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脛骨下端後側接骨板的製作方法
2023-08-07 22:46:16
專利名稱:一種脛骨下端後側接骨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接骨板,特別是一種脛骨接骨板。
背景技術:
對於脛骨下端骨折,尤其是後踝骨折,傳統的治療方法有
1. 釆用外固定架固定。這種方法是在皮膚外面於骨折兩端通過穿
針,裝上專門固定架固定,屬於間接固定。其缺點是a.無法維持骨 折塊之間的穩定,即不能使骨折塊維持在良好的復位後狀態;b.骨折 塊之間產生微動,不利於骨折早期所需要的穩定的內環境;c.因為穿 針部位與外界相通,增加感染的機會。
2. 釆用螺釘固定。這種方法是在切開復位部位釆用內固定材料固 定骨折塊,往往在後踝骨折時釆用。其缺點在於a.螺釘的固定面小, 難以用於小粉碎骨折塊固定;b.在處理脛骨下端骨折時,無法應用; c. 一般需要添加石膏託等外固定。
3. 在脛骨下段釆用內/外側接骨板固定。這種方法應用於脛骨下段 骨折,要求脛骨下端完好,但是距離踝關節面3釐米以內的骨折,無 法應用。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脛骨下端後側接骨板, 充分利用人體解剖特點對脛骨的下端作貼合包圍,可以用於治療脛骨 下端的粉碎性骨折和脛骨下端骨折。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脛骨下端後側接骨板,包括貼合板和貼合板上部連接的延伸板,貼合板和延伸板上開有若干 螺釘孔,所述延伸板呈與脛骨骨幹的扭轉部分相配合的扭轉狀,所述 貼合板的下部分呈扇形展開且其內側具有與脛骨下端後側相配合的凹 弧面,貼合板的下端設置有與脛骨下端輪廓配合的弧形缺口。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螺釘孔中其中兩個螺釘孔設置有 螺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從人體解剖結構的知識可知,脛骨的 後踝要比前踝長和要寬,骨質也較厚;這種脛骨下端後側接骨板充分 利用以上人體解剖特點,克服了上述幾種固定方法的缺點,利用貼合 板的凹弧面對脛骨的下端作貼合包圍,可以用於治療脛骨下端的粉碎 性骨折、脛骨下端骨折和距離踝關節面3釐米以內的骨折,減少發生 感染的機會,使骨折塊固定更牢靠,從而加快脛骨骨折的癒合。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方式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俯視結構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照
圖1、圖2,本實用新型的一種脛骨下端後側接骨板,包括貼 合板1和貼合板1上部連接的延伸板2,貼合板1和延伸板2上開有 若干螺釘孔3,所述延伸板2呈與脛骨骨幹的扭轉部分相配合的扭轉 狀,所述貼合板l的下部分呈扇形展開且其內側具有與脛骨下端後側相配合的凹弧面11,貼合板1的下端設置有與脛骨下端輪廓配合的弧 形缺口 12。從人體解剖結構的知識可知,脛骨的後踝要比前踝長和要 寬,骨質也較厚;這種脛骨下端後側接骨板充分利用以上人體解剖特 點,克服了上述幾種固定方法的缺點,利用貼合板l的凹弧面11對脛 骨的下端作貼合包圍而弧形缺口 12也與脛骨下端輪廓相適應,可以用 於治療脛骨下端的粉碎性骨折、脛骨下端骨折和距離踝關節面3釐米 以內的骨折,減少發生感染的機會,使骨折塊固定更可靠,從而加快 脛骨骨折的癒合。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螺釘孔3中其中兩個螺釘孔設置有螺紋,往
兩個螺釘孔裝上螺釘後,實現脛骨下端後側接骨板與螺釘的緊固,便 於預先定位進行鎖定,使固定更牢靠,無需釆用外固定方式,使用更方便。
權利要求1.一種脛骨下端後側接骨板,其特徵在於包括貼合板(1)和貼合板(1)上部連接的延伸板(2),貼合板(1)和延伸板(2)上開有若干螺釘孔(3),所述延伸板(2)呈與脛骨骨幹的扭轉部分相配合的扭轉狀,所述貼合板(1)的下部分呈扇形展開且其內側具有與脛骨下端後側相配合的凹弧面(11),貼合板(1)的下端設置有與脛骨下端輪廓配合的弧形缺口(12)。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脛骨下端後側接骨板,其特徵在於所述螺釘孔(3)中其中兩個螺釘孔設置有螺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脛骨下端後側接骨板,包括貼合板和貼合板上部連接的延伸板,貼合板和延伸板上開有若干螺釘孔,延伸板呈與脛骨骨幹的扭轉部分相配合的扭轉狀,貼合板的下部分呈扇形展開且其內側具有與脛骨下端後側相配合的凹弧面,貼合板的下端設置有與脛骨下端輪廓配合的弧形缺口;從人體解剖結構的知識可知,脛骨的後踝要比前踝長和要寬,骨質也較厚,這種脛骨下端後側接骨板充分利用以上人體解剖特點,克服了上述幾種固定方法的缺點,利用貼合板的凹弧面對脛骨的下端作貼合包圍,可以用於治療脛骨下端的粉碎性骨折、脛骨下端骨折和距離踝關節面3釐米以內的骨折,減少發生感染的機會,使骨折塊固定更牢靠,從而加快脛骨骨折的癒合。
文檔編號A61B17/58GK201219920SQ200820049280
公開日2009年4月15日 申請日期2008年6月12日 優先權日2008年6月12日
發明者敏 張 申請人:敏 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