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應用於槳式乾燥的液相均布脈衝布料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8-06 06:33:26 3

本發明屬於布料裝置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應用於槳式乾燥的液相均布脈衝布料裝置。
背景技術:
槳式乾燥機作為一種應用成熟的乾燥設備,在汙泥乾燥、油泥乾燥等固含量較高的組分乾燥中有著廣泛的應用,但是對於液體物料,尤其是固含量不高的液體物料的乾燥應用尚不成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液體物料均布和進料量的控制。由於槳式乾燥機自身特有的乾燥方式,即通過蒸汽加熱中空的槳葉,再由槳葉加熱設備內的底料,通過底料與料液接觸、混合、蒸發,最後實現乾燥的目的。此種乾燥特點使其在乾燥漿狀等高固含量的物料時,直接採用螺旋輸送物料至指定位置即可,既對進料量無準確要求,又對進料的狀態也無具體限制,而對於液相物料,含水率更高,流動性更強,與底料的結合更快,如果進料不能實現均勻和適量,不僅會影響乾燥效果,嚴重時甚至可造成結塊和板結,因此對布料量、均勻程度提出更高的要求。槳式乾燥液體進料主要解決以下問題:
1)單位面積乾燥能力一定,布料在單位面積上的量需要控制;同時底料乾燥液體物料存在一個過程,如果在一個點持續布料且超過其乾燥能力,底料不能在有限的時間內將液體蒸發完畢,則底料會變成溼態,局部含溼量越來越高,長時間運行會造成局部底料結塊,因此布料量要小且需要間歇式的進行。
2)液體物料越分散越易乾燥,但由於設備內部粉塵量很大,且液體固含量很高,容易造成噴嘴堵塞,不能採用噴嘴布料方式,因此為了使底料儘可能的分散,同時使底料有足夠的時間將溼的液體物料轉移開,而使與液體接觸的底料是時刻保持乾燥的狀態,故應選擇儘可能分散的布料方式來滿足進料要求。
3)單位面積進料量要準確控制。單位面積進料量少,設備工作效率低,單位面積進料量大則可能導致乾燥處理能力不足,因此需準確控制進料量。
4)防堵塞。由於液體物料或多或少都含有一定的固含量,如何使固含量不沉積、不堵管是特別需要注意的內容。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下有技術的不足,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應用於槳式乾燥的液相均布脈衝布料裝置,採用的重力式脈衝布料,主要包括高位槽與脈衝式布料管線,首先在乾燥機頂部設置一高位槽,高位槽連接進料罐,高位槽與進料罐之間有物料循環管,使高位槽內物料保持在穩定液位;高位槽下連接四根出料管,每根出料管上設置脈衝閥,可根據進料要求設置進料時間和間隔時間,通過進料時間控制進料量,時間設置為進2s停2s的情況下就可實現脈衝式進料。每根出料管設置8根布料管,儘可能覆蓋乾燥機有效乾燥面積;每根布料管是倒u型結構,可實現進料隨著脈衝閥的開關即開即停,而避免出料管中物料延遲流出造成持續進料;為避免進料過程中的虹吸現象,布料管出口設置高於進口高度5cm;布料管與出料口連接採用透明四氟軟管,可隨時觀察布料管內液體流動狀態;出料口設置孔板,孔板孔徑3mm,有效控制進料量;出料口外設置保護管,直通乾燥機內部布料點,保證物料輸送至制定位置;布料口準確布置於乾燥機內底料對應位置上,保證物料是布置在底料上而不是槳葉上,通過底料乾燥液體,避免乾燥機內物料結塊。整套布料系統採用易拆卸連接方式,如發生堵塞或需要檢修可隨時拆卸及更換部件,便於操作。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應用於槳式乾燥的液相均布脈衝布料裝置,包括進料泵,進料泵通過進料管線連接高位槽,高位槽連接溢流管線,高位槽下方連接進料管,進料管由y型過濾器過濾,進料管上連接有布料管組件,y型過濾器與布料管組件之間由電磁脈衝閥控制。
所述的布料管組件由防虹吸布料管、透明軟管、節流孔板、進料保護管組成,進料管通過絲扣連接防虹吸布料管,防虹吸布料管插入透明軟管,透明軟管通過法蘭變拆式連接節流孔板,節流孔板下方連接進料保護管。
所述的節流孔板為3mm厚。
所述的高位槽內部設有一定坡度的底面。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過以上方式布料,可使液體物料平緩、可控、間歇的分布到槳式乾燥機制定布料位置,並且可以準確的控制進料時間和進料方式,控制單位乾燥面積上的進料量;有效避免由於進料量不均和進料位置偏差引起的槳葉板結和物料結塊,保證了設備的長周期平穩運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布料管組件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發明進一步敘述。
如圖1所示,一種應用於槳式乾燥的液相均布脈衝布料裝置,包括進料泵12,進料泵12通過進料管線6連接高位槽1,高位槽1連接溢流管線7,高位槽1下方連接進料管5,進料管5由y型過濾器3過濾,進料管5上連接有布料管組件4,y型過濾器3與布料管組件4之間由電磁脈衝閥2控制。
如圖2所示,所述的布料管組件4由防虹吸布料管8、透明軟管9、節流孔板10、進料保護管11組成,進料管5通過絲扣連接防虹吸布料管8,防虹吸布料管8插入透明軟管9,透明軟管9通過法蘭變拆式連接節流孔板10,節流孔板10下方連接進料保護管11。
所述的節流孔板10為3mm厚。
所述的高位槽1內部設有一定坡度的底面。
本發明的工作原理是:
1)高位槽設計。高位槽固定於乾燥機上方1.2m處,採用支架支撐在乾燥機上方。高位槽長1.5m,直徑0.6m,內設防衝板,溢流管,進料管、四根出料管、排淨管。高位槽內部設置成有一定坡度的底面,便於排淨;出料管深入槽內5cm,以減少沉澱物進入出料管。溢流管線距槽頂10cm,採用dn50的不鏽鋼管,連接至物料罐頂部。進料管線從底部10cm進入高位槽,內設防衝板,入口處彎頭朝下,儘量減少入料衝擊對進料造成的影響(包括造成的壓力影響與防止衝擊造成沉澱物懸浮)。
2)布料管設計。主布料管共設四根,分別連接至高位槽上,每根布料管上設置一電磁脈衝閥,獨立控制,閥前設置y型過濾器,防止沉澱物對脈衝閥造成堵塞。每根主布料管上布置8根φ10mm,內徑6mm的細布料管,布料採取上出料方式,布料細管做成彎管形式,布料細管與主管採取絲扣連接,便於拆卸;彎管頭部通過透明四氟管段連接到乾燥機內部的出料口,採用透明四氟管段一方面是便於觀察進料情況,如有管線發生堵塞或其他狀況導致進料不順可及時發現,另一方面四氟軟管連接便於拆卸,如發生堵塞情況便於維修;四氟軟管下端連接出料口,出料口同樣採用φ10mm的細管,深入乾燥機內部10cm,出口端焊接3.5mm孔板,出料口通過法蘭與乾燥機連接固定;布料口周邊安裝保護管,採用鋁皮捲成內徑50mm、長50cm的圓筒,將布料口罩於圓筒中,以保證加料過程中物料豎直流下,不受乾燥機內風向和揚塵的幹擾。
3)布料分布設計。加料過程中採用32個布料口,每8個布料口為一組交替開啟與關閉,最大限度的減少單個布料口的加料量,提高物料均布程度。同側布料口一字排開,布料口準確布置於乾燥機內底料對應位置上,保證物料是布置在底料上而不是槳葉上,通過底料乾燥物料。
3)出料瞬開瞬停設計。每根布料管設計為倒u型結構,布料管與主進料管上部連接,可實現進料隨著脈衝閥的開關即開即停;排除虹吸問題,主管布置過程中將主管布置在乾燥機兩側,布料管出口高度高於入口高度,防止由於虹吸現象將進料管內物料倒流回u型管內。
液體物料經過前端沉澱後,固含量不高的清液通過進料泵由進料管線輸送至高位槽,待物料達到一定液位後從溢流管線流出,這樣高位槽內始終保持恆定液位。槽內物料通過進料管經y型過濾器過濾後,通過電磁脈衝閥控制實現間歇給料。物料進入布料管組件,通過防虹吸布料管進入透明軟管,以觀察物料狀況,再通過節流孔板進一步控制下料量,整個組件保證進料的瞬開瞬停,防止物料延遲進料或停止。最後布料口位置準確布置於乾燥機兩側,物料通過進料保護管準確布置於乾燥機內部底料上方指定位置,保證有效乾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