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防抱制動裝置的氣壓調節器的製作方法
2023-08-07 06:49:46 1
專利名稱:汽車防抱制動裝置的氣壓調節器的製作方法
專利說明
一、技術領域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防抱制動裝置,尤其是汽車防抱制動裝置的氣壓調節器。
二背景技術:
汽車在行駛時能有效制動,現廣泛採用汽車防抱制動裝置。在專利申請號97210266.3,公開了「一種機動車防抱制動裝置」,所採用氣壓調節器為一進二出式,存在著管路多,結構複雜,靈敏性差,維修不便,成本高等不足之處。
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四通道,安裝調試方便,靈敏度高的汽車防抱制動裝置的氣壓調節器。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包括有閥體內上部設有進口和出口的有上氣室的進氣通管、裝有與進氣通道相通的隔離閥和洩壓閥,閥體內下部裝有帶排氣腔的消聲器,其特徵是閥體內有上空腔和帶有彈簧的呈凸殼形的上膜片,上膜片的凸殼外端面與進氣通道設置的隔離閥口相貼合,閥體有下空腔和帶有彈簧的呈凸形的下膜片,下膜片的凸殼外端面與下氣室的洩壓閥口相貼合,上空腔連通上控制氣道的一端,上控制氣道的另一端連通隔離閥的頭端,隔離閥的尾端連通排氣腔,下氣室上連通進氣通道、下連通洩壓閥口及洩壓通道,洩壓通道另一端連通排氣腔,下空腔連通下控制氣道的一端,下控制氣道的另一端連通洩壓閥的尾端。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常閉的隔離閥和常開的洩壓閥在未通電控制下,分別使上空腔與排氣腔連通、下空腔與進口連通,由於上氣室壓力大於上空腔壓力,上膜片被壓縮,使得進氣通道的進口和出口形成通道,這時出口連接的制動分泵動作,為正常制動作業,稱加壓狀態;若隔離閥和洩壓閥通電控制下,使上空腔與進口連通,下空腔與排氣腔連通,上膜片在彈簧和壓力作用下隔斷進口和出口的通道,下膜片被壓縮,經出口到下氣室、洩壓閥口、洩壓通道、排氣腔卸壓,制動分泵卸壓作業,稱洩壓狀態;若隔離閥控制通電,而洩壓閥控制斷電,上膜片隔斷進口和出口,洩壓閥的閥芯不動作,下膜片隔斷出口和排氣腔通道,出口處於保壓狀態。
本實用新型具有結構簡單緊湊,製作安裝方便,調試靈活,成本低,適用廣等特點。
四以下結合附圖
進一步說明本實用新型。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剖視結構示意圖。
圖中1-閥體 2-洩壓閥 3-隔離閥 4-進口 5-進氣通道 6-上控制氣道 7-隔離閥口 8-上空腔 9-上膜片 10-上氣室 11-出口 12-下氣室 13-洩壓閥 14-下膜片 15-下空腔 16-下控制氣道 17-消聲器 18-排氣腔 19-洩壓通道五具體實施方式
如附圖所示,閥體1內設有帶進口4、上氣室10和出口11的進氣通道5,閥體1內設置的隔離閥3的頭端和洩壓閥2的尾端與進氣通道5相通,閥體1內下部裝有帶排氣腔8的消聲器17,閥體1內有上空腔8和呈凸殼形的上膜片9,上膜片9的凸殼外端面與隔離閥口7相貼合,閥體1內有下空腔15和呈凸殼形的下膜片14,下膜片14的凸殼外端面與洩壓閥口13相貼合,上空腔8的上端連通上控制氣道6和隔離閥3的頭端,下氣室12上連通進氣通道5、下連通洩壓閥2及洩壓通道19,洩壓通道19另一端連通排氣腔18,下空腔15連通下控制氣道16及洩壓閥2的尾端。
權利要求1.一種汽車防抱制動裝置的氣壓調節器,包括有閥體(1)內上部設有進口(4)和出口(11)的有上氣室(10)的進氣通管(5)、裝有與進氣通道(5)相通的隔離閥(3)和洩壓閥(2),閥體(1)內下部裝有帶排氣腔(18)的消聲器(17),其特徵是閥體(1)內有上空腔(8)和帶有彈簧的呈凸殼形的上膜片(9),上膜片(9)的凸殼外端面與進氣通道(5)設置的隔離閥口(7)相貼合,閥體(1)有下空腔(15)和帶有彈簧的呈凸形的下膜片(14),下膜片(14)的凸殼外端面與下氣室(12)的洩壓閥口(13)相貼合,上空腔(8)連通上控制氣道(6)的一端,上控制氣道(6)的另一端連通隔離閥(3)的頭端,隔離閥(3)的尾端連通排氣腔(18),下氣室(12)上連通進氣通道(5)、下連通洩壓閥口(13)及洩壓通道(19),洩壓通道(29)另一端連通排氣腔(18),下空腔(15)連通下控制氣道(16)的一端,下控制氣道(16)的另一端連通洩壓閥(2)的尾端。
專利摘要汽車防抱制動裝置的氣壓調壓器涉及汽車防抱制動裝置。針對現有技術,採用氣壓調節器為一進二出式,存在著管路多,結構複雜,靈敏性差,維修不便,成本高等不足之處,而提出一種結構簡單,四通道,安裝調試方便,靈敏度高的汽車防抱制動裝置的氣壓調節器。所採用技術方案是閥體(1)內有上空腔(8)和上膜片(9),上膜片(9)與進氣通道(5)的隔離閥口(7)相貼合,閥體(1)有下空腔(15)和下膜片(14),下膜片(14)與下氣室(12)的洩壓閥口(13)相貼合,上空腔(8)連通上控制氣道(6)及隔離閥(3)的頭端,隔離閥(3)的尾端連通消聲器(17)的排氣腔(18),下氣室(12)上連通進氣通道(5)、下連通洩壓閥口(13)及洩壓通道(19)和排氣腔(18),下空腔(15)連通下控制氣道(16)及洩壓閥(2)的尾端。
文檔編號B60T8/40GK2561647SQ0227567
公開日2003年7月23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9日 優先權日2002年7月9日
發明者甘時勇 申請人:重慶聚能汽車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甘時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