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防護服液體穿透性能試驗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12 09:25:56 1
專利名稱:化學防護服液體穿透性能試驗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化學防護服測試裝置領域,尤其是一種化學防護服液體穿透性能試驗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檢測化學防護服是否符合標準,需要對化學防護服進行液體穿透性能測試,即將被測防護服穿於人體 模型上,向防護服連續噴射測試溶液,根據試樣內吸水性指示服上沾汙,判定試樣的抗液體穿透性能是否合格。目前進行試驗時通常是試驗人員手持水管對防護服進行噴淋,由於人工噴淋的可控性較差,測試溶液不能被完全的、均勻的噴淋到化學防護服上,因此導致噴淋效果差,測試結果不準確。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實用性強、噴淋效果好,並且能提高測試結果準確性的化學防護服液體穿透性能試驗裝置。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以下技術手段實現的一種化學防護服液體穿透性能試驗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噴淋室和五個與水管相連通的噴嘴,在噴淋室的頂板上安裝一個出水口豎直向下的中心噴嘴,在該中心噴嘴的兩側邊傾斜安裝有兩個對稱設置的上噴嘴,在噴淋室的底板上安裝有兩個與上噴嘴對稱設置的下噴嘴,中心噴嘴、上噴嘴以及下噴嘴之間形成一測試區域,且上噴嘴和下噴嘴的出水口均朝向該測試區域。而且,所述的兩個上噴嘴的出水口與噴淋室頂板的夾角為45度。而且,所述的兩個下噴嘴的出水口與噴淋室底板的夾角為45度。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I、本試驗裝置包括噴淋室和五個與水管相連通的噴嘴,該五個噴嘴均朝向人體模型進行噴淋,由於噴嘴的安裝位置固定,測試溶液的噴淋量可以控制,因此可以降低人為因素的影響,提高測試結果的準確性。2、本試驗裝置中的中心噴嘴豎直向下設置,兩個上噴嘴的出水口與噴淋室頂板的夾角為45度,兩個下噴嘴的出水口與噴淋室底板的夾角也為45度,該角度可保證被測樣品的表面被完全的以及均勻的噴灑上測試溶液,從而改善了噴淋效果,進一步提高了測量結果的精度和可靠性。3、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結構簡單、設計科學、操作方便的化學防護服液體穿透性能試驗裝置,使用本試驗裝置能夠克服人工噴淋隨意性較大的缺陷、改善噴淋效果、提高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圖I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0013]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使用狀態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中噴嘴的爆炸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詳細敘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需要說明的是,本實施例是敘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一種化學防護服液體穿透性能試驗裝置,包括噴淋室I和五個與水管2相連通的噴嘴,該水管可以安裝在噴淋室的頂板以及底板上,噴嘴為低流量噴嘴。在噴淋室的頂板上安裝一個出水口豎直向下的中心噴嘴3,在該中心噴嘴的兩側邊傾斜安裝有兩個對稱設置 的上噴嘴4,在噴淋室的底板上安裝有兩個與上噴嘴對稱設置的下噴嘴5,中心噴嘴、上噴嘴以及下噴嘴之間形成一個置放人體模型6的測試區域,上噴嘴和下噴嘴的出水口均朝向該測試區域,以便於使測試溶液噴灑到人體模型所穿的化學防護服表面。為了達到最佳的噴淋效果,本實施例中兩個上噴嘴的出水口與噴淋室頂板的夾角為45度,兩個下噴嘴的出水口與噴淋室底板的夾角也為45度。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把穿好服裝的人體模型暴露在噴淋狀態下60min,每個方向各15min,測試溶液以(3. 0 ± 0. 2) L/min的速度同時從各個噴嘴中噴射。噴射完畢後,根據試樣內吸水性指示服上沾汙,判定試樣的抗液體穿透性能是否合格。
權利要求1.一種化學防護服液體穿透性能試驗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噴淋室和五個與水管相連通的噴嘴,在噴淋室的頂板上安裝一個出水口豎直向下的中心噴嘴,在該中心噴嘴的兩側邊傾斜安裝有兩個對稱設置的上噴嘴,在噴淋室的底板上安裝有兩個與上噴嘴對稱設置的下噴嘴,中心噴嘴、上噴嘴以及下噴嘴之間形成一測試區域,且上噴嘴和下噴嘴的出水口均朝向該測試區域。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化學防護服液體穿透性能試驗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兩個上噴嘴的出水口與噴淋室頂板的夾角為45度。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化學防護服液體穿透性能試驗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兩個下噴嘴的出水口與噴淋室底板的夾角為45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化學防護服液體穿透性能試驗裝置,包括噴淋室和五個與水管相連通的噴嘴,在噴淋室的頂板上安裝一個出水口豎直向下的中心噴嘴,在該中心噴嘴的兩側邊傾斜安裝有兩個對稱設置的上噴嘴,在噴淋室的底板上安裝有兩個與上噴嘴對稱設置的下噴嘴,中心噴嘴、上噴嘴以及下噴嘴之間形成一測試區域,且上噴嘴和下噴嘴的出水口均朝向該測試區域。本實用新型是一種結構簡單、設計科學、操作方便的化學防護服液體穿透性能試驗裝置,使用本試驗裝置能夠克服人工噴淋隨意性較大的缺陷、改善噴淋效果、提高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文檔編號G01N33/36GK202383133SQ20112047236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1年11月24日 優先權日2011年11月24日
發明者張學嚴, 李志恆, 陳振強 申請人:中國包裝科研測試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