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名將東北抗聯(京劇名家倪茂才主演楊靖宇)
2023-07-20 14:34:15 2
作為吉林省現存唯一一家京劇院團,吉林省戲曲劇院京劇團的現代京劇《楊靖宇》立足黑土地的歷史文化,將創作的目光落在歷史上的東北抗聯及其代表人物,戰鬥在吉林、犧牲在吉林的抗日英雄楊靖宇。5月22日、23日,該劇在上海寶山區委黨校演出兩場,作為第十六屆文華獎參評劇目參加第十二屆中國藝術節。
京劇《楊靖宇》是吉林省京劇團為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民族英雄楊靖宇誕辰110周年而排演的一部作品。是中共吉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和旅遊廳重點扶持的文藝作品。於2014年6月開始建組排練,2014年9月首演。自首演以來,已在省內及北京、上海、天津、杭州等地演出近百場。
海報 本文圖片由主辦方提供
展現東北抗聯歷史往事
該劇講述了抗日戰爭時期,楊靖宇帶領抗聯戰士們在重兵包圍、傷病嚴重等極端惡劣困苦的環境中,與日本侵略者鬥智鬥勇、頑強抗爭,最終壯烈犧牲的故事,表現了楊靖宇等人的堅強戰鬥意志以及堅貞不屈的革命信念。
同時,也通過「石奶奶以身護糧,臨終託孤」「棒槌老人捨命送糧,餓死山中」等真實生動的情節,展現了人民群眾對楊靖宇的深厚情感。全劇以濃墨重彩的壯烈基調,謳歌了在抗日戰爭的歷史背景下楊靖宇將軍所帶領的東北抗日聯軍精忠報國、堅韌無畏的愛國主義精神。
著名戲曲導演徐培成擔任了這部劇的編劇、導演,劇作家孟繁琳執筆編劇。
對於該劇的創排初衷,導演徐培成曾說:「楊靖宇將軍是中國人民抗日鬥爭史中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在與日本侵略者的鬥爭中展現出來的東北抗聯精神,就是愛國主義精神的集中體現。我們的演出歌頌楊靖宇將軍精忠報國、堅韌無畏的英雄情懷,歸根到底就是希望這種愛國主義精神能夠感染觀眾,讓這種精神在廣大人民群眾中間一代一代傳遞下去。」
劇照
京劇「高派」老生倪茂才主演
楊靖宇的英雄形象此前在影視、話劇等藝術門類均有先例,如何在京劇舞臺塑造這一角色,演員是最關鍵因素。而在劇中扮演這一角色的是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花獎獲得者,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獎主角獎榜首獲得者,現任吉林省戲曲劇院院長、兼吉林省戲曲劇院京劇團團長的倪茂才。
倪茂才飾楊靖宇
在劇中,作為京劇「高派」老生的倪茂才充分運用了他在京劇唱腔和表演上的感染力。唱腔設計運用了高派聲腔中的疙瘩腔、樓上樓等技巧,借鑑了高派傳統劇目《逍遙津》、《哭秦庭》中的唱腔形式,風格高亢激昂又不失新意。全劇最後一場,楊靖宇在彌留之際,回憶起了自己遠在河南老家的妻兒,這裡運用了一段「吟板」來表達楊靖宇內心的情感,唱腔旋律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劇照
此外,全劇也集中了吉林多位京劇名家。
女主角「關山紅」飾演者張蕾蕾曾獲「第20屆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配角獎」。劇中,關山紅是老爺嶺上的女土匪,在楊靖宇的引導和幫助下,帶領兄弟姐妹投靠抗聯,最終犧牲在戰場上。
花臉名家劉治強在劇中飾「棒槌爺爺」。這個人物在語言設計上增加了東北的方言,也是劇中極有特色之處,充分體現了「軍民魚水情」。
濃鬱的關東風情
除了人物表演上有不少東北方言,全劇還有濃鬱的關東色彩。如首次在京劇中加入了二人轉的藝術元素,小花子與高粱花的二人轉《西廂觀畫》突出了東北風情;棒槌爺爺犧牲時響起的民歌「一桿長菸袋喲,一團紅紅的火喲」也是展現了東北特有的風土人情。
在傳統京劇音樂的基礎上,還加入軍歌、民歌。劇作一開場便是抗聯戰士高唱《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奠定了全劇的愛國主義基調。
舞臺設計獨具匠心,達到了情景相融的藝術效果。從茅草房的村落、秋日漫山遍野的紅葉,到冬日的雪原樹掛、簌簌而下的大雪,該劇都再現了當時的歷史背景、人文風貌。
此外,全劇的武戲也是一大亮點。為了描寫戰士們飛躍山澗,與日寇展開生死較量,劇院特別製作了兩個不同高度的平臺,分別是:2米、1.8米,需要演員站在2米的高臺上垂直跳下,借鑑雜技中彈床的表演技巧,翻越到對面1.8米的平臺上,其難度非同一般。在抗聯戰士與日寇對打的過程中,觀眾也將欣賞到演員們奉上的堪比「武打片」的武戲開打,有「真刀真槍」的既視感。
京劇「混搭」交響樂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現代京劇《楊靖宇》首次啟用了交響樂進行伴奏,由吉林省戲曲劇院京劇團與吉林省交響樂團共同合作完成該劇的演出,這也是吉林省兩家省直文藝院團第一次合作大型劇目。
樂隊特邀了享譽全國的指揮家劉鳳德,這位在世界樂壇都有較大影響力的指揮家,1970年代曾工作於吉林省京劇院,對京劇有著特殊的情感。劉鳳德表示:「加入了管弦樂,使得京劇的內容更加豐富。音樂的支撐,使得人物形象的塑造更加飽滿。這種形式能更多的讓觀眾接觸,將年輕人吸引到劇場來,喜歡上國粹京劇。」
此外,劇中主題曲、插曲都採用了京歌的表現形式,音樂內容盪氣迴腸,節奏鮮明。京劇傳統曲牌「折桂令」也是首次出現在現代京劇中,體現了「用國粹演繹國魂」的創作主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