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州東鄉特產(東鄉特產之山珍地耳)
2023-07-20 09:24:11 1
地耳,俗稱地木耳、地達、地衣、地娃等,屬藍藻門珠藻科,是食用菌家族中最為古老的一種。藻體為無數藻絲組成,外包膠質層,以營養細胞或孢子繁殖新個體,體形呈橢圓形。因土壤種類及肥沃程度,水分含量、受光照程度的不同,地耳分別呈褐黃、黑綠、褐綠色。地耳無根,同地皮分離,每個地耳約厚1毫米,鬆散地藏於山坡、溝堖、石頭灘低凹背陰處的小草間,乾燥時捲曲、皺皸萎縮,質地堅硬;若碰上雨水浸潤,皺皸舒展,體積增大,皮肉增厚,呈半透明狀。
地耳手感滑膩、微甜、略有腥味,富含營養。據《本草綱目》等記載,地耳既是「席上奇餚,盤中珍品」,又是集「養心、止血、養胃、清心、滋潤肌膚」等多種功能的保健品。古往今來,人們將地耳稱作上等佳菜和補益強身之品。清代曹樹龍稱其是「素中之葷」,趙學敏在《本草綱目》拾遺中則稱「地耳以雞湯下食,滑脆鮮美,味最甘香」,不虧為「山蔬第一」。《本草綱目》稱地耳「補心清胃」,《藥性考》曰:「地耳久食色美、益精、悅神,至老不衰」。《太平聖惠方》亦說:「地耳養心、止血、養胃、清心。」現代藥理研究更進一步表明:地木耳用於食療功效卓越,如加粳米、雞湯熬粥,能補血益氣;鮮炒常食,可治療夜盲症和牙痛;加白砂糖浸泡涼食,能治癒脫肛;溫火焙乾研細調菜油外敷,可治燙傷。
東鄉境內地耳分布甚廣,用它做成包子餡、臊子、涼菜等,味美可口。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