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水混合處理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29 22:57:16 1
專利名稱:油水混合處理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水混合處理機。
公知的油水混合處理裝置,普遍存在著結構較複雜,外部條件要求高,能耗大,不利於批量生產的缺點。如中國專利91217320公開的一種《噴霧燃油乳化機》,它的射流噴霧裝置複雜,需高壓縱向、切向射入混合,其能耗極大,所製得的產品穩定期限短(一般只有一個月)。又如中國專利92210401公開的一種《柴油乳化機》,它採用防爆電機帶動螺旋推進器進行處理,結構仍較複雜,能耗也大,且成品穩定期短,不利於批量生產。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油水混合處理機,它直接利用電動機帶動攪拌器在桶內高速旋轉,達到簡化結構,混合燃油分子基團排列均勻合理連續有序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方案是在機殼內裝有小電機、大電機、水桶、油桶和控制線路板;在水桶和油桶內均裝有錐形攪拌器;水桶內的攪拌器與小電機連接,油桶內的攪拌器與大電機連接,水桶和油桶上部的進口管伸出機殼外,水桶底部的疏通管經過閥門與油桶連通,油桶底部的出料管經過輸出閥伸出機殼外;在機殼的外表面有一操作板,在操作板上有電機調速旋扭、電源開關、小電機開關、大電機開關。
採用上述方案簡化了結構,降低了成本,減小了能耗,操作簡便,成品穩定性好,利於批量生產。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內部結構示意圖;圖2是
圖1的俯視圖。
由上述附圖可知本實用新型主要由機殼1、小電機2、進口管3和9、水桶4、攪拌器5和11、閥門6、疏通管7、控制線路板8、大電機10、油桶12、輸出閥13、出料管14、操作板15上的電機調速旋扭、電源開關、小電機開關、大電機開關組成。它們的連接關係及結構特徵是在機殼1內裝有小電機2、大電機10、水桶4、油桶12和控制線路板8;在水桶4內裝有錐形攪拌器5、在油桶12內裝有錐形攪拌器11;水桶4內的攪拌器5與小電機2連接,油桶12內的攪拌器11與大電機10連接,水桶4和油桶12上部的進口管3和9伸出機殼1外,水桶4底部的疏通管7經過閥門6與油桶12連通,油桶12底部的出料管14經過輸出閥13伸出機殼1外;在機殼1的外表面有一操作板15,在操作板15上有電機調速旋扭16、17、電源開關18、小電機開關19、大電機開關20。
由
圖1可看出攪拌器5和11的底部大,上方小,其底部中心向內凹。這樣可使混合液在攪拌過程中,中心部位不形成或極少形成運動死角。從進一步保證成品的穩定性。
由圖2可看出電機調速旋扭16同小電機開關19經控制線路板8及導線與小電機2連接;電機調速旋扭17同大電機開關20經控制線路板8及導線與大電機10連接。故操作非常簡便。
本實用新型是這樣進行工作的一.將水和水添加劑從進口管3注入水桶4內,打開小電機開關19和電機調速旋扭16,此時,水處理攪拌器5工作。同時,將油和油添加劑從進中管9注入油桶12內,開啟大電機開關20和電機調速旋扭17,油處理攪拌拌器11開始工作。
二.水處理工作完成後,根據工藝要求的進水速度,打開水桶下方的閥門6,經處理的水順著疏通管7流入油桶12內,同油一起繼續攪拌。
三.油水在油桶12內處理完畢後,打開油桶7下方的輸出閥13,經處理的油水混合物便從出料管14輸出機殼1外。
權利要求1.一種油水混合處理機,其特徵在於在機殼(1)內裝有小電機(2)、大電機(10)、水桶(4)、油桶(12)和控制線路板(8);在水桶(4)內裝有錐形攪拌器(5)、在油桶(12)內裝有錐形攪拌器(11);水桶(4)內的攪拌器(5)與小電機(2)連接,油桶(12)內的攪拌器(11)與大電機(10)連接,水桶(4)和油桶(12)上部的進口管(3和9)伸出機殼(1)外,水桶(4)底部的疏通管(7)經過閥門(6)與油桶(12)連通,油桶(12)底部的出料管(14)經過輸出閥(13)伸出機殼(1)外;在機殼(1)的外表面有一操作板(15),在操作板(15)上有電機調速旋扭(16、17)、電源開關(18)、小電機開關(19)、大電機開關(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混合處理機,其特徵在於攪拌器(5、11)的底部大,上方小,其底部中心向內凹。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油水處理機,其特徵在於電機調速旋扭(16)同小電機開關(19)經控制線路板(8)及導線與小電機(2)連接;電機調速旋扭(17)同大電機開關(20)經控制線路板(8)及導線與大電機(10)連接。
專利摘要一種油水混合處理機,在機殼內裝有小電機、大電機、水桶、油桶和控制線路板;在水桶和油桶內裝有錐形攪拌器;水桶內的攪拌器與小電機連接,油桶內的攪拌器與大電機連接,水桶和油桶上部的進口管伸出機殼外,水桶底部的疏通管經過閥門與油桶連通,油桶底部的出料管經過輸出閥伸出機殼外,在機殼外表面的操作板上有電機調速旋鈕、電源開關、小電機開關和大電機開關。該機結構簡單,能耗小,成品穩定性好,利於批量生產。
文檔編號B01F3/08GK2309180SQ9722631
公開日1999年3月3日 申請日期1997年10月21日 優先權日1997年10月21日
發明者王志強 申請人:楊忠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