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寶寶厭奶的7大妙招(寶寶厭奶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2023-08-07 00:05:23
嬰兒厭奶是指嬰兒突然奶食量減少,或時多時少變化無常的現象,屬於嬰兒正常發育過程中的一種表現。臨床上常見於兩個年齡段:(1)嬰兒早期(4個月):此時嬰兒生理髮育及感官功能越來越成熟,舌頭味覺及食慾發生變化;若已添加輔食,嬰兒會比較喜歡新口味食品,對奶粉暫時失去興趣。與此同時,聽覺視覺產生突破性進展,對外界興趣性明顯增高,分散了對奶粉的注意力。嬰兒吸奶有一種反射性動作,只要給奶就喝,逐漸變成按身體實際需要和食慾來調整奶量,食量隨之發生變化。(2)嬰兒晚期(10個月):長牙階段,牙齦痛癢,餵奶時專注於啃咬奶嘴奶頭,導致厭奶。
嬰兒厭奶分為生理性厭奶和病理性厭奶兩種。(1)生理性厭奶:分為真正的生理厭奶和心理厭奶兩種,前者指嬰兒進食後出現不適感覺,進而產生對進食的暫時不感興趣或抵抗;後者對外界因素幹擾,導致嬰兒對吃奶,特別是配方奶餵養的興趣降低,進而奶量減少,這也提示需要適當添加輔食了。(2)病理性厭奶:除厭奶外,伴隨有相應疾病的其它異常表現,應就醫診治。
嬰兒厭奶的原因很多,常見於:
[1] 厭奶期的厭奶,包括心理厭奶,外界因素幹擾,引起注意力分散。
[2] 成長速度變慢,需求減少。
[3] 奶嘴不適。奶嘴觸覺可能與乳頭差別過大,可以選擇乳頭模仿奶嘴,或嘗試多種類型的奶嘴。
[4] 奶粉味道不同。除母乳的清新淡雅外,嬰兒可能也喜歡某種獨特的奶粉味道。
[5] 餵奶方式不對。餵奶方式存在個體差異,年齡和時間不同,喜歡的餵奶方式可能也不同;注意奶瓶角度,儘量避免壓迫舌頭。
[6] 輔食添加方法不當,如過早地給予味道美好的食物,如果汁、菜汁等。
[7] 口腔因素,如出牙時期牙齦腫痛。
[8] 疾病影響,如感染、貧血和慢性疾病等。
針對嬰兒厭奶的不同原因,可採取以下一種或多種方法:
1. 選擇合適的奶嘴:選擇最合適自己寶寶的奶嘴,必要時需要調整奶嘴大小,以適應寶寶的需要。
2. 鼓勵母乳餵養,但需結合生長曲線圖;若提示生長發育下降,需要及時添加配方奶等。
3. 適當更換奶粉:選擇其喜歡的味道的奶粉進行逐漸更換;不同年齡階段,喜歡的奶粉味道可能會發生改變,此時可以更換奶粉,但需緩慢進行,不宜隨意更換。
4. 及時添加輔食:從4~6個月開始,逐漸嘗試添加不同色香味的稀釋果汁、米糊、蛋黃、果泥、菜泥、魚泥、肉泥,以及爛麵條等,進行視覺、味覺和咀嚼肌訓練;一次輔食量不宜過多;一般1歲以內的輔食不宜添加油、鹽、糖等調料,以免影響味道平淡的母乳和配方奶;適當變化花樣,但切忌所進食食物間味道差異過大,每次進食量也切忌變化過大;控制零食的時間與數量。
5. 改進餵奶方法:按需哺乳,儘量定時;隨性餵食,運動後或洗澡後半小時餵奶;嘗試新餵奶工具,如湯勺、小杯;米糊或麵包上,甚至乳頭上添加或塗上少量奶粉;少量多餐;短時嘗試睡覺迷糊時餵奶,或吃著母乳突然換成奶瓶;鼓勵飯後再去玩,不要大人追著寶寶一口一口地餵;選擇相對固定的餐桌和位置等。
6. 改進餵奶環境:單獨、柔和和舒適的環境,有利於減少季節變化的影響;飲食示範,如家長自己也在進食或嘴裡咀嚼食物;安靜的環境,家長最好不要說任何話或做任何其它動作,包括在旁邊接聽電話和走路等;與有良好進食習慣的年齡相仿的小朋友一起進食。
7. 適當補充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如複合維生素、補鋅等。
8. 多進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和富含纖維素的蔬菜、水果等,改善便質,促進排便,必要時服用促進食慾的藥物,如山楂水、保和丸和四磨湯溶液等,對部分小朋友有一定幫助。
9. 調整心態,耐心嘗試,保持愉快的心情,避免吃飯時訓斥,切忌強迫餵奶。
10. 就醫糾正疾病的影響。
厭奶的發生並不意味著寶寶一定就會發生營養不良,若生長曲線正常,活力良好,無其他異常現象,一般1個月左右即可恢復正常,毋須過於擔憂;然而若持續時間過長,出現活力變差,生長曲線下移,建議到醫院診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