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載帶成型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7-12 07:18:5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模具,尤其涉及一種新型載帶成型模具。
背景技術:
隨著工業技術的發展,載帶需要滿足多元化的電子元器件,載帶質量主要由成型膜具決定。傳統的載帶成型膜具均需要吹氣模具作為輔助,而由於成型膜具與吹氣模具結合的不合理,特別是成型膜具吹氣通道設置的不合理,導致載帶在成型過程中受力不均勻,易出現物料損壞的問題,載帶質量難以保證。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新型載帶成型模具,形成由下至上的吹氣通道,結構設計合理,為載帶的成型提供均勻分布的作用力,防止載帶物料損壞,載帶質量得以保證。
本實用新型為達到上述目的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新型載帶成型模具,包括底座、及固定設置於底座上的下模、及活動設置於下模上的上模,其特徵在於,所述底座上開設有若干吹氣孔,所述下模上表面開設有若干型腔,該型腔內底部開設有一大通氣孔,且該吹氣孔與大通氣孔相連通;所述上模下表面設置有與型腔相匹配的若干凸起,該上模側邊開設有若干排氣孔,在該上模下表面且位於凸起四周開設有與排氣孔相連通的若干小通氣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凸起相對的兩側邊分別設置有一梯形凸塊,所述型腔相對的兩內側壁上分別開設有與梯形凸塊相匹配的梯形凹槽。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型腔為由下至上逐漸增大的腔體。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若干吹氣孔分布於底座四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若干型腔均勻排列在下模上表面,並排列成兩排。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排氣孔分布於上模四周,且該排氣孔呈條形狀。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吹氣孔、大通氣孔與小通氣孔均呈圓形。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通過在下模上設置吹氣孔與大通氣孔,在上模上設置小通氣孔與排氣孔,形成由下至上的吹氣通道,結構設計合理,為載帶的成型提供均勻分布的作用力,防止載帶物料損壞,載帶質量得以保證。
上述是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概述,以下結合附圖與具體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分解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更進一步闡述本實用新型為達到預定目的所採取的技術手段及功效,以下結合附圖及較佳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詳細說明。
請參照圖1與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新型載帶成型模具,包括底座1、及固定設置於底座1上的下模2、及活動設置於下模2上的上模3,所述底座1上開設有若干吹氣孔11,且該若干吹氣孔11分布於底座1四周,所述下模2上表面開設有若干型腔21,該型腔21內底部開設有一大通氣孔,且該吹氣孔11與大通氣孔相連通;所述上模3下表面設置有與型腔21相匹配的若干凸起31,該上模3側邊開設有若干排氣孔32,在該上模3下表面且位於凸起31四周開設有與排氣孔32相連通的若干小通氣孔33。
如圖2所示,所述凸起31相對的兩側邊分別設置有一梯形凸塊311,所述型腔21相對的兩內側壁上分別開設有與梯形凸塊311相匹配的梯形凹槽211。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型腔21為由下至上逐漸增大的腔體。
同時,所述若干型腔21均勻排列在下模2上表面,並排列成兩排。
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排氣孔32分布於上模3四周,且該排氣孔32呈條形狀。所述吹氣孔11、大通氣孔與小通氣孔33均呈圓形。
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為:首先,將載帶物料放到上模3與下模2之間,接著,將上模3的凸起31放到下模2的型腔21中,同時,通過輔助的吹氣模具向吹氣孔11吹氣,氣體通過吹氣孔11與大通氣孔進入型腔21中,由上模3的凸起31對物料施加向下的作用力、及氣體對物料施加向上的作用力,使載帶物料上形成孔穴,且孔穴包覆在上模3的凸起31外圍,獲得具有孔穴的載帶,在此過程中,型腔21中的氣體依次經過載帶物料上的氣孔與小通氣孔33,最後從排氣孔32排出。
本實用新型的重點主要在於,通過在下模上設置吹氣孔與大通氣孔,在上模上設置小通氣孔與排氣孔,形成由下至上的吹氣通道,結構設計合理,為載帶的成型提供均勻分布的作用力,防止載帶物料損壞,載帶質量得以保證。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範圍作任何限制,故採用與本實用新型上述實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術特徵,而得到的其他結構,均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