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標高汙水與溢流汙水協同處理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7-12 06:31:56 1
專利名稱:低標高汙水與溢流汙水協同處理系統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汙水收集處理技術,尤其涉及一種低標高汙水與溢流汙水協同處理系統。
背景技術:
現有大部分汙水管道都兼具收集輸送生活汙水和雨水的功能,因此稱為合流管道系統,將其改造為截流式合流制後,一部分合流管道因標高過低,無法接入截流幹管,這部分合流管道稱為低標高管道,由此也就形成了低標高管道系統。因此,排汙系統主要有合流管道系統和低標高管道系統兩種。其中,合流管道系統的概況為合流管道通過一次溢流井分別與汙水處理廠和自然水體連接(一次溢流井和汙水處理廠之間的管線一般採用截流幹管,截流幹管的過水量有限);在旱季,合流管道排洩的水量不大,不會超過截流幹管的過水量,由合流管道排洩出的汙水可以被全部收集,經汙水處理廠處理達標後排放到自然水體;在雨季,由於合流管道排洩的水量較大,超過截流幹管的過水量,大部分汙水就會翻越一次溢流井中的溢流堰,形成溢流汙水,溢流汙水被直接排入自然水體,對自然水體形成汙染。低標高管道系統的概況為前文闡述了低標高管道系統的形成原因,正由於此,低標高管道無法通過截流幹管連接到汙水處理廠,無論旱季雨季,只能將來自低標高管道的汙水直接排入自然水體,這就會對自然水體造成汙染。
實用新型內容現有的排汙系統包括合流管道、低標高管道、汙水處理廠、一次溢流井和自然水體,其中,合流管道與一次溢流井通過管線連接,一次溢流井通過管線分別與汙水處理廠和自然水體連接,汙水處理廠通過管線與自然水體連接,低標高管道通過管線直接與自然水體連接。為了解決背景技術中的問題,在前述的現有排汙系統基礎上,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低標高汙水與溢流汙水協同處理系統,其改進在於在一次溢流井與自然水體之間的管線上設置二次溢流井;在低標高管道與自然水體之間的管線上設置溢流井;溢流井和二次溢流井都通過管線連接到物化處理裝置,物化處理裝置通過管線分別與生態處理裝置和自然水體連接;生態處理裝置通過管線與自然水體連接。其中,一次溢流井與汙水處理廠之間的管線為截流幹管。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可對合流管道在雨季產生的初期溢流汙水進行收集處理,同時解決了低標高管道所排洩的汙水無法被處理的問題,減少了自然水體所受的汙染。
圖1、現有的合流管道系統的結構示意圖;[0010]圖2、現有的低標高管道系統的結構示意圖;圖3、本實用新型的低標高汙水與溢流汙水協同處理系統在旱季時的處理流程;圖4、本實用新型的低標高汙水與溢流汙水協同處理系統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現有的合流管道系統和低標高管道系統混合設置的排汙系統的結構為它包括合流管道1、低標高管道2、汙水處理廠3、一次溢流井4和自然水體5,其中,合流管道1與一次溢流井4通過管線連接,一次溢流井4通過管線分別與汙水處理廠3和自然水體5連接, 汙水處理廠3通過管線與自然水體5連接(前述結構如圖1所示),低標高管道2通過管線直接與自然水體5連接(低標高管道系統的結構如圖2所示)。在現有的混合設置的排汙系統結構基礎上,本實用新型方案所作的改進為在一次溢流井4與自然水體5之間的管線上設置二次溢流井6 ;在低標高管道2與自然水體5之間的管線上設置溢流井7 ;溢流井7和二次溢流井6都通過管線連接到物化處理裝置8,物化處理裝置8通過管線分別與生態處理裝置9和自然水體5連接;生態處理裝置9通過管線與自然水體5連接。其中,一次溢流井4與汙水處理廠3之間的管線為截流幹管。本實用新型的方案,為低標高管道系統專門加設一套汙水處理系統(即物化處理裝置8和生態處理裝置9),對原來直接排放到自然水體5中的來自低標高管道2的那部分汙水進行淨化處理,減少了對自然水體5的汙染;同時,在合流管道系統中加設二次溢流井 6,對合流管道1在雨季產生的初期溢流汙水進行收集,並將二次溢流井6收集到的溢流汙水引入新加設的汙水處理系統中,使低標高管道系統所產生的汙水和合流管道1在雨季產生的初期溢流汙水復用同一套汙水處理系統,既對現有系統中無法收集的那部分汙水進行了收集處理,又不會增加太多的成本。針對旱季、雨季水量的不同,本實用新型的處理流程也不同在旱季時,來自合流管道1的汙水經一次溢流井4收集後,將汙水引入汙水處理廠 3,處理達標後,排放到自然水體5,這時,二次溢流井6及其周邊的管線處於閒置狀態;來自低標高管道2的汙水經溢流井7收集後,將汙水引入物化處理裝置8處理,物化處理裝置8 處理後再引入生態處理裝置9處理,處理達標後,再排放至自然水體中;這就有效的降低了來自低標高管道2的汙水所造成的汙染(此處理流程見圖3)。在雨季時,來自合流管道1的汙水一部分被一次溢流井4收集,另一部分汙水從一次溢流井4中溢出,這部分溢流汙水被二次溢流井6收集;由一次溢流井4收集的汙水被弓I 入汙水處理廠3,處理達標後,排放到自然水體5,被二次溢流井6收集到的初期溢流汙水與溢流井7收集到的來自低標高管道2的汙水一起,引入物化處理裝置8處理,由於生態處理裝置9的處理能力只能滿足旱季的處理需求,雨季時,超過生態處理裝置9處理能力的那部分汙水,在經物化處理裝置8處理後就排入自然水體5,其餘的汙水經物化處理裝置8處理後再引入生態處理裝置9處理,處理達標後,再排放至自然水體中。這降低了雨季所形成的溢流汙水對水體的汙染(此處理流程可由圖4的結構圖示出)。
權利要求1. 一種低標高汙水與溢流汙水協同處理系統,包括合流管道(1)、低標高管道(2)、汙水處理廠(3)、一次溢流井(4)和自然水體(5),其中,合流管道(1)與一次溢流井(4)通過管線連接,一次溢流井(4)通過管線分別與汙水處理廠(3)和自然水體(5)連接,汙水處理廠(3)通過管線與自然水體(5)連接,低標高管道(2)通過管線直接與自然水體(5)連接, 其特徵在於在一次溢流井(4)與自然水體(5)之間的管線上設置二次溢流井(6);在低標高管道(2)與自然水體(5)之間的管線上設置溢流井(7);溢流井(7)和二次溢流井(6) 都通過管線連接到物化處理裝置(8 ),物化處理裝置(8 )通過管線分別與生態處理裝置(9 ) 和自然水體(5 )連接;生態處理裝置(9 )通過管線與自然水體(5 )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低標高汙水與溢流汙水協同處理系統,其改進在於在一次溢流井與自然水體之間的管線上設置二次溢流井;在低標高管道與自然水體之間的管線上設置溢流井;溢流井和二次溢流井都通過管線連接到物化處理裝置,物化處理裝置通過管線分別與生態處理裝置和自然水體連接;生態處理裝置通過管線與自然水體連接,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技術效果是可對合流管道在雨季產生的初期溢流汙水進行收集處理,同時解決了低標高管道所排洩的汙水無法被處理的問題,減少了自然水體所受的汙染。
文檔編號E03F5/10GK202202392SQ20112006932
公開日2012年4月25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16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16日
發明者任正杰, 彭小紅, 易其臻, 歐陽琳, 王文標, 王靖喻, 肖曉, 陳志莉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