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記憶紀錄片觀後感300字
2023-07-30 11:00:29 1
《國家記憶》以「為國家留史,為民族留記,為人物立傳」為宗旨來展現我國的重大歷史事件。本文的內容是國家記憶紀錄片觀後感300字,歡迎大家閱讀。
國家記憶紀錄片觀後感300字篇1
《國家記憶》主要展現黨史、國史、軍史中的重大歷史事件、各領域重大工程建設、揭秘重大決策背後的故事、講述各階層各時代代表性人物,記錄講述黨的奮鬥史、創業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探索史、改革開放進程史等。
通過大歷史、小細節引領國家觀、歷史觀、價值觀,展現家國情懷、中國道路、中國精神、時代潮流、民族命運、大國夢想的沿革,為國家為社會凝心聚力。
10月3-10月8日,《新中國1949》將播出1-5集,通過查找大量鮮為人知的歷史資料,採訪諸多專家、學者和親歷者,節目展現了1949年中國政局的變化、解放戰爭的進展、中國共產黨的重大決策,以及當時的中國國情狀況。
這五集分為《北平解放前夜》、《中共中央進北平》、《從香山到中南海》、《定都北平》、《揭秘開國大典》五集,節目通過講述這一時期各個重大事件背後的故事,生動地再現了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發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勾畫出半個世紀裡中華民族為尋求民族獨立、自由解放的艱辛歷程。
國家記憶紀錄片觀後感300字篇2
20xx年是中國航天事業創建60周年,也是中國航天的奠基人錢學森誕辰105周年。在今年,我國已經發射了「長徵七號」火箭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還將在第四季度發射「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新一代大型運載火箭「長徵五號」,這將在全國掀起新一輪關注航天、關注科技創新的熱潮。
在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和中央電視臺的支持下,中國航天系統科學與工程研究院(中國航天十二院)與央視中文國際頻道(CCTV4)以高標準製作了專題紀錄片《國家記憶(錢學森與中國航天60年)》。該片共採訪了「東方紅一號」衛星總體設計師孫家棟院士、載人航天工程原總設計師王永志院士、「神舟5號」飛船總設計師戚發軔院士、錢學森之子錢永剛教授等24位專家,拍攝了原國防部五院舊址、火箭研製廠、風洞實驗室、錢學森圖書館等10多處現場,查閱了大量歷史檔案。
首次展現了系統工程的重要作用。中國航天不斷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錢學森帶領航天人探索出來的系統工程方法;該片反映了航天系統工程產生、發展和應用到社會經濟領域的全過程。
首次披露了許多重要歷史事實,包括蘇聯專家幫助研製「東風一號」飛彈、國家困難時期航天工程「下馬」之爭、兩次啟動衛星研製工程等。該片在歷史性和藝術性兩個方面都達到一個新高度。
國家記憶紀錄片觀後感300字篇3
《國家記憶》是一部引起我心靈震撼的書。使我震撼的除去書的內容外,還有書中資料的收集過程。書中所用的五百多張圖,是從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數萬張戰爭影像資料中,查出並複製出的23000多中緬印戰場的檔案照片裡精選出來的。如此大量的查找、複製工作的完成,除去有章東磐和他的幾個朋友以及四個熱心的、做義工的美國朋友努力外,還與美國國家檔案館館藏資料豐富以及工作人員的周到服務分不開的。
「儘管我心裡做足了準備,第一眼看見美國國家檔案館,仍然嚇了一跳。……我放眼望過去,連人工建築的影子都沒有,根本就是一片黑壓壓的、遮天蔽日的森林。這座只有六層的檔案館,建在六十公頃森林中間,汪洋大海裡的一條船。六十公頃,六平方公裡,也就是中國九千市畝土地,是馬裡蘭大學捐贈給聯邦政府建國家檔案館的。在那裡工作的幾天,每到眼睛累了,走到窗邊,看到的除了樹還是樹,除了藍天還是藍天。」
但書中所描述的這一切我相信都是真的。我雖沒去過美國的國家檔案館,但我去過同在華盛頓的美國國立博物館、美術館和圖書館,還去過紐約的大都會博物館。在那裡,進出是不需要什麼手續或門票。在那裡,無論是什麼人都能享受到優質的服務。在博物館裡,我看到了小學生們在一個個展館裡上課。也是在那裡,我理解了美國為什麼出了那麼多的人才和科學研究成果,這次我又從這本書裡再次印證了我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