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人處世的圓融之道(福厚之人懂得藏拙)
2023-07-30 04:09:03 1
文/時光了了
在源遠流長的中華傳統文化中,祈福是各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部分。
一些少數民族至今保留著祭祀祈福的傳統,向上蒼、向祖先祈求福氣,保佑今後的生活順風順水,來年的日子風調雨順等等。
祈福代表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真心嚮往與追求,人心總是向好的,人生的宏觀追求皆為讓自己處於一個幸福而舒適的生活狀態。
幸福沒有標準,人各有志,每個人對於生活對於未來都有著獨特的想法。
但不論如何,追求比當下更好的生活,是每個人都在做的事情。
那麼,什麼才算是真正的幸福呢?
有的人覺得賺了大錢便是幸福,有的人覺得一家人其樂融融才是幸福,而有的人覺得自己能「躺平」也是種幸福。
現實來說,福氣不是祈福來的,所謂美好生活由雙手創造,要想有福氣,必須行動起來。
謙和有禮的人總會「藏拙於身」,認為自己的意見或者技巧不足以拿來示人,於是將之隱藏起來。
雖然說,人人骨子裡都是有一點點虛榮之心的,獲得成功之後,總想要讓更多人感受到自己的快樂。
但並非所有人都願意把自己當下的狀態擺在人前,那些聰明的人,從不會大肆炫耀,更不會像個「高音喇叭」一樣喧譁。
聰明之人往往福厚,而福厚之人,大多都懂得藏拙。
所謂藏拙,意思是:自認笨拙,不願把自己的意見或技能讓別人知道。
因為懂得沉默,所以人緣總是不錯,因為行事低調,所有不會成為別人的靶子。
「藏拙」是一種人生智慧,低調而不欲張揚,先謀求踏實穩固的發展之路,而不在意外界的眼光。
你會發現,福厚之人,總是懂得「藏拙」。
少發表意見,多做點實事一個人「藏拙」,客觀來看是一種謙虛低調,而主觀來看則不是為了低調而低調,應該是主觀上的認為自己「拙」,將自己的意見隱藏於心,在不到自己發言的時候就不要高調地大談闊論。
不少人都有這樣一個毛病,愛看熱鬧愛看評論他人他事,網絡上如此,現實中也如此,總覺得自己是對的。
個人意見僅能代表個人看法,藏拙不是對自己的想法不自信,而是不去隨意地發表意見。
為人事處是有一定的技巧可以遵循的,比如說,你不能因為自己的好奇、好為人師而去發表意見,你可以將自己的意見融入所做的事情,也就是少說話、多做事。
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國家治理猶需如此,更何況是個人。
大道理其實誰都會說,理論層面的東西都寫在書上,誰都可以去閱讀,但真正實踐的人卻只在於少數。
很多人都高調地發表意見,站在道德制高點說話,卻沒能去真正地實踐一番,實踐出真知,踏實做事才能迎來福報。
現實一點來說,「藏拙」二字,大概就是隱藏自己的凸顯之處,包括自身的專項技能、財富物質等等。
好比於自己有一定經濟實力,也要保證「財不外露」,不能自己有點錢就大聲炫耀,從而看不起那些窮苦人家,這種思想是很危險的,不僅要「藏財」,還要「藏技」——不要炫耀自己的技巧。
每個人都有賴以生存的技能,有一技之長就等同於有一個飯碗,能讓你在這個社會中生存下去。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各行各業都有出人頭地者,但我們為人處世,不能憑藉著技藝高超就去「炫技」。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總有技高一籌的人存在,炫技能帶來別人羨慕稱讚的目光,能讓自身有所滿足感,然而也會帶來心不在實幹、腳不踏實地。
經常炫耀吹噓自己技巧的人,往往實幹起來會有所貶值。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藏拙」不僅是一種謙虛,也是對自己的一種保護。
保持低調是一種良好的人生態度,這不是每個人都能切實擁有的,有的人只是為了低調而低調。
他們知道低調的好處,於是克制自己的表現欲、虛榮心,從而在表面上看起來確實低調,內心深處卻戒不掉某些欲望。
但這也是人之常情,總的來看,時刻提醒自己保持低調克制欲望,也是十分有效的。
真正從心底保持低調的人懂得藏巧於拙,表面上來看普普通通,不惹人注意,實際上他才是活得最通透最幸福的人,不與世人爭,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不會因為他人的貶低而改變自己的生活態度。
低調者很容易有福氣,其生活態度是平淡而平穩的,不會因為別人的眼光而改變自己,只低頭自我發展,並隱藏自己的各種優勢。
真正厲害的人能做到寵辱不驚、能屈能伸,面對挫折與羞辱,能夠耐得住性子,面對輝煌與榮耀,能保持低調而淡其如水,這樣的人迎來的將是完全實質性的幸福。
時光情感課堂:
自謙的人常用「藏拙」這個詞,謙和為人不是虛偽,低調做事不是欺騙,人生需要謙和低調,否則將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
人人皆有發展,社會總有競爭,我們難以保證身邊全是君子,低調才是最好的防禦。
無論是心如止水,不與世人相爭,還是逼著自己低調謙和,都能迎來相應的福氣。
世外高人畢竟在於少數,人有七情六慾,有一定的虛榮心好勝心是正常的,人與人之間的競爭,其實也在於對欲望的克制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