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一生簡短事跡(諸葛亮的哪些事跡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2023-07-30 00:29:50 1
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諸葛亮於公元181年出生在山東琅琊郡的一個官吏之家。 諸葛亮3歲時母親病逝,8歲時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後來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荊州劉表。
公元197年,諸葛玄去世,諸葛亮就在隆中隱居下來。隆中十年,除了「躬耕隴畝」以維持生計外,諸葛亮博覽群書,並與有識之士一起談古論今,暢聊志向抱負。
諸葛亮在隆中期間積極結交朋友,聯絡族群,與荊州很多名門望族以及有識之士都建立了密切的關係。使自己的聲望迅速得到了提高,諸葛亮「臥龍」的稱號就是出自龐德公之口,並在之後聲名鵲起。
諸葛亮平日喜歡吟誦《梁甫吟》,《梁甫吟》慷慨悲涼,諸葛亮「自比於管仲、樂毅」,對《梁甫吟》中晏嬰的謀略和成就是無比景仰和羨慕的。諸葛亮一生的理想,的確也是像晏嬰那樣輔助諸侯,成就霸業。
諸葛亮雖身居隆中,卻時時關心著國家局勢,思考國家未來的發展。形成了自己的政治見解與政治主張。
諸葛亮出山前的這段經歷,可以看出他一直胸懷大志,並為實現自己的偉大抱負做了積極的準備,並且他擅長自我營銷,在出山之前就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了很大的社會地位和顯赫的名聲。
公元201年,劉備為曹操所敗,投奔荊州劉表,屯兵於新野。在司馬微、徐庶的極力推薦下,劉備親自前往隆中拜訪諸葛亮,去了三次才見到。
《三國志·諸葛亮傳》記載:「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
諸葛亮在與劉備會面時,提出著名的「隆中對」戰略,指出曹操兵多將廣,位高權重,不可貿然與其爭鋒;孫權盤踞江東地區,地勢優越,百姓富足,也不易謀取。劉備若要有所建樹,因從勢力較為薄弱的荊州地區入手,以此作為據點,之後再奪取西川,形成劉、孫、操三足鼎立之勢,最終入主中原,復興漢室。
這一戰略規劃得到了劉備的充分肯定,並成為此後數十年劉備和蜀漢的基本國策。
在劉備的再三邀請下,諸葛亮最終決定出山輔佐劉備完成大業!這一年,諸葛亮 27 歲,開啟了他精彩絕倫的人生篇章。
赤壁鬥智曹操大軍沿江結寨,準備併吞江東。東吳君臣驚疑憂懼,是和是戰難以定奪。諸葛亮運用謀略,與東吳群臣縱論天下大事,舌戰群儒,說服孫權聯劉抗曹,並通過草船借箭、巧借東風、火燒赤壁等謀略大敗強大的曹軍。
功蓋三分國諸葛亮幫助窮途末路的劉備制定出三分天下有其一的頂級戰略規劃。劉備要人才沒人才,要軍隊沒軍隊,卻在諸葛亮的輔佐下一步步實現三分天下的豐功偉績。諸葛亮輔助劉備從無到有的創建蜀國基業
陳壽這樣評價諸葛亮治理下的蜀國,「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遺,強不侵弱,風化肅然也」。諸葛亮建立的這個政府是歷史上少有的做到了公平法制的政府,所以諸葛亮去世後,蜀國的百姓都自發的進行弔喪。雖然由於諸葛亮連年北伐,導致蜀國的人民生活比較貧困,但在這個政府下,老百姓不用擔心貪官汙吏,不用擔心上面的人仗勢欺人,這在我國整個歷史上都是少有的。葛亮在蜀漢上層創造了一個廉政奉公的政治氛圍,蜀國官員以諸葛亮為榜樣,為官節儉,力戒奢華,造就了整整一個廉政時代。
身後安排諸葛亮彌留之際,蜀主劉禪派遣尚書僕射李福前來詢問國家大事。諸葛亮說他死後蔣琬可以繼承相位,蔣琬之後,費禕可以繼任。
諸葛亮去世後,楊儀、姜維按照諸葛亮臨終的部署,秘不發喪,整頓軍馬從容撤退。
司馬懿率軍追擊,姜維推出雕刻成諸葛亮模樣的木雕並率領大軍回返,司馬懿看到諸葛亮(木雕),認為諸葛亮裝死引誘魏軍出擊,趕緊飛馬撤退,奔行數裡,司馬懿數次問左右將領:「吾頭尚在否」?眾將俱回:「尚在」。司馬懿不敢再追趕。於是蜀軍從容退去,進入斜谷後,才訃告發喪,而此事後來也被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 司馬懿聽聞蜀軍在斜谷發喪後自嘲道:「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其後,司馬懿視察蜀軍遺留的營寨,感嘆說:「諸葛亮真是天下奇才」。
諸葛亮臨死前,不僅安排了蜀漢大軍撤退的方案,還安排了自己葬在哪裡?怎麼下葬?
蜀軍返回成都後,劉禪追諡諸葛亮為忠武侯。 諸葛亮遺言命令部下將自己葬在漢中定軍山,依山勢修建墳墓,墓穴僅能容納下棺材。
他遺書囑咐後主劉禪,在他死後,將屍體入棺,由四名士兵抬著向南走,槓斷繩爛之處便是他的葬身之所。
於是劉禪豈命四個壯漢,抬著他的棺一直往南走。這四個漢子抬了一天一夜後,終於體力不支,但是此時槓未斷,繩也未爛。
四個人密謀議道:「丞相死了,朝廷就派咱哥幾個抬著在這深山老林裡轉,連個護送的官差都沒有,咱這是為誰辛苦為誰忙呵,算個球的,就在這裡挖坑 埋了拉倒!」於是將諸葛亮的棺就地挖坑掩埋。回去後,他們報告劉禪,說將丞相棺掩埋於槓斷繩爛之處。劉禪聽了報告後覺得不對勁,怎麼這麼快就會槓斷繩爛 呢?於是將四個人抓起來嚴加審問。四壯漢經不起皮肉之苦,只好招認。劉禪大怒之下,以欺君之罪將四人殺死。但是,四壯漢被殺後,世人就再也不知道諸葛亮的葬地了。
諸葛亮是世間少有的綜合性人才。諸葛亮除了是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外交家、經濟學家、法律學家等外,還有很多傑出的才能。「損益連弩」可同時發射10箭,使得蜀國的戰鬥力大增。作「木牛」、「流馬」,便於山地軍事運輸;還推演兵法,作「八陣圖」。諸葛亮也是一個出色的文學家,「出師一表真名世,千載誰堪伯仲間」;諸葛亮還是個出色的藝術家,書法繪畫和音樂無一不精。
唐代杜甫在《八陣圖》中稱讚諸葛亮「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諸葛亮,他出山前的運籌、隆中對策以及赤壁之戰,三分中國,創八陣圖,六出祁山、七擒七縱、身後安排等故事無不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諸葛亮,他神機妙算,智謀過人,已成為忠誠和智慧的化身;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淡泊名利,寧靜致遠」......他的智慧與品德,值得我們每一個人認真學習!
喜歡請轉發支持啊!更多精彩請關注(路尋寫作創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