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型摩擦輸送用軌道的製作方法
2023-08-09 05:16:16 1
輕型摩擦輸送用軌道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涉及一種輕型摩擦輸送用軌道,它由左軌道單體與右軌道單體構成;在左軌道單體的橫截面上,所述左軌道單體包括左上斜板、左內側板、左上橫板、左外側板、左中橫板、左中側板與左下橫板;在右軌道單體的橫截面上,所述右軌道單體包括右上斜板、右內側板、右上橫板、右外側板、右中橫板、右中側板與右下橫板;且左內側板的右側壁與右內側板的左側壁緊貼。本發明具有重量輕、設備運行噪音小、生產線柔性較好、輸送速度快、故障少與便於維護等優點。
【專利說明】輕型摩擦輸送用軌道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物流輸送軌道,尤其是一種輕型摩擦輸送用軌道。
【背景技術】
[0002]在輕工、電子行業,傳統的物流輸送採用的是輕型懸掛鏈、輕型積放鏈等輸送設備,該輸送系統生產線柔性差、輸送速度慢、設備噪音大、設備汙染嚴重、而且設備故障率高,需要經常維護,設備維護繁瑣。已不能滿足目前高效、智能的自動化輸送系統的要求。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種重量輕、設備運行噪音小、生產線柔性較好、輸送速度快、故障少、便於維護的輕型摩擦輸送用軌道。
[0004]按照本發明提供的技術方案,所述輕型摩擦輸送用軌道,它由左軌道單體與右軌道單體構成;
在左軌道單體的橫截面上,所述左軌道單體包括左上斜板、左內側板、左上橫板、左外側板、左中橫板、左中側板與左下橫板,且左內側板的上端部與左上斜板的下端部圓滑過渡,左內側板的下端部與左上橫板的右端部圓滑過渡,左上橫板的左端部與左外側板的上端部圓滑過渡,左外側板的下端部與左中橫板的左端部圓滑過渡,左中橫板的右端部與左中側板的上端部圓滑過渡,左中側板的下端部與左下橫板的右端部圓滑過渡,左中側板位於左內側板與左外側板之間;
在右軌道單體的橫截面上,所述右軌道單體包括右上斜板、右內側板、右上橫板、右外側板、右中橫板、右中側板與右下橫板,且右內側板的上端部與右上斜板的下端部圓滑過渡,右內側板的下端部與右上橫板的左端部圓滑過渡,右上橫板的右端部與右外側板的上端部圓滑過渡,右外側板的下端部與右中橫板的右端部圓滑過渡,右中橫板的左端部與右中側板的上端部圓滑過渡,右中側板的下端部與右下橫板的左端部圓滑過渡,右中側板位於右內側板與右外側板之間;
且左內側板的右側壁與右內側板的左側壁緊貼,左外側板至左內側板與右內側板貼緊面的距離自上而下呈逐漸縮小設置,左中側板至左內側板與右內側板貼緊面的距離自上而下呈逐漸增大設置,左中側板的上端部至左內側板與右內側板貼緊面的距離小於左外側板的下端部至左內側板與右內側板貼緊面的距離;
右外側板至左內側板與右內側板貼緊面的距離自上而下呈逐漸縮小設置,右中側板至左內側板與右內側板貼緊面的距離自上而下呈逐漸增大設置,右中側板的上端部至左內側板與右內側板貼緊面的距離小於右外側板的下端部至左內側板與右內側板貼緊面的距離。
[0005]所述左上斜板所在平面與左內側板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左內側板所在平面與左上橫板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左上橫板所在平面與左外側板所在平面呈銳角相交,左外側板所在平面與左中橫板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左中橫板所在平面與左中側板所在平面呈銳角相交,左中側板所在平面與左下橫板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0006]所述右上斜板所在平面與右內側板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右內側板所在平面與右上橫板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右上橫板所在平面與右外側板所在平面呈銳角相交,右外側板所在平面與右中橫板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右中橫板所在平面與右中側板所在平面呈銳角相交,右中側板所在平面與右下橫板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
[0007]所述左上橫板的寬度大於左中橫板的寬度,左中橫板的寬度大於左下橫板的寬度。
[0008]所述右上橫板的寬度大於右中橫板的寬度,右中橫板的寬度大於右下橫板的寬度。
[0009]所述左外側板的寬度大於左內側板的寬度,左外側板的寬度大於左中側板的寬度。
[0010]所述右外側板的寬度大於右內側板的寬度,右外側板的寬度大於右中側板的寬度。
[0011]本發明具有重量輕、設備運行噪音小、生產線柔性較好、輸送速度快、故障少與便於維護等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
[0014]該輕型摩擦輸送用軌道,它由左軌道單體I與右軌道單體2構成;
在左軌道單體I的橫截面上,所述左軌道單體I包括左上斜板1.1、左內側板1.2、左上橫板1.3、左外側板1.4、左中橫板1.5、左中側板1.6與左下橫板1.7,且左內側板1.2的上端部與左上斜板1.1的下端部圓滑過渡,左內側板1.2的下端部與左上橫板1.3的右端部圓滑過渡,左上橫板1.3的左端部與左外側板1.4的上端部圓滑過渡,左外側板1.4的下端部與左中橫板1.5的左端部圓滑過渡,左中橫板1.5的右端部與左中側板1.6的上端部圓滑過渡,左中側板1.6的下端部與左下橫板1.7的右端部圓滑過渡,左中側板1.6位於左內側板1.2與左外側板1.4之間;
在右軌道單體2的橫截面上,所述右軌道單體2包括右上斜板2.1、右內側板2.2、右上橫板2.3、右外側板2.4、右中橫板2.5、右中側板2.6與右下橫板2.7,且右內側板2.2的上端部與右上斜板2.1的下端部圓滑過渡,右內側板2.2的下端部與右上橫板2.3的左端部圓滑過渡,右上橫板2.3的右端部與右外側板2.4的上端部圓滑過渡,右外側板2.4的下端部與右中橫板2.5的右端部圓滑過渡,右中橫板2.5的左端部與右中側板2.6的上端部圓滑過渡,右中側板2.6的下端部與右下橫板2.7的左端部圓滑過渡,右中側板2.6位於右內側板2.2與右外側板2.4之間;
且左內側板1.2的右側壁與右內側板2.2的左側壁緊貼,左外側板1.4至左內側板1.2與右內側板2.2貼緊面的距離自上而下呈逐漸縮小設置,左中側板1.6至左內側板1.2與右內側板2.2貼緊面的距離自上而下呈逐漸增大設置,左中側板1.6的上端部至左內側板
1.2與右內側板2.2貼緊面的距離小於左外側板1.4的下端部至左內側板1.2與右內側板2.2貼緊面的距離;
右外側板2.4至左內側板1.2與右內側板2.2貼緊面的距離自上而下呈逐漸縮小設置,右中側板2.6至左內側板1.2與右內側板2.2貼緊面的距離自上而下呈逐漸增大設置,右中側板2.6的上端部至左內側板1.2與右內側板2.2貼緊面的距離小於右外側板2.4的下端部至左內側板1.2與右內側板2.2貼緊面的距離。
[0015]所述左上斜板1.1所在平面與左內側板1.2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左內側板1.2所在平面與左上橫板1.3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左上橫板1.3所在平面與左外側板1.4所在平面呈銳角相交,左外側板1.4所在平面與左中橫板1.5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左中橫板
1.5所在平面與左中側板1.6所在平面呈銳角相交,左中側板1.6所在平面與左下橫板1.7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
[0016]所述右上斜板2.1所在平面與右內側板2.2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右內側板2.2所在平面與右上橫板2.3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右上橫板2.3所在平面與右外側板2.4所在平面呈銳角相交,右外側板2.4所在平面與右中橫板2.5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右中橫板
2.5所在平面與右中側板2.6所在平面呈銳角相交,右中側板2.6所在平面與右下橫板2.7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
[0017]所述左上橫板1.3的寬度大於左中橫板1.5的寬度,左中橫板1.5的寬度大於左下橫板1.7的寬度。
[0018]所述右上橫板2.3的寬度大於右中橫板2.5的寬度,右中橫板2.5的寬度大於右下橫板2.7的寬度。
[0019]所述左外側板1.4的寬度大於左內側板1.2的寬度,左外側板1.4的寬度大於左中側板1.6的寬度。
[0020]所述右外側板2.4的寬度大於右內側板2.2的寬度,右外側板2.4的寬度大於右中側板2.6的寬度。
[0021]使用時,左上斜板1.1與右上斜板2.1用於將本發明的軌道懸掛安裝於機架上,左中橫板1.5、左中側板1.6與左下橫板1.7以及右中橫板2.5、右中側板2.6與右下橫板2.7用於將本發明的軌道架在機架上,小車上的摩擦杆由主動摩擦輪3與被動摩擦輪4驅動,使得小車上的滾輪在左中橫板1.5的上表面和右中橫板2.5的上表面上行走。
【權利要求】
1.一種輕型摩擦輸送用軌道,其特徵是:它由左軌道單體(1)與右軌道單體(2)構成; 在左軌道單體(1)的橫截面上,所述左軌道單體(1)包括左上斜板(1.1)、左內側板(1.2)、左上橫板(1.3)、左外側板(1.4)、左中橫板(1.5)、左中側板(1.6)與左下橫板(1.7),且左內側板(1.2)的上端部與左上斜板(1.1)的下端部圓滑過渡,左內側板(1.2)的下端部與左上橫板(1.3)的右端部圓滑過渡,左上橫板(1.3)的左端部與左外側板(1.4)的上端部圓滑過渡,左外側板(1.4)的下端部與左中橫板(1.5)的左端部圓滑過渡,左中橫板(1.5)的右端部與左中側板(1.6)的上端部圓滑過渡,左中側板(1.6)的下端部與左下橫板(1.7)的右端部圓滑過渡,左中側板(1.6)位於左內側板(1.2)與左外側板(1.4)之間;在右軌道單體(2)的橫截面上,所述右軌道單體(2)包括右上斜板(2.1)、右內側板(2.2)、右上橫板(2.3)、右外側板(2.4)、右中橫板(2.5)、右中側板(2.6)與右下橫板(2.7),且右內側板(2.2)的上端部與右上斜板(2.1)的下端部圓滑過渡,右內側板(2.2)的下端部與右上橫板(2.3)的左端部圓滑過渡,右上橫板(2.3)的右端部與右外側板(2.4)的上端部圓滑過渡,右外側板(2.4)的下端部與右中橫板(2.5)的右端部圓滑過渡,右中橫板(2.5)的左端部與右中側板(2.6)的上端部圓滑過渡,右中側板(2.6)的下端部與右下橫板(2.7)的左端部圓滑過渡,右中側板(2.6)位於右內側板(2.2)與右外側板(2.4)之間;且左內側板(1.2)的右側壁與右內側板(2.2)的左側壁緊貼,左外側板(1.4)至左內側板(1.2)與右內側板(2.2)貼緊面的距離自上而下呈逐漸縮小設置,左中側板(1.6)至左內側板(1.2)與右內側板(2.2 )貼緊面的距離自上而下呈逐漸增大設置,左中側板(1.6)的上端部至左內側板(1.2)與右內側板(2.2)貼緊面的距離小於左外側板(1.4)的下端部至左內側板(1.2)與右內側板(2.2)貼緊面的距離; 右外側板(2.4)至左內側板(1.2)與右內側板(2.2)貼緊面的距離自上而下呈逐漸縮小設置,右中側板(2.6)至左內側板(1.2)與右內側板(2.2)貼緊面的距離自上而下呈逐漸增大設置,右中側板(2.6)的上端部至左內側板(1.2)與右內側板(2.2)貼緊面的距離小於右外側板(2.4)的下端部至左內側板(1.2)與右內側板(2.2)貼緊面的距離。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摩擦輸送用軌道,其特徵是:所述左上斜板(1.1)所在平面與左內側板(1.2)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左內側板(1.2)所在平面與左上橫板(1.3)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左上橫板(1.3)所在平面與左外側板(1.4)所在平面呈銳角相交,左外側板(1.4)所在平面與左中橫板(1.5)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左中橫板(1.5)所在平面與左中側板(1.6)所在平面呈銳角相交,左中側板(1.6)所在平面與左下橫板(1.7)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摩擦輸送用軌道,其特徵是:所述右上斜板(2.1)所在平面與右內側板(2.2)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右內側板(2.2)所在平面與右上橫板(2.3)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右上橫板(2.3)所在平面與右外側板(2.4)所在平面呈銳角相交,右外側板(2.4)所在平面與右中橫板(2.5)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右中橫板(2.5)所在平面與右中側板(2.6)所在平面呈銳角相交,右中側板(2.6)所在平面與右下橫板(2.7)所在平面呈鈍角相交。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摩擦輸送用軌道,其特徵是:所述左上橫板(1.3)的寬度大於左中橫板(1.5)的寬度,左中橫板(1.5)的寬度大於左下橫板(1.7)的寬度。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摩擦輸送用軌道,其特徵是:所述右上橫板(2.3)的寬度大於右中橫板(2.5)的寬度,右中橫板(2.5)的寬度大於右下橫板(2.7)的寬度。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摩擦輸送用軌道,其特徵是:所述左外側板(1.4)的寬度大於左內側板(1.2)的寬度,左外側板(1.4)的寬度大於左中側板(1.6)的寬度。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輕型摩擦輸送用軌道,其特徵是:所述右外側板(2.4)的寬度大於右內側板(2.2)的 寬度,右外側板(2.4)的寬度大於右中側板(2.6)的寬度。
【文檔編號】B65G35/00GK103523481SQ201310531005
【公開日】2014年1月22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31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31日
【發明者】高建飛 申請人:無錫順達智能自動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