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強密封性、減小阻力的高性能四通換向閥閥體的製作方法
2023-05-30 16:16:46 2
專利名稱:增強密封性、減小阻力的高性能四通換向閥閥體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閥體,特別是涉及一種增強密封性、減小阻力的高性能四通換向 閥閥體。
背景技術:
四通換向閥作為蓄熱式燃燒系統的關鍵部件,其使用性能的優劣直接決定整個系統的 工作效能。四通換向閥閥體在使用過程中需頻繁切換,加上工作環境往往十分惡劣,所以 絕大多數存在密封效果差、使用壽命短、阻力損失偏大等缺點。這些缺點會導致節能效果 不明顯、汙染物的排放量增加,嚴重時還會影響蓄熱式燒嘴的燃燒效果,使整個系統無法 使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克服了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種結構設計合理、密封效果好的高性 能四通換向閥閥體。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
一種增強密封性、減小阻力的高性能四通換向閥閥體,包括彎頭一、彎頭二、大厚壁 管、小厚壁管和閥軸,兩厚壁管上設有4個進出口,彎頭一和彎頭二組合在一起形成4個 開口,開口與厚壁管上的4個進出口一一對應,彎頭與小厚壁管固定為一整體並與閥軸連
接,小厚壁管的出口周圍安裝有密封圈,密封圈與大厚壁管緊密結合。
彎頭一和彎頭二分別釆用方形管焊接而成;密封圈的截面呈"V"形,密封圈鑲嵌在 小厚壁管的外表面;密封圈內部設有"V"形的彈簧骨架;大厚壁管上與密封圈相對應的 位置設有注油孔,密封圈內注有耐高溫潤滑脂。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 採用密封圈加潤滑油雙重密封的方式,密封效果更好。
2、 通過加入潤滑油,可有效減少摩擦,有效的提高了密封圈的使用壽命。
圖l為本實用新型結構示意圖;圖2為密封圈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一種增強密封性、減小阻力的高性能四通換向閥閥體,如圖1所示,包括彎頭一3、 彎頭二4、大厚壁管2、小厚壁管5和閥軸9,彎頭一3和彎頭二4分別採用方形管焊接 而成。兩厚壁管上設有4個進出口 1,彎頭一3和彎頭二4組合在一起形成4個開口,開 口與厚壁管上的4個進出口一一對應,厚壁管的每兩個相鄰的進出口 l的中心線互成90。, 且在同一平面上。彎頭和厚壁管焊接成一個整體並與閥軸9連接,構成閥門的旋轉部分, 在外力的作用下繞閥軸9旋轉,實現煙氣與空氣、煤氣之間的換向。小厚壁管5的出口周 圍安裝有密封圈6,密封圈6的截面呈"V"形,密封圈6底端鑲嵌在小厚壁管5的外表 面,頂端與大厚壁管2緊密結合。密封圈6內部設有"V"形的彈簧骨架10。大厚壁管2 上與密封圈6相對應的位置設有注油孔8,用於向密封圈6加注耐高溫潤滑脂7。
本實用新型閥體的進出口 l共有四個,選取相對的兩個口, 一個始終作為空氣(或煤 氣)的入口,另一個則始終作為煙氣的出口;其餘的兩個口交替地作為空氣(或煤氣)、 煙氣的進出口。大厚壁管2作為閥體的外套,與密封圈6組成密封部分,密封圈6的內部 嵌有彈簧骨架IO,其作用是始終保持密封圈6與大厚壁管2緊密接觸。彎頭一3、彎頭二 4和小厚壁管5組成閥體的旋轉部件,繞閥軸9旋轉9CT ,實現空氣(或煤氣)、煙氣的 換向動作。耐高溫潤滑脂7作為大厚壁管2與密封圈6之間的潤滑劑,既可減小密封圈6 的磨損,還可增強密封效果,它可通過注油孔8向閥體內加注。
權利要求1、一種增強密封性、減小阻力的高性能四通換向閥閥體,其特徵在於,包括彎頭一、彎頭二、大厚壁管、小厚壁管和閥軸,兩厚壁管上設有4個進出口,彎頭一和彎頭二組合在一起形成4個開口,開口與厚壁管上的4個進出口一一對應,彎頭與小厚壁管固定為一整體並與閥軸連接,小厚壁管的出口周圍安裝有密封圈,密封圈與大厚壁管緊密結合。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增強密封性、減小阻力的高性能四通換向閥閥體,其特徵 在於,彎頭一和彎頭二分別採用方形管焊接而成。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增強密封性、減小阻力的高性能四通換向閥閥體,其特徵 在於,密封圈的截面呈"V"形,密封圈鑲嵌在小厚壁管的外表面。
4、 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增強密封性、減小阻力的高性能四通換向閥閥體,其 特徵在於,密封圈內部設有"V"形的彈簧骨架。
5、 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增強密封性、減小阻力的高性能四通換向閥閥體,其特徵 在於,大厚壁管上與密封圈相對應的位置設有注油孔,密封圈內注有耐高溫潤滑脂。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增強密封性、減小阻力的高性能四通換向閥閥體,包括彎頭一、彎頭二、大厚壁管、小厚壁管和閥軸,兩厚壁管上設有4個進出口,彎頭一和彎頭二組合在一起形成4個開口,開口與厚壁管上的4個進出口一一對應,彎頭與小厚壁管固定為一整體並與閥軸連接,小厚壁管的出口周圍安裝有密封圈,密封圈與大厚壁管緊密結合。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密封效果好,使用壽命長等優點。
文檔編號F16K27/00GK201382190SQ20092001299
公開日2010年1月13日 申請日期2009年4月16日 優先權日2009年4月16日
發明者方會斌, 李寶東, 懿 楊, 文 秦 申請人:中鋼集團鞍山熱能研究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