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合伙人電影觀後感【匯總】
2023-08-07 21:16:54 1
這已是我第二次看《中國合伙人》這部電影了。或許是機緣巧合,在優酷上偶遇的該電影的獨家拍攝記錄片,解答了我初看的疑惑,同時也是我再看的動因。
「風車在四季輪迴的歌裡,它天天的流轉,風花雪月的詩句裡,我在天天的成長……」這是一部關於青年成長的勵志篇。20世紀80年代,成東青、孟曉駿、王陽,三個初出茅廬,年少稚氣的小夥,懷揣著熱情和夢想,在高等學府燕京大學的校園內相遇,開始他們為了理想和追求開始的一場徵程。這場相遇源於一場無意的「交通事故」,殊不知這已為他們長達三十年的友誼埋下伏筆。
「過去的誓言,就像那課本裡繽紛的書籤,刻畫著多少美麗的事……」出生於留學世家的孟曉駿渴望成為一支指揮棒,站在美國紐約的土地上,改變世界。浪漫自由的王陽,盡情享受改革開放初期那蓬勃激昂的青春氣息。與孟曉駿和王陽相比,成東青顯得如此截然不同,應該說是他們眼中的異類。曾兩次高考落榜的農村青年成冬青,帶著些許土氣,些許膽怯,躋身於他們的行列。但是,成東青並沒有因此而卑微頹廢。他以曉駿為目標努力求學,積極進取。
「遙遠的路程,昨日的夢,以及遠去的笑聲,再次的見面,我們又歷經了多少的路程……」然而三個好友最終只有曉駿獲得美國籤證,現實和夢想的巨大差距讓冬青和王陽倍受打擊。原以為他們三個從此就此各奔東西,然而現實的奧妙就在於,它永遠都不可能聽從於你的指揮,按著你預設的方向發展。夢寐以求的美國並沒有給孟曉駿帶去多少喜悅,更多的是生活考量下的無奈和妥協。多少夢想跌落進美國街角的廚房,稚氣蓬勃的燕大學子成為了普通的服務員。只得回國加入被開除公職的冬青在王陽的幫助下辦起的英語培訓學校。
「不再是舊日熟悉的我,有著狂熱的夢。也不是舊日熟悉的你,有著依然熟悉的笑容……」三個經歷過現實打壓的年輕人,在找到努力的方向之後,仿佛又被注入了新的能量,開始了新的徵程。孟曉駿的新潮思想與成東青的謹慎保守摩擦出了諸多分歧。更是在公司股權分制問題上鬧得幾盡決裂,甚至王陽在婚禮上說道「人生不要做的第三件是,不要和自己的兄弟合夥開公司」。但是當美元貶值,他們三個人合辦的英語學校被批鬥成賣國學校時,成東青的擔當讓孟曉駿深刻意識到他的不足。三個患難與共的兄弟因為一起侵權糾紛,齊力趕赴美國談判,並獲得成功。
其實他們三個很普通,卻做了一件不普通的事,因為他們有夢想,也有為夢想執著努力的勇氣。時間在每分每秒的流逝,關鍵就在於我們能不能在光陰裡抒寫屬於我們的故事。
【篇二】《中國合伙人》故事的藍本不言而喻,從劇作上來說,它通過抽絲剝繭的細節設置,還原了一個「中國夢」的實現過程:甘為人下的謙卑態度、百折不撓的進取精神、趨利避害的實用主義原則,以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信念,終於換得揚眉吐氣、衣錦還鄉的成功,簡而言之:雞血加雞賊,無限約等於雞犬升天。過程的確很有意思,細想想有點兒沒意思,但再琢磨,就是這個意思。
中國夢好不好?中國夢對不對?這兩個問題就沒有辦法,獲得一個統一的答案。
我覺得世界人生最大的無趣在於,我們不認同別人認可的標準,卻又渴望別人的認可,愛情如是、事業如是、生活亦如是。前者是我們渴望脫俗,後者是我們又未能免俗。當我們在對方的標準裡做不到最好的時候,我們常常會懷疑自己的標準是否牢靠。所以,一輩子,我們都在徵服對方和勸服自己之間不停徘徊糾結,大部分人,就這麼稀裡糊塗地度過了一生。
在這樣一個時代,有這樣一個艱難的歷史選擇,說到底我們還是背負了歷史的包袱。我們那麼渴望堅持自我,又那麼渴望他人的承認,而後者本身就是對前者最大的否定。所以我希望我們的下一代,不用繼承某種屈辱、不用承擔某種壓力,不用奮力站起來證明我們能站起來,能想躺著就躺著,只因為我們真的喜歡躺著。總之一條,不用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最後想說,成冬青詮釋的中國式成功,充滿了某種實用主義的得意。而王陽詮釋的中國式幸福,則有自欺欺人的妥協。這種的態度,充滿了某種無奈,也或者,才是我們每個人尋找答案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