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梯用曳引機的製作方法
2023-08-07 05:56:46 1

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涉及具備制動裝置的電梯用曳引機。
背景技術:
例如用於無機房電梯(machine room-less elevator)的無齒輪(gearless)式曳引機具備制動裝置,該制動裝置將轎廂保持成停止的狀態、或緊急時使轎廂緊急停止。
制動裝置位於內置有電動機部的曳引機的一端,暴露於建築物的升降路。
升降路直接受到外界氣體溫度的影響,所以冷暖差異劇烈。因此,在制動裝置暴露於升降路的電梯中,制動裝置的周圍溫度大幅地變動。尤其是伴隨著升降路內的冷暖差異而制動裝置受到了溼氣的影響的情況下,無法否認制動裝置的制動力產生波動。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要解決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獲得一種電梯用曳引機,該電梯用曳引機利用對電動機部進行冷卻後的餘熱來謀求制動裝置的周圍溫度的穩定化,能夠抑制制動力的波動。
用於解決問題的手段
實施方式提供一種電梯用曳引機,具備:
殼體;
電動機部;
制動裝置;以及
風扇裝置,
所述殼體具有排出冷卻風的排出口。
另外,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1,提供一種電梯用曳引機,其特徵在於,具備:殼體;電動機部;制動裝置;以及風扇裝置,並且所述殼體具有將通過了所述電動機部的冷卻風朝向所述制動裝置排出的排出口。
技術方案2:在上述技術方案1所述的電梯用曳引機中,還具備:收納有使曳引輪旋轉的旋轉軸的殼體;具有收納於所述殼體的內部且與所述旋轉軸連結的轉子、及呈同軸狀圍繞該轉子的定子的電動機部;設於所述殼體外、且經由所述旋轉軸而向所述曳引輪施加制動力的制動裝置;以及設於所述殼體、且相對於所述電動機部獨立地工作並朝向所述電動機部輸送冷卻風的風扇裝置。
技術方案3:在上述技術方案1或2所述的電梯用曳引機中,所述風扇裝置始終向所述電動機部輸送冷卻風。
技術方案4:在上述技術方案1或2所述的電梯用曳引機中,所述排出口與所述制動裝置相對。
技術方案5:在上述技術方案1或2所述的電梯用曳引機中,所述制動裝置具備隨著旋轉軸而旋轉的制動盤、以及通過與所述制動盤相接而產生制動力的摩擦部件,所述制動盤和所述摩擦部件位於從所述排出口向所述殼體外排出的所述冷卻風的流動路徑上。
技術方案6:在上述技術方案1或2所述的電梯用曳引機中,所述殼體、所述制動裝置以及所述風扇裝置暴露於升降路。
技術方案7:在上述技術方案1所述的電梯用曳引機中,還具備:內置有使曳引輪旋轉的電動機部的殼體;被設置成暴露於升降路、且對所述曳引輪施加制動力的制動裝置;以及設於所述殼體、且在所述電動機部的運轉期間以及所述電動機部停止運轉的狀態下均向所述電動機部持續輸送冷卻風的風扇裝置,而且,所述殼體的所述排出口被構成為,在與所述制動裝置相對的位置將通過了所述電動機部的所述冷卻風向所述殼體外排出。
技術方案8:在上述技術方案7所述的電梯用曳引機中,所述殼體具有介於所述電動機部與所述制動裝置之間的端板,在該端板開設所述排出口。
附圖說明
圖1是實施方式的無機房電梯的立體圖。
圖2是具備制動裝置的曳引機的剖視圖。
附圖標記說明
2…升降路、9…曳引輪、20…殼體、21…電動機部、22…制動裝置、25…旋轉軸、28…轉子、29…定子、58…風扇裝置、65…排出口。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參照附圖說明實施方式。
圖1公開了不需要專用的機房的無機房電梯1。電梯1具有設於建築物的升降路2,在該升降路2的內部配置有轎廂3和平衡錘4。轎廂3經由固定於升降路2的內壁面的第1導軌5a、5b以能夠升降移動的方式支承於升降路2。平衡錘4經由固定於升降路2的內壁面的第2導軌6a、6b以能夠升降移動的方式支承於升降路2。
如圖1所示,在升降路2的上部配置有支承框7。支承框7被第1導軌5a、5b的上端和第2導軌6a、6b的上端支承。並且,具有曳引輪(traction sheave)9的無齒輪式曳引機10固定於支承框7上。
轎廂3和平衡錘4經由主繩11懸掛於升降路2。主繩11的一端11a與固定於支承框7的第1繩頭板(rope hitch)12連結。主繩11的另一端11b與固定於支承框7的第2繩頭板13連結。
並且,主繩11具有跨在一端11a與另一端11b之間的中間部分11c。主繩11的中間部分11c連續地卷掛有設於轎廂3上的廂上滑輪14a、14b、曳引機10的曳引輪9、設於升降路2的第1偏導輪15a、15b、設於支承框7的第2偏導輪16以及設於平衡錘4上的錘輪17a、17b。
因此,轎廂3和平衡錘4通過由曳引機10的曳引輪9將主繩11捲起、或通過迴繞而沿升降路2升降移動。
圖2表示位於升降路2的上部的曳引機10的詳細。如圖2所示,曳引機10具備作為輪廓的殼體20、驅動曳引輪9的電動機部21以及對曳引輪9施加制動力的制動裝置22作為主要要素。
殼體20固定於支承框7上。殼體20具備圓筒狀的殼體主體23、封堵殼體主體23的一個開口端的第1端板24a、以及封堵殼體主體23的另一開口端的第2端板24b。
旋轉軸25收納於殼體20的內部。旋轉軸25具有第1端部25a和第2端部25b。第1端部25a經由軸承26a支承於第1端板24a的中央部。第2端部25b經由軸承26b支承於第2端板24b的中央部。因此,旋轉軸25呈同軸狀位於沿著殼體主體23的軸向的中心軸線O1上。
而且,旋轉軸25的第1端部25a和第2端部25b貫通第1端板24a和第2端板24b而向殼體20外突出。在本實施方式中,在旋轉軸25的突出到殼體20外的第1端部25a固定有曳引輪9。
電動機部21是所謂的內轉子型的電動機,具備轉子28和呈同軸狀圍繞轉子28的定子29。
轉子28具有圓筒狀的轉子芯30。轉子芯30是通過將多個磁性銅板彼此層疊而構成的,旋轉軸25例如通過壓入等手段而呈同軸狀固定於該轉子芯30的中心部。
並且,多個永久磁鐵31埋入轉子芯30的內部。永久磁鐵31以圍繞旋轉軸25的方式沿著轉子芯30的周向排列。
定子29具有卷繞有繞組32的圓筒狀的定子芯33。定子芯33是通過將多個磁性銅板彼此層疊而構成的。定子芯33插入殼體主體23的內側,例如通過壓入、熱壓配合等或者點焊等手段固定於殼體主體23的內周面。
定子29呈同軸狀圍繞轉子28。其結果,在定子29的內周面與轉子28的外周面之間形成有沿著周向連續的間隙35。間隙35沿著旋轉軸25的軸向延伸的同時、向殼體20的內部開口。
制動裝置22是經由旋轉軸25對曳引輪9施加制動力的要素。制動裝置22隔著殼體20而位於與曳引輪9相反的一側。
如圖2所示,制動裝置22具備框架40、制動盤41、制動墊42以及驅動部43作為主要要素。框架40形成為圓盤狀,其外周部藉助多個螺栓44而固定於殼體20的第2端板24b。根據本實施方式,框架40在沿著殼體20的軸向與第2端板24b分開的位置與第2端板24b平行地配置。
制動盤41形成為圓盤狀,呈同軸狀固定於旋轉軸25的突出到殼體20外的第2端部25b。制動盤41位於第2端板24b與框架40之間。制動盤41的靠框架40側的面成為平坦的摩擦面41a。
制動墊42具備可按壓於制動盤41的摩擦面41a的襯(lining)材46以及保持襯材46的圓盤狀的背板47。襯材46是在其與制動盤41之間產生通過摩擦而帶來的制動力的摩擦部件的一例。期望的是襯材46由幾乎不受制動裝置22的周圍溫度或者潮溼情況等影響、且摩擦係數穩定的材料形成。
背板47介於框架40與制動盤41之間。背板47經由從框架40朝向殼體20突出的多根引導軸48而支承於框架40。
具體地論述,背板47能夠在襯材46與制動盤41的摩擦面41a相接的制動位置和襯材46與制動盤41的摩擦面41a分開的制動解除位置之間呈直線移動。圖2示出了背板47移動到了制動解除位置的狀態。
驅動部43具備將制動墊42的背板47朝向制動位置彈性地施力的多個壓縮螺旋彈簧50和使制動墊42的背板47朝向制動解除位置強制地移動的電磁線圈部51。
壓縮螺旋彈簧50以壓縮狀態介於框架40與背板47之間。電磁線圈部51具備可動鐵芯52和線圈53。可動鐵芯52從背板47的中央部朝向框架40突出。線圈53以圍繞可動鐵芯52的方式支承於框架40。
若向線圈53通電,則會向可動鐵芯52作用將制動墊42朝向框架40拉拽的吸引力。由此,制動墊42克服壓縮螺旋彈簧50的施力而從制動位置朝向制動解除位置移動,襯材46維持在與制動盤41的摩擦面41a分開的狀態。
若對線圈53的通電被切斷,則作用於可動鐵芯52的吸引力被解除。由此,制動墊42在壓縮螺旋彈簧50的施力的作用下從制動解除位置朝向制動位置前進,襯材46被按壓於制動盤41的摩擦面41a。
如圖1和圖2所示,在殼體主體23的外周面形成有平坦的安裝座55。安裝座55設於比沿著殼體主體23的長度方向的中央部靠近第1端板24a的位置。並且,安裝座55具有進氣口56。進氣口56在與沿著電動機部21的軸向的一端相對應的位置向殼體20的內部開口。
風扇裝置58安裝於安裝座55上。風扇裝置58與殼體20和制動裝置22一起暴露於冷暖差異劇烈的升降路2的內部。風扇裝置58具備風扇外殼59和葉輪60作為主要要素。風扇外殼59固定於安裝座55。風扇外殼59具有向升降路2開口的吸入口61和與進氣口56連通的排氣口62。
葉輪60收納於風扇外殼59的內部,並且內置有電動機63。若向電動機63通電,則葉輪60旋轉,升降路2內的空氣從吸入口61被吸入風扇外殼59的內部。所吸入的空氣成為強制地冷卻電動機部21的冷卻風,並從排氣口62經由進氣口56向殼體20的內部供給。
在本實施方式中,若電梯1的電源接通,則開始向風扇裝置58的電動機63通電,在電梯1的電源斷開的時刻,對電動機63的通電被切斷。
因此,風扇裝置58相對於曳引機10的電動機部21獨立地工作。換言之,風扇裝置58在電動機部21的運轉期間以及電動機部21停止運轉的狀態下,只要電梯1的電源沒有被斷開,就均繼續運轉。
如圖2所示,殼體20的第2端板24b隔著電動機部21位於與進氣口56相反的一側。第2端板24b具有多個排出口65。排出口65例如沿著第2端板24b的周向隔開間隔地排列、並且在與電動機部21的間隙35相對應的位置與殼體20的內部連通。並且,排出口65朝向制動裝置22的制動盤41開口。
在實施方式中,若電梯1的電源接通,則開始對風扇裝置58的電動機63通電,葉輪60旋轉。由此,升降路2內的空氣被向殼體20的內部供給。如圖2中以箭頭所示,被供給到殼體20的空氣成為強制地冷卻電動機部21的冷卻風,在轉子28與定子29之間的間隙35通過。
通過了間隙35的冷卻風被向電動機部21與第2端板24b之間排出、並經由排出口65被向殼體20外排出。排出口65與制動裝置22的制動盤41相對,因此,對電動機部21進行冷卻後的冷卻風被向制動盤41和襯材46吹送。
換言之,制動盤41和襯材46位於從排出口65向殼體20外排出的冷卻風的流動路徑。
根據這樣的實施方式的曳引機10,在電動機部21的運轉期間以及電動機部21停止運轉的任一狀態下,對電動機部21進行冷卻後的冷卻風都被強制地向制動裝置22的制動盤41和襯材46的周圍輸送。
由此,能夠利用對電動機部21進行冷卻後的餘熱來抑制制動裝置22的周圍溫度的變動。因而,儘管制動裝置22暴露於冷暖差異較大的升降路2,但也能夠謀求制動裝置22的周圍溫度的穩定化,能夠抑制制動裝置22的制動力產生波動。
並且,通過向襯材46輸送對電動機部21進行冷卻後的冷卻風,能夠從易於受溼氣的影響的襯材46的周圍環境排除溼氣。其結果,存在制動裝置22的制動力穩定、可靠性提高這樣的優點。
說明了本實用新型的幾個實施方式,但這些實施方式只是作為例子提出的,意圖並不在於限定實用新型的範圍。這些新的實施方式能夠以其他各種形態實施,能夠在不脫離實用新型的主旨的範圍內進行各種省略、置換、變更。這些實施方式及其變形包含於實用新型的範圍、主旨的同時、包含於權利要求書所記載的實用新型及其同等的範圍。
例如,制動裝置的結構並不特定於所述實施方式,也可以是以一對制動蹄夾入與旋轉軸一起旋轉的制動盤那樣的形態的制動裝置。
並且,也可以用傳感器計測制動裝置22的周圍溫度或溼度、根據從該傳感器輸出的信號來控制風扇裝置的運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