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職自媒體拍攝需要什麼條件(起底網絡電影搬運工)
2023-08-07 10:46:49
兼職自媒體拍攝需要什麼條件?「x分鐘看完一部電影、x分鐘看完一部電視劇」,近年來短視頻平臺上影視解說類、剪輯類的帳號越來越多,這類帳號遊走於各大自媒體平臺之間,通過剪輯影視作品進行二次創作不斷吸引流量,最終實現流量變現,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於兼職自媒體拍攝需要什麼條件?以下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兼職自媒體拍攝需要什麼條件
「x分鐘看完一部電影、x分鐘看完一部電視劇」,近年來短視頻平臺上影視解說類、剪輯類的帳號越來越多,這類帳號遊走於各大自媒體平臺之間,通過剪輯影視作品進行二次創作不斷吸引流量,最終實現流量變現。
然而此類帳號在搬運影視素材進行二次創作時是否侵權?視頻平臺作為信息傳播方又是否構成幫助侵權呢?
用戶上傳《我不是藥神》純音頻
B站被判幫助侵權:賠償6.5萬元
近日,因用戶在B網站上傳《我不是藥神》電影的純音頻,上海寬娛數碼科技有限公司被優酷公司以侵害信息網絡傳播權為由訴至法院。
對此,北京網際網路法院一審認定,寬娛公司應當知曉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優酷公司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行為,構成幫助侵權。法院一審判決,寬娛公司賠償優酷公司經濟損失60000元和合理開支5000元。
此案判決一出引發了網友對版權問題熱議,從這一角度來看本案的具有爭議的焦點有二。其一,涉案音頻是否屬於提供涉案電影的行為。其二,作為平臺方的B站是否構成幫助侵權。
針對問題一,在判決中法院表示,無論是伴音還是畫面都是電影作品的有機組成部分,都是可以承載電影作品獨創性表達的重要部分。
本案中的完整音頻迎合了當下網絡用戶獲取涉案電影的多元化需求,構成對電影作品作品伴音加畫面的傳統傳播形式的實質性替代,未經許可使用必然會對涉案電影的利益造成實質性損害,因此構成侵權。
針對問題二,法院認為B站方面應承擔相應的注意義務,尤其針對「影視剪輯」這種存在極大侵權風險的分類設置,更應施以足夠的注意義務。B站應知曉網絡用戶利用其網絡服務侵害原告信息網絡傳播權的行為,因此構成幫助侵權。
依附短視頻平臺
「影視搬運工」野蠻生長
近年來,人們碎片化的觀劇時間以及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加速了短視頻平臺的崛起,在此基礎上,越來越多的影視解說類、剪輯類帳號逐漸興起,此類帳號遍布B站、快手等平臺。
據不完全統計,各大短視頻平臺上剪輯類影視自媒體數量多達上千個。以某短視頻平臺為例,單單在平臺內搜索「剪輯」一詞所出現的自媒體帳號便有100多個。其中,影視類自媒體大號的粉絲均在百萬以上,獲贊數上千萬均是常態,在「剪輯」一詞的搜索下,粉絲最低的也在10w以上。
此類帳號所發布的內容多以搬運、剪輯影視作品,對影視作品進行二次創作為主。由此可見,在平臺流量紅利的加持下,「影視搬運工」們頗受用戶歡迎。
記者查詢發現,在平臺中影視剪輯類自媒體已然形成一套自己的傳播法則,創作者以剪輯、解說、重新配樂等多重方式對影視作品進行搬運。
涉及的作品類型更是層出不窮,熱門、冷門、獵奇、狗血、八卦、低俗……但凡影視片段內具有「爆點」內容的作品均是搬運的對象。
更有創作者為吸引流量,將重新創作的影視作品分成三段以續集的形式發布,用戶在看完一段未完結的作品後不得不關注該帳號等待下集播出,以此形成了強大的用戶粘性。
足不出戶,日入過萬?
「搬運工」們如何流量變現
那麼在獲得巨大的流量後,剪輯類影視自媒體是如何實現流量變現的?
目前短視頻平臺上自媒體多以廣告、帶貨、直播等方式實現流量變現,但剪輯類影視自媒體有自己獨有的變現之路。
以某剪輯類影視大號「追個劇(影視剪輯)」為例,該帳號粉絲數為149萬,點讚數超過2000萬,播放量超過1.1億,主頁剪輯有十餘部影視作品的合集。
記者聯繫到該帳號的創作者發現,該自媒體人僅僅4個月便達到了149萬的粉絲。其通過剪輯影視作品,已然形成一套自己的流量變現法則。
深入調查發現,該自媒體人有自己的影視剪輯教學課程,用戶可報名進行學習。當被問到報名的學費時,對方表示需要599元,據其朋友圈顯示,從7月開始,收徒的費用便漲價到699元,此前價格為599元,更早之前價格為399元。
該自媒體人向記者提供了一張《高清影視剪輯速成班》的流程圖,入門之後學員可享受到pr 的剪輯技巧、抖音的運營技巧、後期變現操作等一條龍的教學服務。在最後的變現教學中對方稱,可實現足不出戶,日入過萬。
除了收徒的收益外,憑藉帳號百萬粉絲的流量,在星圖平臺內投稿便可實現一個星期21000元的收入。
最後,當被問到做影視剪輯是否有侵權風險時,對方就回答了一個字——「沒」。
影視作品二次創作究竟算不算侵權?
現如今,抖音、快手等平臺提供的巨大的流量和收益讓越來越多的剪輯類影視自媒體趨之若鶩,簡單、易上手、低門檻,對影視作品進行二次創作成為這類帳號引流、變現的利器。然而如此搬運影視作品的行為是否涉及侵權呢?
早在2018年3月,廣電總局就曾下發過《進一步規範網絡視聽節目傳播秩序》,文件明確要求:不得擅自對經典文藝作品、廣播影視節目、網絡原創視聽節目作重新剪輯、重新配音、重配字幕,不得截取若干節目片段拼接成新節目播出。嚴格管理包括網民上傳的類似重編節目,不給存在導向問題、版權問題、內容節目的剪拼改編視聽節目提供傳播渠道。
然而,關於「二次創作」算不算侵權的爭議仍舊存在著。
熟悉剪輯類、解說類影視自媒體的網友對「谷阿莫」這個名字都不陌生,「X分鐘看XX電影系列」,在影視解說行業,谷阿莫可謂是鼻祖般的存在。
早在2018年6月,迪士尼等5家公司就以涉嫌侵犯著作權集體起訴谷阿莫,涉案的包括《釜山行》、《瘋狂動物城》等共十三部影視作品。
雖然谷阿莫辯稱,自己是在行使著作權合理使用原則,認為自己符合評論、研究、解說、教學或新聞報導的情況,只是在做二次創作,同時強調,「引用只佔到原片的一小部分」。但在片方看來,谷阿莫的講解視頻不僅侵權,更是對公司造成了巨額的損失。
此前法庭上,谷阿莫提出調解意向,歷時兩年多,此案至今仍在調節過程中。雖然身陷侵權糾紛,但目前谷阿莫的「解說」視頻仍在B站持續更新。
除了谷阿莫的案件外,近日來「圖解電影」侵權《三生三世十裡桃花》一案可謂更具代表性。
在該案件中,「圖解電影」app未經電視劇《三生三世十裡桃花》許可,將電視機內容拆分成連續圖集進行解說,且基本涵蓋了劇集的主要畫面和全部情節,優酷將「圖解電影」平臺的運營方深圳市蜀黍科技有限公司訴至北京網際網路法院,索賠50萬元。
最終,網際網路法院認為,本案中,涉案圖片集幾乎全部為原有劇集已有表達,雖被告抗辯稱,按照一般類作品每秒24幀計算,涉案圖片集僅「引用」了原作品0.5%的畫面內容,但合理引用的判斷標準並非取決於引用比例,而應取決於介紹、評論或者說明的合理需要。
本案中,涉案圖片集目的並非介紹或評論,而是迎合用戶在短時間內獲悉劇情、主要畫面內容的需求,故不屬於合理引用。最終裁定圖解電影母公司向優酷賠償經濟損失3萬元。
對於剪輯類自媒體是否屬於侵權的問題,記者諮詢相關律師,對方表示,在原作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應該得到原作著作權人的許可,如果未經許可就使用了原作內容,就很可能構成侵權。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即便引用了也非絕對侵權。
據《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21條規定:依照著作權法有關規定,使用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的已經發表的作品的,不得影響該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不合理地損害著作權人的合法利益。
但如果起到了實質性替代作用,影響了作品的正常使用,對作品的發行傳播構成威脅,對著作權人的利益構成實質損害,一般會被認定為侵權。
上述圖解電影侵權案對剪輯類影視自媒體便是一次很好的警示,自媒體應當加強版權意識、法律意識,使用影視作品前應儘可能取得版權方的相應授權,如果沒有取得版權授權的,也應注意合理使用。
細心的讀者可以發現,文章開頭的B站幫助侵權案和圖解電影侵權案中的原告均是優酷,可以看到,近年來版權方對版權的保護力度正在逐漸加強。如果說上述B站的音頻侵權案例不具有典型意義,那麼圖解電影一案的判決可謂分量十足。
作為此類案件全國判決首例,明確表示了影視市場商業化開發和影視合理使用的邊界,同樣也為短視頻解說、剪輯、搬運等二次創作的行為敲響了警鐘。
本文源自藍鯨財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