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泊網圍養殖去汙染化清潔生產方法
2023-07-12 14:58:31 1
專利名稱:湖泊網圍養殖去汙染化清潔生產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水產生產技術領域,具體是湖泊網圍養殖去汙染化清潔生產方法。
背景技術:
網圍養殖是一種重要的漁業生產方式,一般在湖泊水域進行網圍養殖,由於網圍養殖大量投餵飼料、水產品排放糞便等,造成有機廢物的大量積累,使水體造成富營養化,養殖汙染嚴重,養殖廢水與湖泊水質大量交換,影響湖泊水質。
發明內容
為克服上述缺陷,本發明設計了湖泊網圍養殖去汙染化清潔生產方法。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湖泊網圍養殖去汙染化清潔生產方法,其特徵是:以50—100畝網圍區為一個單元,設置兩道網圍,外層網圍區長邊為300— 400米,寬為100—150米,圍定面積50—100畝,間隔10—15米設置內層網圍,內層網圍長邊為280— 370米、寬為80—120米,圍定面積35—70畝,內層網圍中養殖河蟹、鱖魚、青蝦、甲魚及草魚、鰱魚,每畝網圍區放養數量:河蟹(扣蟹)100—150隻,鱖魚(夏花)10—15尾,青蝦(幼蝦)5—10千克,甲魚(250克)50— 70隻,草魚(500克)50— 80尾,鰱魚(300克)40— 60尾;投餵時根據養殖品種特性投餵生物飼料,包括水草、浮萍、螺類、河蜆、野雜魚,投餵量適度,以免造成飼料浪費、汙染水質;內層網圍區每半月使用一次微生物製劑,每次每畝使用I千克;內外網圍間隔區種植水草、增殖浮萍、野雜魚,撒播河蛘、螺類、河蜆,根據水草、浮萍、野雜魚、河蜆、螺類、河蛘的長勢,定期將其採集投餵到網圍區飼餵河蟹、鱖魚、青蝦、甲魚及草魚、鰱魚。有益效果:網圍區富營養化的水體在通過間隔區時,其中的氮、磷等富營養化成分被水草、浮萍等水生植物所吸收,有機成分通過水體外溢時被河蜆、河蛘、田螺、野雜魚所攝食,使網圍區向外交換的水體得到淨化,而且優質的水體不斷向網圍區內層滲透,對網圍區魚蝦蟹生長都有好處,定期使用微生物製劑改良水域水質環境,不存在養殖汙染廢水問題,而且促進養殖品種的生長,產品質量得到保證。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實施例進一步說明本發明,南四湖一處網圍區進行湖泊網圍養殖去汙染化清潔生產,2011年進行養殖,具體情況如下:以50畝網圍區為一個單元,設置兩道網圍,外層網圍長333米、寬100米,圍定面積50畝,間隔10米設置內層網圍,內層網圍長313米、寬80米,圍定面積38畝,內層網圍中養殖河蟹、鱖魚、青蝦、甲魚及草魚、鰱魚,每畝網圍區放養數量:河蟹(扣蟹)150隻,鱖魚(夏花)15尾,青蝦(幼蝦)5千克,甲魚(250克)60隻,草魚(500克)60尾,鰱魚( 300克)50尾;養殖品種於3月投放,投餵時根據養殖品種特性投餵生物飼料,包括水草、浮萍、螺類、河蜆、野雜魚,投餵量適度,以免造成飼料浪費、汙染水質;內層網圍區每半月使用一次微生物製劑,每次每畝使用I千克;內外網圍間隔區種植水草、.增殖浮萍、野雜魚,撒播河蛘、螺類、河蜆,根據水草、浮萍、野雜魚、河蜆、螺類、河蛘的長勢,定期將其採集投餵到網圍區飼餵河蟹、鱖魚、青蝦、甲魚及草魚、鰱魚;起捕情況:秋季9一10月收穫優質河蟹1100千克,青蝦(養殖期間持續起捕)1580千克,10月以後陸續起捕情況:鱖魚720千克、甲魚1640千克、草魚4500千克、鰱魚3800千克,總產值43.5萬元,網具、船隻、工具、苗種、微生物製劑、管理等各項費用(網具、船隻按4年折舊)共計28.5萬元,純效益15萬元,按50畝水域計算,畝均效益3000元,並且水質環境沒有因為養殖而汙染,水質符合3類水標準。
權利要求
1.湖泊網圍養殖去汙染化清潔生產方法,其特徵是:以50—100畝網圍區為一個單元,設置兩道網圍,外層網圍區長邊為300—400米,寬為100—150米,圍定面積50—100畝,間隔10 —15米設置內層網圍,內層網圍長邊為280— 370米、寬為80—120米,圍定面積35—70畝,內層網圍中養殖河蟹、鱖魚、青蝦、甲魚及草魚、鰱魚,每畝網圍區放養數量:河蟹(扣蟹)100—150隻,鱖魚(夏花)10—15尾,青蝦(幼蝦)5 —10千克,甲魚(250克)50— 70隻,草魚(500克)50— 80尾,鰱魚(300克)40— 60尾;投餵時根據養殖品種特性投餵生物飼料,包括水草、浮萍、螺類、河蜆、野雜魚,投餵量適度,以免造成飼料浪費、汙染水質;內層網圍區每半月使用一次微生物製劑,每次每畝使用I千克;內外網圍間隔區種植水草、增殖浮萍、野雜魚,撒播河蛘、螺類、河蜆,根據水草、浮萍、野雜魚、河蜆、螺類、河蛘的長勢,定期將其採集投餵到網圍區飼 餵河蟹、鱖魚、青蝦、甲魚及草魚、鰱魚。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湖泊網圍養殖去汙染化清潔生產方法,其特徵是以50—100畝網圍區為一個單元,設置兩道網圍,外層網圍面積50—100畝,間隔10—15米設置內層網圍,內層網圍面積35—70畝,內層網圍中養殖河蟹、鱖魚、青蝦、甲魚及草魚、鰱魚,內外網圍間隔區種植水草、增殖浮萍、野雜魚,撒播河蚌、螺類、河蜆,定期採集投餵到網圍區;網圍區富營養化的水體在通過間隔區時,其中的氮、磷等富營養化成分被水草、浮萍等水生植物所吸收,有機成分通過水體外溢時被河蜆、河蚌、田螺、野雜魚所攝食,使網圍區向外交換的水體得到淨化,定期使用微生物製劑改良水域水質環境,不存在養殖汙染廢水問題,而且促進養殖品種的生長,產品質量得到保證。
文檔編號A01K61/00GK103070117SQ20131002474
公開日2013年5月1日 申請日期2013年1月23日 優先權日2013年1月23日
發明者楊成勝 申請人:楊成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