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地標大全(上海已拆除的6大城市地標)
2023-07-07 21:38:36
「上海是我長大成人的所在,帶著我所有的情懷,第一次乾杯,頭一回戀愛,在永遠的純真年代……」上世紀末本世紀初,某啤酒廣告歌《喜歡上海的理由》傳遍上海的大街小巷,聽過這首歌的人至今還能哼唱兩句。在城市廣告歌曲裡,始終擁有不可動搖的地位。尤其是在如今聽起來,更覺得讓人懷念,有些時代再也不會回來。
今天我們一起來回憶一下,上海已經被拆除的六大城市地標。如果你都打卡過,那一定是「老上海」了!
一、上海電視塔
在如今的上海地標之一——東方明珠電視塔建成之前,還有一座上海電視塔,也是城中地標,接待過不少政要貴賓。老上海電視塔建成於1972年,塔高210米,這座曾經的「中國第一高塔」,有著傳統電視塔的外觀。在高樓不多的年代,在城市許多角落都能遙望到它的身影。
它見證了彩色電視機走入家家戶戶,到了90年代後,隨著高層建築逐漸增加,上海電視塔因此也喪失了其電視塔的功能。東方明珠建成後,老上海電視塔也在1998年被拆除,完成了長達26年的地標生涯。
二、大千美食林
如今的徐家匯是上海四大城市副中心之一,商圈中心便是由衡山路、華山路、漕溪北路、虹橋路、肇嘉浜路這五條馬路交匯的路口。立於路口的美羅城是整個徐家匯最受年輕人歡迎的商場之一;而它的前身大千美食林,更是很多上海人心中的美食回憶。1994年,大千美食林的出現帶給上海人帶來的震撼,可能超過迪士尼開業。
這是上海第一家引入「大食代」模式的綜合餐廳王國,1.2萬平方米的營業面積,七層樓面,幾十個餐廳,可容納4000個客人同時用餐,能以實惠的價格品嘗到天南地北各種美食。入口處的兩部升降電梯,可欣賞整個徐家匯的景色,是比美食更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2001年太平洋數碼二期正式開業,地址就是已人去樓空的大千美食林。徐家匯的商業也開啟了一輪又一輪的改朝換代。
三、亞洲第一彎
所謂的「亞洲第一彎」便是延安路高架外灘下匝道。當車輛從林立的高樓之中穿行出來,忽然一個左轉彎,外灘兩岸景色毫無遮擋呈現在眼前,被上海市民譽為「外灘最佳觀景點」。「亞洲第一彎」帶來的那種驚豔的視覺衝擊,怕是連香港的維多利亞港都難以企及。「亞洲第一彎」也不負眾望,成了外地遊客到上海遊覽的「必到景點」。
2008年,為配合市政建設,「亞洲第一彎」被拆除了,車流改為走地下通道。拆除前夕,許多上海市民頗為遺憾不舍,紛紛跑去拍照留念,與之告別。
四、虹口大戲院
歷史上,虹口曾經是連接東西方文化的重要門戶。虹口大戲院創建於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是上海市首家電影院,也是中國第一家向社會開放的營業性電影院。戲院建成後,曾經在上海轟動一時,許多民眾紛紛前來觀影。抗戰勝利後,虹口大戲院不再放映電影,改演地方戲。上海滑稽界著名演員楊華生、周柏春、姚慕雙、嚴順開等都曾在虹口大戲院登臺演出過。
1998年因海寧路拓寬,虹口大戲院被拆除。2006年1月5日,虹口區人民政府公布虹口大戲院遺址為虹口區歷史遺址紀念地;在原址處留下一座石碑,等待有緣人為之停下腳步。
五、滬西人民文化宮
上海人口中的西宮,是上海第二座工人文化宮,1961年對外開放;由工人俱樂部主樓、人工湖、綠蔭道、湖心島、影劇院組成了一個立體、多元、舒適的群眾文化娛樂綜合體。在上世紀6,70年代,戀人在這裡相會,青年在這裡交流,老人在這裡鍛鍊,兒童在這裡玩耍;承載了許多上海人的回憶。
進入新世紀後,西宮作為文化宮更多被看作價廉物美的淘貨市場,外加可以品嘗到各種「放學小吃」。學生時代最愛約上三五好友,去西宮買衣服、文具、工藝品、拍大頭貼。
六、華亭路服飾市場
上海已經消失的市場很多,比如東臺路古玩市場、銅川路水產市場、曹家渡花鳥市場等,但是誕生於1984年的華亭路服飾市場卻是名滿全球,知名到許多老外都紛至沓來。但是,上海華亭路市場與廣州高第街、北京秀水街並稱為「全國三大服裝街」。
華亭路從剛開始的50多個攤位,後來最多時暴增到400多個攤位。頭腦靈活的攤主們各顯神通,有人從外貿廠家拉尾單,有人打飛的去廣州等地批發,還有人自己看著港臺日本的服裝雜誌,自己設計。華亭路的服裝當年做到了與世界服飾潮流同步,也能買到當時還罕見的高仿名牌。因款式新、價格低,造就了一個時代的時尚傳奇。2000年,為了還路於民,華亭路服裝市場整體拆遷,這條小馬路終於恢復了幾十年前的平靜。
與城市變遷相伴的,是地標的更迭。上海,是一座一直在「消失」的城市。但是那些已經消失的老地標,請不要把它們遺忘;因為每一個老地標的背後,都寫滿了一代人對這座城市的回憶。上海的每個時代,都值得我們留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