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電影兒時的記憶是什麼年代的(關中人過事時候的露天電影)
2023-08-07 06:38:08 1
關於影子最早的記憶,大概還很小的時候,冬天傍晚用電高峰,時常停電,母親在灶間拉著風箱做著晚飯,哥哥姐姐負責坐在炕上哄我。哥哥總會很認真的指著煤油燈投在白灰牆上我的影子說,「快看快看,那個小孩不聽話,你跑他就跟著你跑,你坐他就跟著你坐。」我就信以為真,走,影子走;停,影子停;坐,影子坐。揚著小手要去打牆上的影子,哥哥姐姐總會在此時攔住我,因為我萬一打疼了自己的手,哭起來,母親還是要責備他倆的。
■ 圖源搜狐@陝西旅遊百事通
更多的時候,是哥哥為了哄我乖,「快坐好,看」哥哥用手在煤油燈跟前變幻著,我揚頭看著頂棚上,一會兒是一隻小狗,嘴巴還一張一張的,一會小狗的耳朵豎起來,一會塌下來。一會兒一隻小燕子飛過來,翅膀一張一合的,一會兒,一隻老鼠,左顧右盼,捲起尾巴,看著哥哥變幻莫測的手影,母親的晚飯也就做好了。那時候的哥哥姐姐哄弟弟妹妹都是有一套的,關於影子的記憶,最深處就是哥哥在煤油燈低下變幻的手影。
大概七八歲的時候,也是冬日裡晚上時常停電的日子,村子裡有一家人過白事,晚上唱皮影,那時候也不懂是華縣皮影,還是環縣皮影,還是那那的皮影。五六個人很快就紮起來一個簡易的臺子,最前面蒙著一塊五六尺見方的白布,後來知道在皮影戲裡這叫「亮子」,小孩們個子小,都是擠在最前面,仰著頭等著皮影開始。一陣鑼鼓響;後面唱的人開腔了,至今依稀記得唱詞:
譁啦啦雲霧起我空中立站,吾身後倒拖著雌雄二鞭
風擺動五縷須面似金染,大紅袍外套著鎖子連環
行走間撥雲頭用目觀看,不覺得來在了九龍口前
把宮娥和差女一聲呼喚, 壽仙宮稟與了主駕向前
……
一段特有的碗碗腔皮影戲硬弦過門音樂,如泣如訴, 婉轉迴腸。
■ 圖源網絡
「亮子」後聞仲聞太師的皮影像隨著唱腔款款而動,後來知道這段皮影戲叫「聞太師顯魂」,是聞仲太師,絕龍嶺後給紂王託魂訴說江山社稷的事。皮影戲裡大多是這樣的體裁,加上那時候電視劇封神榜剛剛上演,對封神榜可是著魔了一陣,小男孩玩警察抓小偷,這個是雷震子,那個是申公豹,加上我們村附近有個寺廟叫平等寺,人們傳說那就是文王靈臺,姜子牙就是在那封神的,一段皮影戲開啟了對殷商和西周歷史的興趣大門,以至於後來初中學中國歷史,再到後來學烽火戲諸侯,周公吐甫,天下歸心等都是非常的上心。再後來華陰老腔皮影風靡一時,譚維維搖滾老腔,但是記憶最深刻還是仰著頭看的「亮子」上那個聞仲太師的皮影形象,刻在了腦海裡。
再稍微大點,放露天電影就是很普遍的事情了,老人過世放電影,孩子考上大學放電影,當兵光榮放電影,村裡過古會也放電影,小孩子看電影具體什麼電影記憶已經淡化了,就是在電影的熒幕低下跑來跑去,或者跑到電影放映機的前面,跳起來用手晃一下,作為樂趣,慢慢的隨著彩色電視,DVD的普及,農村的露天電影也就慢慢的退出歷史舞臺了。
■ 圖源網絡
後來上高中,高一語文老師要求寫一篇觀後感,記得組織同學大家一起看電影,那是第一次進室內電影院,當時萬達這些電影院還沒有,學校是集體組織到一個國有企業的禮堂觀影《我的1919》,陳道明飾演的外交官顧維鈞,一戰中國作為唯一的戰勝國在巴黎籤合約的事情,群情激昂,銀幕上的學生遊行畫面至今記憶深刻,當時是特別理解關於遼東半島主權合約籤訂以後,北京學生火燒趙家樓的愛國情懷,當時是寫了觀影感的,胡拼八湊,總之就是痛心疾首深感弱國無外交。
另一場電影是張藝謀拍的《我的父親母親》章子怡演的,畫面感極強的一部電影,電影裡章子怡穿著紅棉襖綠棉褲端著一碗餃子在山野上狂奔的畫面,第一次聽影評老師說了諸如電影畫面,構圖,視覺衝擊力這些詞語,也寫了觀後感,當時的教育風氣已經不是很死板了,記得有個同學的影評題目就叫「村姑煮餃顯藝狂追人民教師」,語文老師竟然沒有批評,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了敢說敢寫的風格。
■ 電影《我的父親母親》劇照
再後來,室內電影院就像雨後春筍般的在各大城市成長起來,看了不少電影,《建黨大業》,《建國大業》,《梅蘭芳》,幾乎每年的賀歲片都看,搞笑的電影印象不是很深刻。逢年過節看電影成為了習慣。
2020年春節,疫情爆發,九州蕭瑟,各大影院大半年都沒開,直到十一,跟老婆商量帶著全家老小看場電影吧,抽了一天下午,孩子的太太,太爺,奶奶,我,童童,等於是祖孫四代,走進電影院,童童領著太太,太爺,幫他們取票,還買了桶爆米花,幫著找座位,雖然年齡7歲不到儼然一個觀影老手了,領著年已耄耋的太太,太爺熟悉的走著觀影的各種流程。爺爺、奶奶都看的很認真,因為他們作為80多歲的人一直是堅持不去電影院看電影的,這次好容易說動了,出來我問爺爺電影的感覺如何,爺爺淡淡的說,「一場電影的時間也就和一場戲的時間長短差不多,比戲看著好」。
作者 | 灃水囿園 | 西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