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碳背景下的建築(雙碳背景下對城市空間設計的思考)
2023-07-20 14:14:32 2
線上課程:低碳建築全專業設計高研班
線上課程:城市更新業態設計高研班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發布,文件提出「力爭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政策,由此雙碳理念開始正式進入城市建設領域,探究如何建設雙碳型生態城市成為設計領域的新課題。
雙碳理念的基本背景與概念涵義
The basic background of the two-carbon idea
基本背景
當前溫室效應、氣候等環境問題影響著人們生活的環境與安全,全球能源消耗逐年上升,洪水、乾旱、熱浪等問題頻頻出現,威脅全球生存環境與活動空間,基於此背景,構建牢固的生態用地規模基線,合理優化產業、交通、生態等分布格局,充分發揮綠色空間碳匯能力,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和氣候變化的影響,成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實現路徑,由此產生了雙碳城市的發展理念。
概念涵義
雙碳,即碳達峰與碳中和的簡稱。
碳中和:碳中和是指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排放與通過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人為吸收匯達到平衡,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碳達峰:碳達峰是指碳排放在由升轉降的過程中達到碳排放的最高點即碳峰值,之後逐步回落。
建設雙碳型城市的核心要點
The core points of building a double carbon city
碳達峰是碳中和的基礎和前提,實現碳排放達峰刻不容緩,藉助當前規劃管控的特點,城市建設需從交通、能源、建築等領域多管齊下,提升城市生態碳匯能力,從而建設碳中和城市,具體實施可通過綠色建築設計、綠色產業體系、綠色交通體系、綠色空間體系等實現。
案例研究—雙碳型城市空間構建路徑
Case study - The path of double carbon urban space construction
案例1:法國巴黎CLICHY-BATIGNOLLES生態街區
法國 · Clichy Batignolles(克裡希街區)位於巴黎市西北17區,隨著工業的衰退逐漸成為環境惡化和經濟落後的地區,後經歷城市更新變革,成為了這場城市更新浪潮中的生態街區典範。該街區滿足生態街區20項評價標準,有著低密度的城市綠化空間,採用綠色建築技術和公交 步行的交通方式。為了鼓勵自行車出行,社區共設立15個Velib共享單車站點,且在幾乎每棟建築中均有2.25%的面積用來停放自行車,實現運輸能耗和碳排放強度的持續減少,使得人們生活方式綠色低碳化。
案例2:德國漢堡港口城HafenCity:
德國漢堡港口城位於漢堡市易北河(River Elbe)沿岸,屬於主堤防南部,易遭受洪水侵襲,由於修建新的堤防不利於新城公共空間的整體營造,因此選擇基於海拔8.5米的人工基地開發高樓,HafenCity的高差使這裡形成了五種層次的公共空間,包括從河岸邊可以踏上河面的碼頭水的親水升天空間;供步行和騎行的濱水長廊;創造性地將道路從濱水長廊連接至城市街道的濱水露臺—麥哲倫露臺和馬可波羅露臺;建在海拔人工抬高的防洪基地上的生態街道空間以及在街道水平面之上可對外開放的公共與私人空間。充分結合當地水資源優勢,鼓勵採用環保車輛與綠色出行,多空間多層次提升區域綠色空間,增強空間碳匯能力,創建了極具多元化生態空間。
雙碳型城市的規劃策略
Planning strategies for double carbon cities
綜合當前雙碳城市建設技術、環保能源技術與國內外綠色城市建設經驗,可以總結出四條建設雙碳城市的規劃策略:
1
構建以新能源為主的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體系義
以「公交 慢行「為主,通過採用新能源、清潔能源等公交方式,節約能源、低碳環保、提高能效、減少汙染,實現公共運輸零碳排放;合理運用空中綠色休閒連廊,串聯多個功能和公共空間,設立景觀構築物,營造綠色舒適的活力街區,引導人們選擇自行車、步行等綠色方式,打造自行車、步行友好型城市,創造並聯繫不同規模的綠地場所,降低區域碳排放量。
2
打造以綠色建築技術為主導的可持續建築
依據綠色建築建設標準,採用低碳混凝土、竹木材、再生金屬等低碳建築材料,從建築朝向、立面設計、建築形態和景觀環境等方面建設可持續建築。具體可先優化建築設計,並調整建築的朝向,避免直射陽光,充分利用高低角度的太陽光照,太陽能板等,最大利用自然光,形成高效的遮陽系統,並改善建築立面絕緣層,降低製冷能耗,使得建築低能耗;同時保留場地高固碳樹種,併科學配植,儘可能擴大碳匯,在施工時減少機械作業,推動低碳建造應用,在生態綠地建設部分爭取碳中和,節能運營,並且在綠地中達到純碳匯。
3
構建以新能源為主的綠色低碳交通體系
採用高固碳植物,建設街頭綠地、生態庭院、屋頂綠化、垂直綠化,全方位提高綠化覆蓋率,實現低排低碳。增加了城市溼度,減少城市噪音,減輕熱島效應,並結合道路、公園、周圍功能建築等,打造集休閒、碳匯於一體的生態功能型廊道;有水資源的城市可沿水網空間綠脈延展、形成綠色慢行網絡體系,打造藍綠交織的景觀空間,營造低碳、環保的公共活動空間。
4
創建以低碳產業體系為主的生態建築組群
推動產業結構低碳化、產業布局生態化,加強產業和城市的多元複合,建立錯落有致的空間原則,將產業相關聯的企業臨近布局,減少因上下遊企業間運輸而產生的碳排放,將土地利用最大化;同時注重產城融合、商住平衡,強調複合用地開發,根據不同人群需求建設相關配套,設計典型的碳匯建築組群單元。
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生態文明建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優化產業空間結構,加快形成綠色低碳運輸方式,倡導綠色低碳生活,完善綠色空間格局,提升碳匯能力是城市設計中的重點,從而引領城市綠色創新發展,打造低碳、宜居的未來之城。
視頻
【航拍 訪談】《亞洲金融大廈二》視頻節目重磅來襲
【航拍 訪談】《亞洲金融大廈一》視頻節目重磅來襲
【視頻】節目首秀,一座地標建築的誕生
找設計or 找業主
獲獎項目專題
專題文章
城市設計專題
城市更新專題
公園城市專題
城市規劃專題
建築專題
TOD專題
競賽專題
招聘
線上論壇
城市設計聯盟雲論壇
線上培訓
城市更新項目策劃與測算
風景園林植物設計實戰研修班
城市更新業態設計高研班
低碳建築全專業設計高研班
施工圖設計審查工程師(民用建築專業)培訓
施工圖設計審查工程師(結構專業)培訓
施工圖設計審查工程師(機電專業)培訓
景觀設計方案全案例高研班
海綿城市設計高端研修班
建築智能化設計高端研修班
GIS 數據分析和應用高級培訓班
城市更新建築師高端研修班
超低能耗和零碳建築設計高研班 綠色建築設計師認證培訓 鄉村振興規劃與產業策劃海綿城市高端研修班
城市更新片區改造與規劃 鋼結構工程師認證培訓 建築專業施工圖技能認證訓練營 建設場地總圖設計高研班 建築表皮設計高端研修班 城市更新建築師高端研修班 海綿城市給排水和景觀設計高端研修班線下課程
城市更新的模式創新與實踐路徑城市存量資產改造與都市文旅運營研討會
社區商業創新升級與招商運營實操落地研討會
城鄉融合下的土地應用與政府關係管理
新商業地產模式創新&突圍實戰研討會
鄉村振興實戰研討會
城市更新與存量資產改造 實戰研討會
深度考察
產業園和城市更新考察:上海站
鄉村振興考察: 杭州站
城市更新考察:西安
產業園區考察:深圳&東莞站
精品康養項目遊學
產業園區標杆案例對標深度研學
景觀考察:重慶精品項目景觀考察:成都精品項目建築考察:重慶精品項目
建築考察:杭州精品大宅
景觀考察:精品樓盤廣州
城市更新考察:北京標杆案例深度遊學
文商旅創新融合發展實戰研討會 第四季 上海站
文商旅融合-網紅目的地商業模式深度研學考察
商業考察:存量商業改造與標杆商業綜合體遊學 成都
投稿須知
專家文章(可點擊)
王建國 | 劉太格 | 段進 | 鄭時齡 | 崔愷 | 劉科 | 常青 | 張錦秋 | 江億 | 張永和| 何鏡堂 | 孟建民 | 吳志強 | 莊惟敏 | 丁烈雲 | 安藤忠雄 | 邊蘭春 | 陳一新 | 仇保興 | 李興鋼 | 劉泓志 | 馬巖松 | 青山周平 | 讓·努維爾 | 童明 | 王凱 | 王其亨 | 王澍 | 吳蔚 | 伍江 | 徐聰藝 | 楊保軍 | 尹稚 | 張杰 | 趙燕菁 | 朱鉳 | 朱榮遠 | 朱文一 | 蔡震 | 大松敦 | 金廣君 | 匡曉明 | 李寶章 | 龍瀛 | 鄭方 | 莊子玉 | Jelle Therry | 安妮·拉卡頓 | 讓-菲利普·瓦薩爾 | 包贊巴克夫人 | 蔡永潔 | 柴曉明 | 陳薇 | 戴明 | 單霽翔 | 董豫贛 | 方明 | 龔俊 | 何志森 | 黃杉 | 華晨 | 姜梅 | 李道德 | 李乾朗 | 李郇 | 裡卡多·波菲 | 林澎 | 劉巍 | 劉玉民 | 劉悅來 | 陸銘 | 羅健敏 | 呂斌 | 潘瑩芝 | 託馬斯·赫茲維克 | 汪科 | 王林 | 王南 | 王少劍 | 魏尚進 | 吳慶洲 |武顯鋒 | 楊偉民 | 楊永川 | 葉裕民 | 張佳晶 | 張庭偉 | 張宇星 | 朱祥明...
你來問,專家答(每個月前五名諮詢用戶 免費答)
添加城市設計聯盟微信編輯
社群內定期有文件下載和直播連結
城市設計聯盟
內容定位:傳播城市設計理念,分享經典項目案例和專家觀點
面向人群 :政府主管部門、城市設計相關從業人員和設計愛好者
視頻訪談節目:定期邀請採訪城市規劃,建築,市政,園林領域專家
打造跨專業交流、諮詢、媒體平臺
感謝您對微信公眾號城市設計聯盟的喜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