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石家莊烈士陵園觀後感
2023-08-07 15:26:18 2
篇一:遊覽烈士陵園觀後感400字
以前從未遊覽過烈士陵園,總覺得那只是一些為戰爭而犧牲的人的靈魂的寄存處,有什麼好看,何須看?這次在北京烈士陵園的遊覽徹底改變了我的看法。
踏進烈士陵園,一股浩然之氣便撲面襲來,古柏蒼松參天聳立、蔭天蔽日,使本來寒冷的空氣更添幾分寒意。可當我們瞻仰著烈士紀念碑的時候,當我們瀏覽著一行行先烈們的名字的時候,當我們觀看著先烈們奮勇抗戰的圖片和他們那些簡陋的遺物的時候,我們沒有感到絲毫的寒冷,相反,更多的則是內心的激動和靈魂的震撼。他們大都還很年輕,就這樣為了北京這座古城的解放而從容就義,他們的功績比他們的歲月還多。如果靈魂有大小,我想他們的靈魂一定是靈魂中的巨人。人站在紀念碑前總會感到自己的渺小,不是因為紀念碑的高大,而是因為我們所面對的不僅僅是一塊紀念碑,而且是一個個巨大的靈魂。革命烈士永垂不朽,是啊!他們是該不朽的,他們以自己的生命書寫了山河的壯麗,以自己的鮮血描繪了新中國的宏偉藍圖。或許他們當時無法選擇,也正是他們的無法選擇更說明了他們靈魂的高尚。「青春換的山河壯,碧血染將天地紅」,或許這便是他們真實的寫照吧!
在這裡我們不敢大聲喧譁,唯恐驚擾了先烈們被殘酷的戰爭早已折磨的疲憊不堪的靈魂。歷史上曾有無數的帝王先賢長眠於北京這座古城之下,他們的靈魂在北京的安息也算是他們的榮幸,北京的歷史也會因此更加熠熠生輝。當我們回去時再次來到紀念碑前,我不知道該以怎樣的方式和這些偉大的靈魂道別,我只能在心裡默默的說一聲:你們安息吧,你們以自己的生命換來了北京的自由,我們也一定會用我們的畢生將北京古城建設的更加美好。
篇二:烈士陵園掃墓觀後感
清明節這個傳統節日今年第一次作為假期,四月的天氣,晴朗而清爽。萬物復甦孕育著新的生機,活力窺伺著機會,在充滿養分的土壤裡蠢蠢而欲動。而這充滿養分的大地,是萌生萬物的搖籃,也是那些為了別人的春天而逝去的人們的歸屬。他們長眠地下,他們安息,我說他們是清醒的,他們在用迫切的目光注視著後輩的崛起。
逝去的是歲月是歷史,卻不是一種情懷,小學起就跟隨老師去北寧的烈士陵園掃墓,那時覺得高高的紀念碑有著說不出的巍峨和肅穆,一朵精緻的白花別於胸前,一條紅領巾默默拭去紀念碑上的塵土,卻拭不去內心的疑問,我們來這裡做什麼,他們走了,我們來看他們,他們知道嗎,那高高的塔碑底下埋藏的又是什麼。帶著疑問而來,又帶著疑問而歸。一年一年,掃墓變成了形式,四月的天氣是魅力的全部。
今年又去掃墓,這次去的是盤山烈士陵園,聽了講解員略帶口音的介紹,薊縣這個小地方竟然是兵家的必爭之地,革命時期也沒平靜過。這次掃墓讓我震撼的是一張老照片下的一行小字,「本村三十餘人,被日寇凌辱,倒放入缸內,溺死,其中倖存者被反綁長凳烤肚皮而亡」。一群強盜啊,一群什麼樣子的變態的人,竟如此漠視別人的生命和尊嚴。當時我很氣,我只是在看這行描述我就難以抑制內心的憤怒,可想當時記錄下這慘痛一幕的筆者的心情,更可想像那些歷經這些磨難者的感受。於是有了抗爭,於是爆發了反日的戰爭。這種壓迫這種凌辱是任何一個有尊嚴的華夏子民所不能容忍的,再苦,再難,我們也會堅持,即使為此付出再多,我們也能承受。
生死何懼!這就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氣質,這也是我們每一個炎黃子孫的氣節。望著陵園內那長長的碑林,那一個個刻在冷冷碑石上的名字本該是一張張鮮活的笑臉,他們卻長眠於此,他們有的走的時候還不如我一般大,他們的人生那麼短暫,他們的幸福從何談起,可他們坦然的面對了生死,面對了自己的信仰。一種信仰最大的號召力就是讓人們為之無怨無悔地付出自己的熱血和青春,中國共產黨這面鮮豔的旗幟永遠飄在了任何一個以民族為重人的心裡。這就是士氣!在那種艱苦的條件下,我黨軍事裝備和資源供給遠不如那些洋槍洋炮,可就是靠了這種精神支撐我們走下來,並獲得了最終的勝利。士氣,這是我們民族真正最寶貴的財富,也是那個年代留給我們最珍貴的遺產。每一個民族都需要自己的文化特色,而這種文化特色又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文化理論做為支撐。中華民族的三大教派,佛、道、儒三教的核心共同點就是要積德行善,用民族精神感染別人向善、為善。縱觀古今,名人必有士之精神,有大仁、大愛之心;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之精神和捨生取義,殺身成仁之人格。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歷史的積澱更賦予了士氣新的涵義,如今我們凝聚在以胡錦濤總書記為核心的新領導班子周圍,用充滿張力的鬥志讓世界認識中國。士氣,能創造奇蹟,能以小博大,能加快發展的步伐,只要我們堅信為中華之崛起而奮鬥,為民族尊嚴而奮鬥,我當以我血薦軒轅。任何企圖分裂我國國土,任何有損國威,阻滯發展腳步的舉動,都是所不可容忍的。在旌旗招展中,只能有一面代表了我們的意志,也只有一面凝聚了我們的榮辱,無可改變。這是歷史賦予我們的烙印。
青山埋忠骨、碧血染紅旗。幾代人的夢想,幾代人無怨無悔的付出,換的我們今朝發展的機會。為了一個契機,為了創造一個環境,多少代人用他們的肩膀默默承擔。猶如當年紅軍過河攻佔高地,衝鋒的戰士踩著水中戰友肩膀過河,不時有人倒下了,有人犧牲了,可這種奔跑卻沒有停止,因為他們知道只有不停的往前衝才有勝的希望,戰友的犧牲才是值得的。而現在我們有如那些衝鋒的戰士,我們也必須不停的往前跑,往前衝,不住腳步的去發展和學習,只有這樣才對得起為今天而倒下的先輩,我們站在他們的肩膀上去實現一個全民族共同的夢想---中華之崛起。
如今掃墓對我而言真的不只是一個形式,它是一個民族的血痛。掃墓是追憶,掃墓是心和心的交流,掃墓是靈魂與靈魂的碰撞。光輝的思想是不朽的,英雄的鮮血是不能白流的,歷史的長河裡,閃耀著無比燦爛的精神光芒,繼承、發揚、廣大,是我們中華民族永不丟棄的遺產。有如鐫刻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致敬,向我們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