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軸旋流無級調節型低氮燃燒器的製作方法
2023-08-09 03:43:3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燃燒器,特別涉及一種燃燒器噴嘴。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的發展和工業汙染的加劇,工業燃燒設備的環保性越來越受關注,行業對工業燃燒設備的節能和減排性能要求亦不斷提高,這就對工業燃燒設備的結構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於工業窯爐要求燃燒器在燃燒不同介質的燃料時,仍能保持合適穩定的火焰直徑和火焰長度,同時要求其排放的汙染物保持在較低水平。
現有技術有一種水泥迴轉窯多介質多通道離散式低NOx煤粉燃燒器,其公開號為:CN 101556041A,專利申請號為:200910302580.9,其由四個環形通道組成,從外到內依次為軸流風道1、旋流風道2、煤風道3和中心風道4,燃燒器中心設置水煤漿管道5,水煤漿管道5出口處設置水煤漿燒嘴7。其通過離散布置的拉法爾管噴嘴以增強軸流風對二次風的卷吸能力,通過上遊閥門來調節旋流風流量,拉法爾管噴嘴本身不具有調節軸流風流量的能力,旋流風的旋流角度亦無法調節,在工況發生變化時無法保證燃料與空氣的充分混合。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軸旋流無級調節型低氮燃燒器,可適應多種混合燃料燃燒,並且保證燃燒效率,降低NOx的生成。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軸旋流無級調節型低氮燃燒器,包括由內而外套裝布置的油槍、中心風管、燃氣管、煤風管以及軸流風管,所述燃氣管與中心風管之間形成燃氣通道,所述燃氣通道內設置有旋流風調節機構,所述旋流風調節機構包括均勻若干安裝在中心風管外周的旋流風調節扇板,所述旋流風調節扇板經定位螺釘安裝在中心風管外周,所述旋流風調節扇板可繞定位螺釘擺動,所述旋流風調節扇板的尾部經撓性軸連接在旋流風調節環上,旋流風調節環可轉動的套裝在中心風管的外周,所述旋流風調節環的尾部連接有控制旋流風調節環轉動的第一調節杆。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於:
1)旋流風旋流角度可調且有指示;
2)旋流風流量可調且有指示;
3)旋流風出口風速可調葉片角度無級調節,適應不同工況對燃燒器旋流強度和旋流角度的要求,本實用新型可用於各類工業窯爐燃燒工作中。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改進,所述旋流風調節扇板加工成T形結構,定位螺釘穿過旋流風調節扇板的中部將旋流風調節扇板安裝在中心風管上,所述旋流風調節環加工成臺階狀結構,旋流風調節環的前端插入旋流風調節扇板與中心風管之間的間隙設置,所述撓性軸與燃燒器軸線相位垂直布置,撓性軸的一端固定連接在調節扇板的尾部,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旋流風調節環的前端,所述旋流風調節環的尾部開設有斜滑槽,所述斜滑槽內滑動設置有銷軸,銷軸的兩端固定在U形叉上,U形叉的尾部與第一調節杆固定連接,通過控制第一調節杆的軸向移動實現旋流風調節環的轉動。撓性軸在相對於普通軸加關節軸承,可在燃燒器內部狹小空間靈活安裝,具有更大的位置偏移角,普通軸加關節軸承15°且須較大的安裝空間,撓性軸偏移角可達30°-45°,且狹小空間安裝靈活,可滿足旋流葉片最大50°的調節需求。
為了使得第一調節杆軸向移動更加方便,且移動距離有指示,所述第一調節杆尾部連接有第一調節內螺管,第一調節內螺管安裝於第一安裝法蘭上,第一調節內螺管在第一安裝法蘭兩側位置分別設置有卡簧槽,所述卡簧槽內設置有第一軸用卡簧,確保第一調節內螺管僅可轉動地設置在第一安裝法蘭上而不會前後竄動,第一調節杆尾部設置有第一指針,所述中心風管的外壁上設置有與第一指針配合的第一標尺。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軸流風道內設置有軸流風調節機構,軸流風道的端部經煤風管的端部封閉,軸流風調節機構包括若干均勻開設在煤風管的端部拉瓦爾噴管狀通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煤風管內側的端面上固定有定位銷,所述軸流風道設置有安裝環,所述安裝環上開設有與所述定位銷配合的定位孔,所述安裝環上還設置有若干與所述通孔匹配的錐形調節柱,所述安裝環上還固定連接有第二調節杆,所述第二調節杆的軸向移動帶動安裝環沿煤風管外壁軸向滑動。軸流風調節機構相對常規拉瓦爾管,既保留了常規拉瓦爾管在超聲速氣流,在收縮管中減速,在擴張管中加速的優點,同時通過在通孔處設置錐形調節柱,實現不同流量不同壓力工況下的氣流超音速流動,實現了燃燒器對小風量大推力的要求,減少助燃空氣過剩係數,促進空氣與燃料的充分混合,在燃燒器噴嘴端部形成高效的煙氣回流區,減低NOx生成。
為了使得第二調節杆軸向移動更加方便,且移動距離有指示,第二調節杆伸出軸流風管設置,且尾部連接有第二調節內螺管,第二調節內螺管安裝於第二安裝法蘭上,第二調節內螺管在第二安裝法蘭兩側位置分別設置有卡簧槽,所述卡簧槽內安裝第二軸用卡簧,確保其僅可轉動地設置在第二安裝法蘭上而不會前後竄動,第二調節杆的尾部也設置有第二指針,煤風管的外壁上設置有與第二指針配合的第二標尺。
為了使得第一調節杆、第二調節杆的固定更加穩定可靠,所述中心風管的外壁上安裝有支撐所述第一調節杆的第一支撐耳板,所述煤風管的外壁上安裝有製成所述第二調節杆的第二支撐耳板。
為了使得本實用新型檢修安裝更加方便,適應各類工況,所述中心風管、燃氣管、煤風管、軸流風管的端部均固定連接有噴嘴,所述旋流風調節機構、軸流風調節機構設置在對應的噴嘴內。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中A處放大圖。
圖3為圖1中B處放大圖。
圖4為圖1中C處放大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中拉瓦爾噴管狀通孔及錐形調節柱配合結構示意圖。
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旋流風調節機構結構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軸流風調節機構結構示意圖。
其中, 1油槍,2中心風管,3燃氣管,4煤風管,5軸流風管,6旋流風調節機構,601第一調節杆,602U形叉,603銷軸,604旋流風調節環,604a斜滑槽,605撓性軸,606定位螺釘,607旋流風調節扇板,608第一指針,609第一標尺,610第一安裝法蘭,611第一軸用卡簧,612第一調節內螺管,7軸流風調節機構,701定位銷,702第二調節杆,703安裝環,704螺釘,705第二指針,706第二標尺,707第二安裝法蘭,708第二軸用卡簧,709第二調節內螺管,710通孔,711錐形調節柱。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7所示的一種軸旋流無級調節型低氮燃燒器,包括由內而外套裝布置的油槍1、中心風管2、燃氣管3、煤風管4以及軸流風管5,燃氣管3與中心風管2之間形成燃氣通道;
燃氣通道內設置有旋流風調節機構6,旋流風調節機構6包括均勻若干安裝在中心風管2外周的旋流風調節扇板607,旋流風調節扇板607加工成T形結構,旋流風調節扇板607經定位螺釘606安裝在中心風管2外周,定位螺釘606穿過旋流風調節扇板607的中部將旋流風調節扇板607安裝在中心風管2上,旋流風調節扇板607可繞定位螺釘606擺動,旋流風調節扇板607的尾部經撓性軸605連接在旋流風調節環604上,旋流風調節環604加工成臺階狀結構,旋流風調節環604的前端插入旋流風調節扇板607與中心風管2之間的間隙設置,撓性軸605與燃燒器軸線相位垂直布置,撓性軸605的一端固定連接在調節扇板的尾部,另一端固定連接在旋流風調節環604的前端,旋流風調節環604可轉動的套裝在中心風管2的外周,旋流風調節環604的尾部連接有控制旋流風調節環604轉動的第一調節杆601,旋流風調節環604的尾部開設有斜滑槽604a,斜滑槽604a內滑動設置有銷軸603,銷軸603的兩端固定在U形叉602上,U形叉602的尾部與第一調節杆601固定連接,通過控制第一調節杆601的軸向移動實現旋流風調節環604的轉動,第一調節杆601尾部連接有第一調節內螺管612,第一調節內螺管612安裝於第一安裝法蘭610上,第一調節內螺管612上在第一安裝法蘭610兩側位置分別設置有卡簧槽,卡簧槽內設置有第一軸用卡簧611,確保第一調節內螺管612僅可轉動地設置在第一安裝法蘭610上而不會前後竄動,第一調節杆601尾部設置有第一指針608,中心風管2的外壁上設置有與第一指針608配合的第一標尺609;
軸流風道內設置有軸流風調節機構7,軸流風道的端部經煤風管4的端部封閉,軸流風調節機構7包括若干均勻開設在煤風管4的端部拉瓦爾噴管狀通孔710,煤風管4內側的端面上固定有定位銷701,軸流風道設置有安裝環703,安裝環703上開設有與定位銷701配合的定位孔,安裝環703上還設置有若干與通孔710匹配的錐形調節柱711,安裝環703上還經螺釘704固定連接有第二調節杆702,第二調節杆702的軸向移動帶動安裝環703沿煤風管4外壁軸向滑動,第二調節杆702伸出軸流風管5設置,且尾部連接有第二調節內螺管709,第二調節內螺管709安裝於第二安裝法蘭707上,第二調節內螺管709在第二安裝法蘭707兩側位置分別設置有卡簧槽,卡簧槽內安裝第二軸用卡簧708,確保其僅可轉動地設置在第二安裝法蘭707上而不會前後竄動,第二調節杆702的尾部也設置有第二指針705,煤風管4的外壁上設置有與第二指針705配合的第二標尺706;
中心風管2的外壁上安裝有支撐第一調節杆601的第一支撐耳板,煤風管4的外壁上安裝有製成第二調節杆702的第二支撐耳板,中心風管2、燃氣管3、煤風管4、軸流風管5的端部均固定連接有噴嘴,旋流風調節機構6、軸流風調節機構7設置在對應的噴嘴內。
本燃燒器工作中需要調節旋流風出風角度時,通過旋轉第一調節內螺管612,帶動螺紋連接在其內部的第一調節杆601做軸向運動,第一調節杆601端部沿旋流風調節環604上的斜滑槽604a滑動,由於斜滑槽604a為傾斜布置的結構,因此,第一調節杆601的軸向移動實現旋流風調節環604的轉動,從而撓性軸605轉動,撓性軸605的轉動拉動旋流風調節扇板607尾部繞定位螺釘606擺動,帶動旋流風調節扇板607首端擺動,最終實現旋流風出風角度的調節;當需要軸流風出風量以及風速;旋轉第二調節內螺管709,帶動螺紋連接在其內部的第二調節杆702做軸向運動,第二調節杆702端部的安裝環703推動錐形調節柱711伸入通孔710,調節出風間隙,從而實現軸流風出風量和風速。
本實用新型並不局限於上述實施例,在本實用新型公開的技術方案的基礎上,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所公開的技術內容,不需要創造性的勞動就可以對其中的一些技術特徵作出一些替換和變形,這些替換和變形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