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原位共混製備尼龍燃油管的方法
2023-07-30 08:48:46 1
專利名稱:一種原位共混製備尼龍燃油管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用聚烯烴改性尼龍的方法,尤其涉及一種高粘度尼龍12 的製備和改性方法。
背景技術:
尼龍12吸水率低,耐低溫性好,氣密性好,耐鹼、油脂性能優良,耐醇 類和無機稀酸以及芳烴的性能中等,力學性能和電性能亦好,且屬自熄性材料。 當前被廣泛地應用於汽車上的燃油管和剎車管、光纖護套,光電纖維塗層、運 動器材以及食品包裝。但是由於尼龍12的與用量最大的尼龍6、 66比成本太 高,嚴重影響了其使用範圍。如何能在維持尼龍12力學性能的基礎上降低成 本是擴大尼龍12應用所面臨的重要問題。當前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多層共擠出來減少價格較高的尼龍 用量,用相對廉價的尼龍作為夾層,CN 1720409A中就採用這種方法來製造氣 壓制動軟管。Brunnhofer的美國專利No.5076329提出了一種五層燃油管,該燃 油管包括尼龍11或尼龍12形成的厚外層,尼龍6形成的厚中間層,以及位於 中間層和外層之間,並與中間層與外層粘結的由聚乙烯或聚丙烯形成的薄中間 粘結層。管子內部是尼龍6的內層,在管子與尼龍6層之間是由乙烯-乙烯醇共 聚物形成的薄中間溶劑阻隔層。Bmnnhofer的美國專利No.5038833提出了一種 三層燃油管,由共擠出的尼龍11或尼龍12外層、乙烯-乙烯醇共聚物形成的中 間溶劑阻隔層以及尼龍11或尼龍12形成的內阻水層。Kerschbaumer的美國專 利No.521卯03中提出的一種燃油管的中間溶劑阻隔層是由尼龍66或尼龍66 和聚醯胺彈性體混和物形成的。但是上述工藝複雜,成本較高,材料的強度、模量和衝擊性能不夠。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種工藝簡 單,成本較低,材料的強度、模量和衝擊性能較好的原位共混製備尼龍燃油管 的方法。本發明的目的可以通過以下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原位共混製備尼龍燃油管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取佔產 品5 50%重量的帶有反應性官能團的聚烯烴加到熔融的十二內醯胺或十二內 醯胺和己內醯胺的混合物中聚合合成,在200 250'C下通過攪拌分散,然後加 入佔產品0.1 l。/。重量的引發劑,澆入模具中,在150 25(TC下反應10 60min, 通過反應擠出成型或通過澆鑄成型得到產品。所述的聚烯烴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或它們的共聚物。 所述的聚烯烴上帶的官能團可活化內醯胺的基團,包括酸酐、異氰酸酯、 酯基、醯氯。所述的引發劑包括鹼金屬氫化物、氧化物、氫氧化物或碳酸鹽及它們與內 醯胺反應形成的產物。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燃油管中加入了聚烯烴作為分散相,成本較低, 同時使材料能維持在一定的強度和模量,衝擊性能也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1最後形成的材料的內部形貌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2最後形成的材料的內部形貌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來說明本發明所涉及的方法和工藝。 實施例1稱取佔材料5%重量的PP-MA,馬來酸酐的接枝率0.8%,熔融指數為 105g/10min,加到十二內醯胺中,在200-230'C攪拌至形成均一透明混合液。加 佔材料10%重量的己內醯胺鈉混合均勻後再加佔材料0.2%重量TDI澆入模具 中,在18(TC反應20min,再通過反應擠出機注塑成型,最後形成的材料的內 部形貌見圖1。
實施例2稱取佔材料10。/。重量的PP-MA,馬來酸酐的接枝率0.8%,熔融指數為 105g/10min,加到十二內醯胺中,在200-23(TC攪拌至形成均一透明混合液。加 佔材料10wtn/。的己內醯胺鈉混合均勾後再加佔材料0.2wt。/。TDI澆入模具中在 18(TC反應20min,再通過反應擠出機注塑成型或通過澆鑄成型,最後形成的材料 的內部形貌見圖2。實施例3稱取佔材料40%重量的PP-MA,馬來酸酐的接枝率0.8%,熔融指數為 105g/10min, NaH作為引發劑,與十二內醯胺混合,混合後快速倒入密煉機 中在180-23(TC反應30分鐘。實施例4稱取佔材料50%重量的聚乙烯加到熔融的十二內醯胺中,在250。C下通過 攪拌分散,然後加入佔材料0.P/。重量的KOH,澆入模具中,在150下反應10min, 通過澆鑄成型,即得產品。實施例5稱取佔材料50%重量的聚苯乙烯加到熔融的十二內醯胺和己內醯胺的混合 物聚合合成物中,在250'C下通過攪拌分散,然後加入佔材料1%重量的Na2C03, 澆入模具中,在25(TC下反應60min,通過反應擠出機注塑成型或通過澆鑄成 型,即得產品。
權利要求
1.一種原位共混製備尼龍燃油管的方法,其特徵在於,該方法包括取佔產品5~50%重量的帶有反應性官能團的聚烯烴加到熔融的十二內醯胺或十二內醯胺和己內醯胺的混合物中聚合合成,在200~250℃下通過攪拌分散,然後加入佔產品0.1~1%重量的引發劑,澆入模具中,在150~250℃下反應10~60min,通過反應擠出成型或通過澆鑄成型得到產品。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原位共混製備尼龍燃油管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聚烯烴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或它們的共聚物。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原位共混製備尼龍燃油管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聚烯烴上帶的官能團可活化內醯胺的基團,包括酸酐、異氰酸酯、酯基、 醯氯。
4.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原位共混製備尼龍燃油管的方法,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引發劑包括鹼金屬氫化物、氧化物、氫氧化物或碳酸鹽及它們與內醯胺 反應形成的產物。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原位共混製備尼龍燃油管的方法,該方法包括取佔產品5~50%重量的帶有反應性官能團的聚烯烴加到熔融的十二內醯胺或十二內醯胺和己內醯胺的混合物中聚合合成,在200~250℃下通過攪拌分散,然後加入佔產品0.1~1%重量的引發劑,澆入模具中,在150~250℃下反應10~60min,通過反應擠出成型或通過澆鑄成型得到產品。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燃油管中加入了聚烯烴作為分散相,成本較低,同時使材料能維持在一定的強度和模量,衝擊性能也維持在較高的水平。
文檔編號C08F110/02GK101153064SQ200610116600
公開日2008年4月2日 申請日期2006年9月27日 優先權日2006年9月27日
發明者杜立波, 楊桂生 申請人:上海傑事傑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