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議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
2023-08-10 10:54:39 1
廉政勤政堂堂正正,秉公為民清清白白。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相關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哦
20xx年熱議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一:
次專題片,《永遠在路上》的名字亦頗有講究。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懲治腐敗和從嚴治黨等問題上,習近平總書記多次提到「永遠在路上」這一關鍵詞彙。
20xx年3月9日,在當年的全國兩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安徽代表團審議時就強調,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20xx年1月,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永遠在路上」。
今年1月12日,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回顧總結了3年來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取得的重大成效,深刻分析依然嚴峻複雜的形勢,明確提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目標任務,「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教授竹立家在接受時代周報記者採訪時稱,專題片的播放有一種承上啟下的作用:「承上是指十八大以來,中央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總體成果的一種展示;啟下是指奠定六中全會以後從嚴治黨的基本基調和思想方向,標誌著疾風暴雨式反腐將轉入恆常式制度反腐的新階段。」
20xx年熱議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二:
「打老虎」、「拍蒼蠅」、查腐敗、抓作風……十八大以來,中紀委的高壓反腐使得這些詞彙炙手可熱。
在竹立家看來,回顧三年多的反腐歷程,可以發現一條清晰的反腐路線圖,即「兩個沒有變」,中央堅定不移反對腐敗的決心沒有變,堅決遏制腐敗現象蔓延勢頭的目標沒有變。
在國內堅持高壓反腐的同時,反腐敗國際合作力度也在持續加大。三年多來,從亞太經合組織會議到G20峰會,從《北京反腐敗宣言》到《二十國集團反腐敗追逃追贓高級原則》,從百人「紅色通緝令」到「天網行動」,中國在國際反腐敗領域話語權不斷增強,一大批外逃腐敗分子被緝拿歸案,不敢逃的氛圍初步形成,向全世界釋放出一追到底的堅定決心。
美國前財長保爾森在《永遠在路上》受訪說:「我很讚賞習近平主席的舉措,對於一個國家來說沒有什麼是比腐敗更為嚴重的損失和隱患,所以反腐至關重要,我認為這將是一場持久戰。」
20xx年以來,中央反腐敗協調小組國際追逃追贓工作辦公室成立,以往以緝捕和抓捕潛逃在外的職務犯罪嫌疑人為目標的「獵狐」行動,有了更大的名頭「天網」,由中紀委、最高法、最高檢、外交部、公安部等單位共同負責。
中紀委網站在20xx年4月更是公布了100名涉嫌犯罪的外逃國家工作人員和重要涉案人員名單,國際刑警組織為其發布最高級別的「紅色通緝令」。
中紀委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通過開展「天網」行動,已從70餘個國家和地區追回外逃人員1900餘人,追贓金額70多億元;集中曝光「百名紅通人員」,目前已有35人落網。
這與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五次全會上的講話相吻合:「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嚴肅查處腐敗分子」。
20xx年熱議專題片《永遠在路上》觀後感三:
無論從高層傳遞的信號,還是長期研究反腐的專家學者口中,行治本之策,構建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才是未來努力的方向。
在姜明安看來,10月20日晚播出的紀錄片第五集《把紀律挺在前面》是六中全會的點睛之筆,「全面從嚴治黨,絕不僅僅只是反腐敗,而是要把紀律挺在前面,靠紀律和規矩管住全黨,防患於未然」。
片中引述中紀委書記王岐山20xx年9月在福建調研時指出的:監督執紀有4種形態,批評和自我批評要經常開展,「咬耳扯袖、紅臉出汗」成為常態,在違紀問題的處理中,黨紀輕處分和組織處理要成為大多數;對嚴重違紀的重處分、作出重大職務調整應當是少數;而嚴重違紀涉嫌違法立案審查的只能是極少數。
「把紀律挺在前面,這是我們現在工作一個重大的變化。在關注大案、遏制腐敗蔓延的同時,也要抓早、抓小,實際上就是防患於未然,不要讓我們的黨員包括領導幹部走到嚴重違紀這樣一個程度。」片中引述中紀委案件審理室主任羅東川所說:「從長遠來講,它的意義比抓貪腐大案意義應該要更大。」
「什麼詞語能夠同時容納民間的期待和中紀委的工作方向?是制度,從嚴治黨,要固化成制度。」姜明安這麼說,他本人曾在兩任中央紀委書記徵求反腐對策的座談會上提出制定行政程序法典的建議。
謀求治本之策,制度的籠子正越扎越緊。20xx年8月,中共中央印發了《中國共產黨巡視工作條例》,從當前形勢任務出發,強調「落實中央巡視工作方針,聚焦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發現問題,形成震懾」;同年10月,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和《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並已於20xx年1月1日起施行。
三部條例被視為加強紀委的獨立性和權威性的制度保障。特別是修訂後的巡視條例,使十八大以來有利於巡視「利劍」作用的新做法被制度化。
20xx年6月28日,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問責條例》。7月19日,中紀委書記王岐山在《人民日報》發文談《問責條例》時再次強調:「動員千遍不如問責一次。」
「《問責條例》標誌著全面從嚴治黨由動員階段進入問責階段。」姜明安說,他認為,下一步的反腐必須轉入制度化反腐軌道,推進位度反腐,關鍵還在於反腐的法治化和法治化反腐。
竹立家也認為,反腐需要從調查和處理案件轉向制度建設:「制度反腐主要解決不易腐、不能腐的問題,治本之策,除了推動黨內治理體系的現代化,更要推進國家治理體系的現代化。」
更多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