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賞書法的三個方面(欣賞書法是一種藝術享受)
2023-08-09 22:18:41
漢代楊雄說「書乃心畫」。
書法是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瑰寶,直至今天仍然有2000萬書法愛好者筆耕不輟,充滿著生機勃勃的景象。書法因為具有自然的靈性、溢美的芬芳、凝智的妙趣,所以人們在欣賞書法時可以得到審美的享受、哲思的啟迪、心靈的美化,因此欣賞書法是一種藝術享受,練書法既養心又養身。
行書作品:【唐】賀知章《回鄉偶書》,作者:馮彬藏墨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
練書法既養心又養身的例證比比皆是,先從漢代至清代說起,這個時代人的平均壽命只有25歲~40歲,而著名書法家們的平均壽命約80歲,例:唐代的柳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虞世南80歲;其後的楊維禎74歲,文徵明89歲,梁同書92歲,翁同和85歲,何紹基74歲……
再來說說從清末到新中國成立之前這段時間,這時人的平均年齡為40歲~62歲,而著名書法家們平均壽命88歲。
進入現代,著名書法家們平均壽命已經超過90歲,如:齊白石、黃賓虹、何香凝、章士釗均享壽90歲以上,朱屺瞻、蘇局仙、孫墨佛等更是百歲高壽了。
行書作品:【唐】劉禹錫《烏衣巷》,作者:馮彬藏墨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練書法真的既養心又養身嗎?古人云:「寫字用於養心,愈病君子之樂。」
回答是肯定的,其一,練書法是一種高雅的藝術愛好,能使人在揮毫中自得其樂。人在寫字時不露聲色,不計得失,不思榮辱,使軀體和精神放鬆,對肌體起到調節和保健作用,還可推遲或延緩各個生理器官的老化。其二,練習書法時,需全軀啟動,全神貫注,力送毫端,筆擦紙上,抒胸換氣,散心中鬱。
這樣,久而久之,可使人心靈煥發,無疾而壽。即便不幸患病,也可通過練習書法,養心愈疾,暢達延年。
下面重點談談練書法使人既養心又養身的理由:
練書法就是鍛鍊人的體質書法愛好者堅持每天臨帖時,在站立和懸肘通過腰、肩、臂、手腕的力量,匯聚於筆端,在紙上揮灑書寫時帶動了指、腕、肩、腰筋骨等部位的鍛鍊,天長日久就可以在練字的同時強健了筋骨,延緩了衰老,增強了人的體質。
練書法使人安靜並調氣由於在書寫過程中,使人安靜和思想集中,心無旁騖,心情高度放鬆,心、腦、手完全注意在對點、畫、線條、轉鋒的揣摩上,呼吸會隨著運筆的緩、轉、急、頓、挫等自然而然的使人的氣息暢通,氣血循環,百病不侵。
行書作品:【唐】李商隱《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作者:馮彬藏墨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練書法寄託情感提升境界隨著人們的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在吃穿都不愁的情況下,情感的寄託和境界的提升成了人生的追求目標,當心情鬱悶時,拿起毛筆任意揮灑,心情自然會豁然開朗,從而提高了自己的思想境界和修煉出自己儒雅之氣質。
練書法既養心又養身。在你創作書法作品之前,會對自己使用什麼樣的宣紙和筆墨以及寫多大的字都要進行慎密而周到的思考,這一切都會使自己的腦細胞動起來而起到新陳代謝的作用。經過書法的長期磨鍊使精神得到了徹底的休息,心能靜,神能遠,既養心又養身,達到身心融為一體之健康目的。
欣賞書法是一種藝術享受。書法是一種抽象、想像的線條藝術,當自己完成一幅書法作品後,泡上一杯茗茶坐下來慢慢欣賞自己的作品或大師傑作時,它所體現的形態,如有的粗野,有的厚重,有的笨拙,寬博與鬆散,凝重與滯拙,劍拔弩張,雄健流暢,秀美險峻等等,時時刻刻會把自己帶入一種絕妙的境地,如同進入仙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