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高速公路下伏採空區的投沙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12 05:47:51 1
專利名稱:用於高速公路下伏採空區的投沙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地質災害整治領域,具體是針對風積沙地區高速公路下伏房柱式 開採採空區治理採用水泥、粉煤灰、風積沙填充時使用的投沙器。
背景技術:
採空區治理一般採用充填法,是以全部充填採空區支撐覆巖,以徹底消除隱患,常 採用注漿充填、水力充填、幹砌片石充填、漿砌片石充填和開挖回填法等,其中以注漿法應 用最廣泛、效果最好。注漿充填是從地面鑽孔至地下採空區或破碎巖體內實施注漿,通過漿液凝結後形成的結石來充填和加固採空區。該方法適用於不同的埋深且不具備洞內人工施工條件的採 空區;採空區注漿治理工程常採用水泥、粉煤灰、粘土、砂等材料進行充填加固,同時可 摻入石屑或礦渣、碎石、卵石等具有一定強度的骨料。注漿充填施工方法現有常用方法是先採用鑽孔內投乾料充填,後在鑽孔內注漿的 施工方法。對於地處黃土高原向草原荒漠的過度地帶,公路沿線存在大量廉價的風積沙。採 空區注漿填充可考慮採用廉價的天然風積沙,不僅能大大節省充填料的購買和運輸成本, 同時還避免過多的砂石料開採,減少對環境的破壞和汙染。為此,需充分利用漿液的流動性將風積沙帶入採空區,並完全充填滿。但採用漿液 與風積沙直接拌合,不僅大大增加了拌合的人工、機械設備費用,而且也無配套的注漿泵進 行壓注。綜上所述,需用解決在孔口注漿與投沙同時進行的技術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了一種注漿和投沙能同時進行的投沙器,充分利用注 漿中漿液的流動性將風積沙帶入採空區,在提高注漿投沙效率的同時還降低了勞動強度。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如下用於高速公路下伏採空區的投沙器,該投沙器包括下料管、注漿管及排氣管,所述 注漿管與所述下料管的連接端設置在距離下料管進口 10-15cm處,注漿管與下料管上端 成45-90度夾角,所述下料管進口連接有投沙漏鬥,該投沙漏鬥為錐形,錐形上開口大小為 0. 2-0. 5m2,所述出氣管設置在所述下料管上。採用上述結構,將下料管周圍原地面下挖,使投沙器投沙漏鬥頂面基本與原地面 齊平,方便裝載機鏟運送沙,注漿管接注漿泵,通過該注漿管往採空區注漿,同時通過投沙 漏鬥往下料管送沙,利用風積沙的自重下沙的同時充分利用漿液的流動性將風積沙帶入, 減少人工勞動強度,提高風積沙的注入含量。該結構使風積沙的投沙量佔總注漿量的平均含量由30%提高到50%,日注漿投沙量也成倍的增長,取得了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在注漿孔內需結束注漿,加壓封孔時。取下放料漏鬥,旋上帶壓力表的堵頭,進行 壓力注漿即可。所述投沙漏鬥為圓錐體形或正方體錐形,錐體直徑或邊長為50-70cm。所述投沙漏鬥與下料管進口通過絲扣連接。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效果明顯,能大大降低注漿投沙勞動輕強度的同 時還提高了投沙效率。
本實用新型將通過例子並參照附圖的方式說明,其中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如圖1所示用於高速公路下伏採空區的投沙器,該投沙器包括下料管 1、注漿管2及排氣管3,所述注漿管2與所述下料管1的連接端設置在距離下料管1進口 10-15cm處,注漿管2與下料管1上端成45-90度夾角,所述下料管1進口連接有投沙漏鬥 4,該投沙漏鬥4為錐形,錐形上開口大小為0. 2-0. 5m2,所述排氣管3設置在所述下料管1上。所述投沙漏鬥4為圓錐體形或正方體錐形,錐體直徑或邊長為50-70cm。所述投沙漏鬥4與下料管1進口通過絲扣連接。
權利要求1、用於高速公路下伏採空區的投沙器,其特徵在於該投沙器包括下料管(1)、注漿管(2)及排氣管(3),所述注漿管(2)與所述下料管(1)的連接端設置在距離下料管(1)進口10-15cm處,注漿管(2)與下料管(1)上端成45-90度夾角,所述下料管(1)進口連接有投沙漏鬥(4),該投沙漏鬥(4)為錐形,錐形上開口大小為0.2-0.5m2,所述出氣管(3)設置在所述下料管(1)上。
2.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高速公路下伏採空區的投沙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投 沙漏鬥(4)為圓錐體形或正方體錐形,錐體直徑或邊長為50-70cm。
3.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用於高速公路下伏採空區的投沙器,其 特徵在於所述投 沙漏鬥(4 )與下料管(1)進口通過絲扣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用於高速公路下伏採空區的投沙器,該投沙器包括下料管(1)、注漿管(2)及排氣管(3),所述注漿管(2)與所述下料管(1)的連接端設置在距離下料管(1)進口10-15cm處,注漿管(2)與下料管(1)上端成45-90度夾角,所述下料管(1)進口連接有投沙漏鬥(4),該投沙漏鬥(4)為錐形,錐形上開口大小為0.2-0.5m2,所述出氣管(3)設置在所述下料管(1)上。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效果明顯,能大大降低注漿投沙勞動輕強度的同時還提高了投沙效率。
文檔編號E21F15/06GK201635765SQ201020148859
公開日2010年11月17日 申請日期2010年4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4月2日
發明者全孝, 肖均, 舒亮, 高文宗, 黃俊文 申請人:中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陝西榆林榆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