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我的戰爭》電影觀後感

2023-08-07 07:40:12 2

  《我的戰爭》是由中國電影股份有限公司出品的戰爭片,改編自巴金的小說《團圓》。看完這部電影後就來看看小編整理的觀後感吧。

  篇1:《我的戰爭》觀後感

  我一直關注與期待《我的戰爭》的上線。我曾看完過中、美、韓寫的韓戰的書籍,看過中國影片《英雄兒女》、韓國影片《太極旗飄揚》,當然期待史料版的韓戰影片。

  難以否認影片《我的戰爭》在戰爭場面上下了不少功夫。可惜的是劇中情節難讓人動容,好的場景也乏善可陳,一味戰火渲染,劇情的散亂,而人性的蒼白,使電影變的膚淺平庸,難比肩他國戰爭經典。

  電影敘事時與史料相悖。如歷史上的第一戰役是中國軍隊悄悄入朝,神不知鬼不覺,運動中小遭遇戰。到第二戰役開打,美國人都不相信有中國正規軍隊進入。影片首部大戲,就呈現首批入朝參戰的列車就遇有美機狂轟濫炸,大部隊重武器阻擊的江面大橋遭遇戰。如在時間節點調整一下更符合歷史。

  影片呈現的中國軍隊進攻時的「人海」,猶如韓國的《太極旗飄揚》場景,戰士地成批成批倒下。海外媒體常指責中國軍隊人海戰術,漠視生命,這樣情節易授人口實。

  戰爭與愛情總是影片中不變的元素,用連長遇女老鄉酒後失態引發感情戲似乎有情節略顯粗糙,沒法打動人。優秀的戰爭片,一定要有愛情戲嗎?《拯救大兵瑞恩》沒有男女感情線。《太極旗飄揚》裡那個男一號有一個未婚妻,沒出現在戰場景中。這兩部片子的情節一氣呵成,更為流暢。

  傳聞影片被要求不出現美軍形象,也想一看真假。片中籠統的敵人形象,火力強、坦克猛、飛機炸,僅有追趕文工團姑娘時美軍喊「要抓活的」,感覺像抗日劇,只是三八大蓋槍換了有窟窿的波波沙衝鋒鎗。

  影片簡介把江面大橋遭遇戰、五裡亭攻堅戰、小鎮突圍戰、537高地爭奪戰稱為朝鮮四大戰役,是在開玩笑了。小學試卷中也有區分「戰爭」、「戰役」、「戰鬥」的選擇題。而韓戰五大戰役中美韓資料都是有定論的。2000年殺青的30集連續劇《抗美援朝》已雪藏至今。拍攝的就是大規模的五大戰役,動用10萬人的部隊參演,其中包括亞、歐、美、非等l7個國家的演員和群眾演員上千人,力求還原真實。

  《我的戰爭》宣傳片引發爭議,焦點是片中去韓旅行老藝術家向他們笑臉相迎的韓國小姑娘炫耀當年的入韓,讓一些觀眾產生強烈的不適感。戰爭永遠充滿了苦痛和災難,好的戰爭影片應是有對生命的尊崇和戰爭的反思,這樣的愛國主義情懷才會變的真摯動人。

  篇2:《我的戰爭》觀後感

  中秋節下午去看的《我的戰爭》,網上買的票,15.8元,下午13:55分開始,影院排片不多。散場的時候看了一下,上座率大概一半以上,估計40-50人,不算太多,不過憑經驗覺得也還可以,有些好萊塢大片在這個時段還不如呢。有些是全家來的,還有老人。有熊孩子觀影過程中大聲說話,前排有人時不時打開手機發微博,影響觀影效果。

  主要觀影感受如下:

  1.電影情節中規中矩,開始有些個笑點。但整體重點不突出,節奏不是很好,有些冗長,中間犯困了。

  2.戰鬥場景中的具體戰術表現,看看就行,估計也沒找有實戰經驗的顧問。無非就是飛濺的泥土,爆炸的汽油桶,沒有什麼突破;衝鋒隊形確實表現的太密集了;另外,美國人的重機槍好像是馬克沁,這個應該有問題。美軍的火力很猛,志願軍不容易。

  3.就電影而言,本片的表現形式、藝術手法都有當前中國電影的通病。導演努力想講些什麼東西,但作為觀眾卻不知道他到底要強調什麼。電影看完了,能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並不多。導演們想學好萊塢戰爭大片裡的人物表達方式,卻只學得其表,反而丟了自己的特點。這方面,以前的老電影雖然人物刻板,但卻又讓人感覺表現自然,而非現在的過於做作。

  4.就電影本身而言,本片還有各種問題,跟《上甘嶺》、《英雄兒女》等抗美援朝老電影比,差距還是很大。但本片是近幾十年來第一部真正公映的直接描述抗美援朝戰爭的片子,希望能起到拋磚迎玉的作用。其實主旋律電影同樣可以拍的不錯,《智取威虎山》就挺好,不知道這方面,內地導演在幹啥。

  5.導演是香港人,可能刻意淡化了意識形態方面的東西,九連裡面至始至終只有連長,沒有指導員。當時部隊裡共產黨員的先鋒帶頭作用是客觀事實,刻意迴避反而顯得不真實。大戰前喊的口號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竊以為當時實際喊的應該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

  6.連長一口一個弟兄們,極少說同志,這也是近年來此類影視片的通病,包括《集結號》。按我的理解,在那時的TG隊伍裡,更強調的是階級友情,同志這個稱呼應該是更常用的,這從老電影裡可以看得出來。TG的軍隊是政治掛帥的,而從電影裡讓人感覺不到這是共產黨的隊伍,看不到當時百戰雄獅的精氣神,更多的是一股匪氣。現在此類戰爭影視作品,都喜歡用當代人的思維方式去代入那個年代的人物,而妄顧那時的實際物質、精神層面的東西,老瓶裝新酒,因此拍出來的人物總讓人感覺有點假,感覺脫離那時的生活,是穿越到過去的當代人。

  7.電影大戰結束時,孫北川問小神仙,以後還會不會有人記得他們所做的事,小神仙回答,會的,一定會的。我想,這也是本片主要要表達的東西之一。欲亡其國,先亡其史,聯想到當前社會上部分人對抗美援朝的否定,對邱少雲、狼牙山五壯士等英雄的污衊,我們有責任堅決反擊。他們是中國的脊梁,在那個艱苦的年代我們都沒喪失自信力,何況現在?

  8.電影最後火車站的場景很唯美,也很感動,感覺模仿了蘇聯老片《雁南飛》的最後場景。本來前面有點犯困了,但到這一幕時,在音樂的襯託下,卻讓人鼻子發酸,幸福來之不易!

  9.演小神仙的應該是個臺灣演員,一口臺灣腔,演的是個閩西孤兒。前面容易讓人出戲,到後面卻還不錯。最後在車站和孟二夏擁抱在一起,一邊是感動,一邊覺得最後讓這小子撿便宜了。不過影片前信那一場景,應該暗示他對孟三夏有感情。

  篇3:《我的戰爭》觀後感

  我雖然不是什麼行家,看不出劇情和武器有什麼bug,不過看到了有些軍迷的吐槽也覺得這電影的情節安排並不是很用心,是啊仔細想想我也不知道我軍被美軍空襲之後怎麼就開始主動進攻了呢……更別說我看不出來的和史實的出入還有多少了。

  而《集結號》有點就做得很好,戰爭場面不多但鏡頭處理讓人舒服,大場面有利於觀眾對戰爭情況的把握,不會一臉懵逼看著炸彈子彈手榴彈爆來爆去飛來飛去,卻不知道誰該贏誰要輸了23333~而且《集結》戰爭情節緊張揪心,一波一波的跟植物大戰殭屍似的,結構很清晰and磨人and刺激,然而更諷刺的是人家的重點不是在這!!後面大篇幅的表現戰後的情感才是重點好麼。

  《我戰》敘事不如《集結號》清晰,主題沒有《集結號》深刻,太過傳統和主旋律,呈現的方式不夠有新意……事實證明電影質量不夠情懷來湊的做法如今觀眾已經不買單了。(我真不是來給《集結》打廣告的,只是愛上戰爭片就是從它開始的……)

  但劉燁演技好評,影片色調好評,電影中間還是有兩次戳中我的淚點,有些動+靜的安排還是不錯。bt只是導演刻意煽情,哭完之後還是無感(其實更理性的觀眾是連哭都不會哭吧)。而《集結號》雖然沒有刻意讓觀眾哭,但觀眾心裡受到的震撼和觸動卻能持續很久(比如我)……不過《我戰》這戰爭片就算拍成這樣我也覺得比某些情懷小清新好看多了~~

更多相關文章:

同类文章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怎麼寫?《阿甘正傳》這部電影,感覺非常的真實,並且令我感動。以下是小編為您整理的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相關資料,歡迎閱讀!  阿甘正傳英文的觀後感1  WhenIfirstsawthismovieIdidn'tappreciateitlikeIdonow.Because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龐維國教授講課時深入淺出,列舉了很多生活化的例子來說明問題;課堂生動、有趣,語言幽默(比如「開汽車的時候最好不要玩深沉」);講解細緻,抓住要點。  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觀後感  觀看愛課程網《學習心理學》的智力技能和動作技能專題,看了一會龐維國老師的講解,我就被他風趣幽默、深入淺出的講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觀後感

  《拉貝日記》講的是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影片整片非常壓抑,隨著影片的深入,日軍暴行的深入描寫,觀看的心情也越來越沉重.影片結束以後,心中仍然非常難受.給人的震撼感自然不言而喻.  《拉貝日記》電影觀後感  給我感覺最深的印象就是,這沒有過多的刻畫屠殺的場面,但是同樣讓人感受到1937年南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觀後感

  孫小傲因為父母長期在外工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了打工賺錢上面了,無暇照看他。無奈之際,他和爺爺相依為命,誰知他的爺爺整天都把心思花在了找老伴的事情上。孫小傲受到了冷落,內心充滿了彷徨、孤獨和苦悶。  《憤怒的小孩》電影觀後感  前不久,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兒童電影《憤怒的小孩》,隨後我感到了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800字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讀課文,已經是開開生活中不可卻少的一部分。看到爺爺欣慰的笑容,是開開一天中最幸福的時候。但這一切都隨著爺爺的離開而逝去,爺爺的笑容已是開開最珍貴的記憶。  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還記得那一聲聲童稚的朗讀聲嗎?就是那些天籟之聲溫暖了無數人的心。  每天晚上給爺爺讀故事、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念書的小孩觀後感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主人公代表著兩個群體:空巢老人與留守兒童。一直以來,我們都未能給予足夠的關注,或者說,我們那風華正茂的一代,在現實的無奈逼迫下,把最需要關心的上一代和下一代滯留在一起,造成了千千萬萬個開開和他的爺爺。  念書的孩子電影觀後感  在電影《念書的孩子》中,九歲的開開從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感

  路開是一個活潑開朗、孝順懂事又勤奮好學的孩子,每天都給爺爺讀書,雖然錯誤百出,但語氣到位,講的娓娓動聽。他和爺爺相依為命,每天晚上都在等身在遠方的爸爸媽媽打來電話,也許這就是開開的精神支柱吧!開開是不幸的,但他是堅強懂事的,他那種超出同齡孩子的堅強實在是讓人感到心酸。  看念書的孩子觀後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廣州烈士陵園觀後感

  大學生參觀廣州烈士陵園有感第1篇  清晨,黨員和我們入黨積極分子一行人踏上了參觀學習廣州起義烈士陵園之旅。時值農曆十一月,寒氣微逼,天空卻明淨無雲,格外清爽。烈士陵園的早晨並不安靜,很熱鬧。一進大門,便看到了許多晨練的老人家,神採奕奕,使整個陵園充滿了活力,看到了生機。  廣州起義烈士陵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也許,時間會衝淡記憶,但人們絕不會忘記,20世紀90年代,有這樣一位共產黨員,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的人格,他的情操,使千萬人的心靈為之震撼。  他,就是原中共阿里地委書記孔繁森。他把自己的一腔熱血灑在西藏高原。  教師孔繁森觀後感  有這樣一位英雄,生活在一個萬象更新的年代裡,在世界最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參觀孔繁森紀念館有感  來到孔繁森紀念館大門口,門上的幾個由江澤民主席題寫的鎦金大字:「孔繁森同志紀念館」,在陽光照耀直下熠熠生輝。這不僅體現了孔繁森同志紀念館作為山東聊城教育基地的重要地位,也顯示了孔繁森同志的精神永遠閃耀著光芒。進入紀念館,孔繁森同志高大威猛的石像形象就迎入了我們的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