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皮樹油在減肥藥物開發中的應用的製作方法
2023-08-09 09:14:16 1
專利名稱:光皮樹油在減肥藥物開發中的應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光皮樹油在減肥藥物開發中的應用。
背景技術:
肥胖是危害人類健康的一種營養性代謝紊亂疾病,以脂肪代謝失衡為主,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發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已成為全球性的公共健康難題。一般用體重指數(BMI)來表示肥胖的程度,按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專家會議制訂的國際標準BMI
18.5-24. 9為正常,25-29. 9為超重,> 30為肥胖。WHO的統計結果表明,目前全球有超過10億成年人超重,其中至少3億人肥胖,如果不採取任何有效措施,到2015年超重人數將到達15億。肥胖症能引發許多健康問題,不僅會增加高血壓、冠心病、2型糖尿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還易引起呼吸系統併發症、骨關節炎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因此,具有減肥作用的 食品的開發利用,對提高肥胖人群的生活質量,保護人體健康具有重要意義。光皮樹(Cornus wilsoniana Wanger)又名油樹、狗骨木、光皮株木、斑皮抽水樹等,為山茱萸科株木屬,是我國重要的生態經濟樹種和優良的木本油料樹種。光皮樹油(Cornus wilsoniana oil,CW0)作為食用油已有100年歷史。光皮樹油含不飽和脂肪酸77. 68%,其中油酸38. 3%、亞油酸38. 85%。據報導,許多天然植物油因為含有較高含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如亞油酸等,顯示出較好的減肥作用。因此可以將光皮樹油開發為一種有前途的肥胖食物或藥物。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研究光皮樹油在減肥藥物開發中的應用。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選用SD(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建立膳食誘導的營養性肥胖大鼠模型,對肥胖大鼠灌胃給藥光皮樹油(CWO)混懸液6周後,觀察CWO對肥胖大鼠的體重、攝食量和腹部脂肪組織(附睪、腎周和腸繫膜脂肪組織)重量的影響。結果給予CWO後,實驗組大鼠的體重、攝食量和腹部脂肪組織的重量均顯著低於肥胖對照組(P < 0. 05),且呈現出劑量相關性。因此光皮樹油可以應用於減肥藥物的開發。
具體實施例方式I、實驗材料受試物光皮樹油(CWO)由湖南林業科學院提供。其榨取方法為風乾採集的光皮樹果實,然後使用用KOMET冷榨機榨取光皮樹油。實驗動物由揚州大學提供的重量為150-170g/只的成年雄性SD大鼠。基礎飼料按照國家標準(GB14924-1994)準備。肥胖模型飼料配比78. 8%基礎飼料、10%蛋黃粉、10%豬油、1%膽固醇、0. 2%膽鹽。化學試劑所有化學製品均購自Sigma Chemical Company,所有的溶劑均為分析純。2、實驗方法大鼠的飼養與肥胖模型的建立取雄性SD大鼠70隻,隨機分成普食組(10隻)和建模組(60隻)兩組,普食組投餵基礎飼料,建模組投餵高脂飼料,自由攝食和飲水,明暗周期為12h,室溫22-25°C,相對溼度40%-60%,通風良好。每周稱重I次,連續餵飼6周左右,建模組大鼠較普食組大鼠體重明顯增長時(t檢驗,P < 0. 05),大鼠肥胖模型形成。分組與給藥從建模組中篩選體重較大且接近的肥胖模型大鼠40隻,隨機分成4 組,分別為肥胖對照組(FCG)、CffO低劑量組(LDG)、CffO中劑量組(LDG)和CWO高劑量組(HDG),每組10隻,繼續給食高脂飼料。低、中、高劑量CWO分別為100、200、400mg/kg體重。用含1%羧甲基纖維素的純淨水配成混懸液,灌胃給藥體積為10ml,連續6周。給藥時間在下午15:00-17:00。FCG組灌胃給予等體積含1%羧甲基纖維素的純淨水。檢測指標每天記錄大鼠攝食量和體重(g)。在實驗的結尾,將小鼠禁食過夜,稱重,麻醉,然後採用二氧化碳吸入法殺死小鼠。切除腹部脂肪組織(附睪、腎周和腸繫膜脂肪組織)並稱重。3、統計分析數據處理採用SPSS 13. 0統計軟體進行方差分析,實驗數據以平均值土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採用t檢驗,進行顯著性分析。4、實驗結果 建模前後雄性SD大鼠的體重變化建模結束時,建模組雄性SD大鼠體重與普食組比較增重了 26. 2%,且與普食組大鼠的體重具有顯著性差異(t檢驗,P < 0. 05),說明實驗性肥胖模型成功建立(見表一)。表一建模前後雄性SD大鼠體重的變化
權利要求
1.光皮樹油在減肥藥物開發中的應用。
全文摘要
選用SD(Sprague-Dawley)雄性大鼠,建立膳食誘導的營養性肥胖大鼠模型,對肥胖大鼠灌胃給藥光皮樹油(CWO)混懸液6周後,觀察CWO對肥胖大鼠的體重、攝食量和腹部脂肪組織(附睪、腎周和腸繫膜脂肪組織)重量的影響。結果給予CWO後,實驗組大鼠的體重、攝食量和腹部脂肪組織的重量均顯著低於肥胖對照組(P<0.05),且呈現出劑量相關性。因此光皮樹油可以應用於減肥藥物的開發。
文檔編號A61P3/04GK102727559SQ201110087050
公開日2012年10月17日 申請日期2011年4月8日 優先權日2011年4月8日
發明者付傑, 何禎祥, 張莉蓉, 張雪薇, 朱海亮, 楊先輝 申請人:南京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