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班門弄斧議論文描寫
2023-07-08 05:24:24 1
班門弄斧的議論文怎麼寫,看看下面的範文吧,也許對你有幫助哦。
【關於班門弄斧議論文描寫】
班門弄斧,人皆不以為然。認為區區本事,焉能在公認大人物面前耍弄「雕蟲小技」。故視弄斧者為狂人。與班門弄斧同義語甚多,以「關公門前耍大刀」為著名。一部《三國演義》一百二十回,「無名小輩」在關公門前使刀弄槍的不可勝數,最後一位,乃魏將龐德。雖然最終關公在「溫酒斬華雄」之類的豐功偉業後平添了一條「擒于禁,斬龐德」的赫赫武功,但世人無不扼腕嘆息,並無人因龐德「不自量力」而恥笑之。龐德驚世之舉,畢竟未能動搖「班門」。「生薑還是老的辣」,「多年媳婦熬成婆」,傳統習俗根深蒂固.依然禁錮著人們的頭腦。
其實,「班門」的堡壘並非固若金湯,不可攻陷.在班門前弄斧者,須有過人的膽識和超人技巧。看過世界盃足球賽的人皆不會忘記,喀麥隆揮舞足球技術利斧,在「老師傅」阿根廷門前一次次揮斧成風,殺得阿隊落荒而逃,敗下陣去。球王馬拉度納見此情景也「心如刀絞」,望球興嘆,徒喚奈何!
由此看來,「弄斧」就要到「班門」。只要弄斧者舞得巧,照樣為世人稱讚。喀麥隆雖鬥膽弄斧.卻匠心獨具,怎不令人拍案稱絕!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這千古名言即是對「班門」中「鐵桿保皇派」的當頭捧喝!如若不信,大洋彼岸一學生擊敗教授之美舉足可驗證。
據報載:在美國一次中學生數學會考中,某生五十題答對四十八題。但該生並未以此誇耀,而是潛心研究其中一題,經過多次計算、驗證,證明標準答案有誤。考試中心接到報告後,專門集中數學教授反覆論證,最終不得不承認「我們臉紅了」,並給數以萬計的學生加分。這真是後生可畏,「弄斧」可敬!
如今,時事變遷,「班門弄斧」也須「古為今用」了。中國打開大門,面對西方眼花繚亂之科學技術,該如何是好?很簡單。「師夷之長技」,奮龐德之餘威,效喀麥隆之無畏,仿美中學生之創見,追而趕之,趕而超之,「弄斧」敢於到「班門」,知其不可而為之,歷史車輪才會滾滾向前。
【關於班門弄斧議論文描寫】
「班門弄斧」原意為在魯班門前耍弄斧頭,藉此比喻在行家面前賣弄本領.
對於這個成語的理解,人們常會想到的是那種狂妄的人,
但對於現代社會而言,「班門弄斧」也並非都是壞事.
一般而言,敢於在班門弄斧的人倘若不是自信之人,也許就是創新之人.為何這麼說呢?
試想,一個人若對自己都不自信,又怎敢到行家面前去獻醜呢?
正是因為他對自己有十足的信心,所以他才敢到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事.
他只有這麼做才會得到行家的指點,才會使自己得到更多的進步的機會.
但這種自信也決非是盲目的,它需要你自身實力的支持.
蚍蜉撼大樹般的作風是萬不可取的.
姚明是「中國長城」的頂梁柱,當今NBA的統治者之一.
但對於NBA中的眾星而言,2002年初入NBA的姚明只不過是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孩.
在那幫身經百戰的「祖師爺」面前,他敢於去「弄斧」,於是便成就了如今火箭隊的「姚核心」.
同樣的,除了有自信之外,還有另一種可能使他們敢於在「班門」前弄斧,那就是具有創新的精神,敢於向世俗觀念發動挑戰.
當代社會注重發展,倘若沉溺於世俗規程會使社會止步不前.
所以我們需要創新.而那些所謂的「班門」內的人所能達到的只不過是一些陳舊的規程,他們不會去改變自己所崇揚的規則.
而當人們研發出新的技術和事物後,就會有更多的手段和簡便方式去做以前所謂的一些難事.
而對於這種事,後起之秀只能摸索新技術、新方法,畢竟多年的經驗使「班門」中人有足夠的實力傲視群雄.
在軍營中,有多少士兵風餐露宿,刻苦奮鬥,練就了錚錚鐵骨.
「硬骨頭六連」更是以過硬的軍事作風名威天下.
而如今的連長卻是彬彬一介書生.這是何故呢?
他就是在發揚硬骨頭精神的基礎上,憑藉著敢於創新的膽識,借著科技強兵的春風,以高科技武裝的頭腦去揮舞起最新的「斧子」,在「班門」前耍斧,讓六連又有了長足進步,超越那些「英雄豪傑」.
我們需要在自信與創新中發展,為了成才,更為了成功,何不「班門弄斧」呢?
這就是我主張「班門弄斧」的理由.
【關於班門弄斧議論文描寫】
相傳,李白死後葬在採石江畔,來往的文人墨客總愛在他的墓前提詩。一日,一位名曰梅之渙的文人經過,見此情景,便憤然在墓前提曰:「採石江畔一壞土,李白詩名傳千古。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其是在諷刺那些自不量力的人,這便是班門弄斧的典故。我對梅之渙的認識不敢恭維。
我認為敢於在名家前面顯示才能、提出異議的人往往自我意思強,能大膽的表現自己。老子說過「自勝者強」,現代革命家陳毅也說:「人就是應該有頑強表現自己的精神。」伯樂當年發現千裡馬,不也就是千裡馬不凡的一聲長嘶嗎?《史記》寫毛遂自薦時,面對平原君的不信任,毛遂的一番論述頗為精彩:「這是因為我到今天才叫你看到這錐子,要是你早點把它放在袋裡,難道光露個尖兒嗎?」毛遂自比冒尖的錐子,而他正是具有了這種自我意識才贏得了展示才能、留名青史的機會。反之,若不敢在魯班門前耍耍「大斧」,就沒有了出人頭地的機會,豈不碌碌一生?
同時,「班門弄斧」貴在於有認真的科學態度,向權威提出質疑,不人云亦云。富蘭克林就敢於向權威挑戰,以風箏試驗推翻了巴黎皇家學院羅勤院長的觀點,證實打雷是一种放電現象。我國女科學家修瑞娟也是如此,敢於提出不同觀點,最終她的微循環機製得到了世界的公認,被稱為「修氏理論」。其實,「大斧」到底「耍」得是否完美並不重要,至多在高手面前露個破綻,貽笑大方,總比那些怯懦保守而又自高自狹的「老朽」強上千倍萬倍。試想,倘若那位木匠祖師魯班沒有一點「師門弄斧」的精神,他豈能勝於他的師父?這樣代代相傳,代代而遜,豈不大謬而特謬?
總之,我認為在新時代,年輕人應該敢於創新,敢於衝破前人的樊籠,應具有「班門弄斧」的精神。梁啓超說過:「惟苟且也故能滅世界,惟冒險也故能造世界。」;年輕人猶如「紅日初生,其道大光;河山伏流,一瀉汪洋」。而少年強則國強,難道今天的當代少年就不應該擔起時代的重任,衝破「樊籠」,在「魯班門前」耍耍「大斧」,擁有一點「班門弄斧」的精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