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善緣的人該怎麼做(那個每天結善緣的你)
2023-08-07 14:52:49 1
1、那個每天結善緣的你,一定會遭遇更多好事
比如有朋友他做銷售,總是到處奔忙,他卻從不覺得累。他說:「看起來我只是在做業務,但是我不斷在找自己可以為他們做出更好的服務的點。每發現一點,我就可以多做一些了!」
昨天參加月季公司的周例會。有個同事分享一個案例,客戶想買心型月季造型,她報價300元一個,客戶直接回復150元。評論說這個人怎麼能這樣報價。
從這個客戶報價看來,能得到二點信息:
1、客戶有購買的需求,
2、客戶應該是初次購買。
做為一個行業從業者來說,這完全是一次科普的機會,你可以告訴客戶,造型的鐵架子費用多少,一個造型用了幾棵藤本月季,成本多少,還有其它地租、養護、時間成本加上合理的利潤,價格應該在哪個區間是合理的。
這樣幫助客戶了解這個行業,對待客戶來說,他這個電話沒有白打。客戶說不定因為感激,就在你這兒訂貨了。
我們公司同事,每天接到數10個電話和諮詢,如果每次交流溝通都去幫助別人更了解月季,那是不是結了很多的善緣,相信累積下去,你的業務一定不會差。 說的更遠一些,南陽月季也會因為你的努力更好地走向全國。
2、「我每到一個地方,我都在想為這個環境做點什麼。我可以付出點什麼。
我們看到上班路上有個飲料瓶子,你會不會撿?
應該看到本文的人不少都會去撿。
這是不是在幫助他人?
一天上班的時候,看到路上有個飲料瓶,就順手把它撿了,再走幾步,又遇到一個一個飲料瓶,又把它撿了。等電梯的時候,被相鄰辦公室一個美女看到了,她說啊,終於遇到一個素質高的人了,你是哪個公司的啊,說的我怪不好意思。剛到辦公室,美女就送過來一個菠蘿,向我表示感謝。
我們做生意的時候,能不能幫助別人?
當然能。
從2008年開始,我去和客戶見面時,交流完畢一般會幫對方制訂一個網絡營銷計劃,推薦他做哪些平臺,能起到較好的效果。當然其中相當一部分業務是我所在的公司沒提供的,但是我感覺只要能讓客戶見到效果,這才是我想要的目的。我在一張白紙上寫上方案思路,籤上名字和時間給客戶,我說你可以保留一下,等過一段時間,看看效果,我建議的是否對錯。
我發現我見到的那些不累、不內耗、總是精力旺盛的人都有這樣一個特質:關注當下能做的,而不是當下能得的;關注增益的部分,而不是損失的部分;關注別人所得,而不總是關注自己所獲。
3、真正的獎勵是每次做完善事,覺知那種感受。
並不是每一次做完好事、善事都有反饋。但是我們自己的潛意識,會給你報酬,仔細覺知每一個做完公益的那個瞬間吧,體驗它。 你會發現,這才是真正的獎勵。
4、最大的利他就是利已
有人曾經問李澤楷:「你父親教了你哪些賺錢的方法呢?」 李澤楷說,他父親並沒有教他什麼方法,只是教給他一些人生道理,比如:如果別人與你合作,你拿7分是合理的,拿8分也可以,但是你只能拿6分。
利他主義要求我們作為一個組成部分併入比我們更大的整體之中,只有這樣,每個個體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