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成功便成仁是什麼意思?出自何處
2023-07-20 21:39:35 1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總是會讓任何一個字在任何一句話上,體現出不一樣的意思,這也因此有很多傳統文化得以傳承,不成功便成仁這句話,相信大家都有聽過,只是它的出處和意義可能還有人不了解,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可能感興趣》》中國古代宮廷禮儀講解
不成功便成仁是春秋戰國時期出自《論語》的一句諺語。意為如果不成功,那麼便成全仁。
「仁」的解釋
簡單地說,「仁」就是仁德。孔子把「仁」作為最高的道德原則、道德標準和道德境界。他第一個把整體的道德規範集於一體,形成了以「仁」為核心的倫理思想結構,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禮、知、勇、恭、寬、信、敏、惠等內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礎,是仁學思想體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為「仁」的實現而獻身,即「殺身以成仁」的觀點,對後世產生很大的影響。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何為「成仁」
成仁,來自:捨身取義,殺身成仁;指儒家為了「仁」的最高道德準則而不惜捨棄生命。
語本《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人,有殺身以成仁。」後泛指為正義事業而犧牲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