排水排渣閘門[10]上設有排水孔,筒蓋[1]上設有通孔,絲杆螺母[7]位於通孔內,絲杆[9]上端與絲杆螺母[7]配合,下端與排水排渣閘門[10]上部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雨汙分流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汙水排放裝置上還設有限位裝置,所述的限位裝置包括傳動杆[13]、傳動壓蓋[14]、螺母[15]和限位管[17],所述的傳動杆[13]為絲杆,上部通過傳動壓蓋[14]位於筒蓋[1]上的圓孔內,下部與螺母[15]配合,螺母[15]與限位管[17]連接,限位管[17]的下方位於導向筒[18]內。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雨汙分流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筒體[2]內壁上固定有支架 [16],支架[16]上設有通孔,限位管[17]通過支架[16]上的通孔。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雨汙分流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筒蓋[1]上設有檢查孔蓋板[6]。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雨汙分流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排水排渣閘門[10]的通孔上設有拍門[12]。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雨汙分流裝置,其特徵是它包括井筒、位於井筒內的汙水排放裝置和水渣排放裝置,所述的井筒包括筒體[2]和封住筒體[2]的筒蓋[1],所述的筒體[2]側面上設有與筒體[2]連通的進水管[3]和雨水排放管[5],汙水排放裝置和水渣排放裝置依次固定在進水管[3]和雨水排放管[5]之間。本實用新型能夠對汙水和雨水實現快速分流,大大降低了汙水處理成本。
文檔編號E03F5/14GK201981643SQ201120074370
公開日2011年9月21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1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1日
發明者楊衛紅, 陳蓮萍 申請人:安徽漢威智能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