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肚臍眼旁邊有個鼓包什麼情況(寶寶肚臍眼居然鼓出一個包)
2023-08-08 00:37:52 1
就在前兩天,看到了一則新聞,說是浙江有位爸爸發現自己出生才四十來天的寶寶肚臍往外鼓,自以為是地認為寶寶肚子裡有氣,於是就在肚臍上劃了個小口子「放氣」!結果導致寶寶小腸順著刀口奪口而出,被緊急送醫。
父母的無知卻讓弱小的寶寶來承擔後果。小寶寶鼓起來的肚臍,醫學上叫做「臍疝」,是新生兒及嬰幼兒常見的疾病之一,大多能在2歲以內自行痊癒,即使需要治療也應該就醫診治,而不是如此荒唐自行處理。
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好好科普下嬰幼兒臍疝。
一、寶寶出現臍疝的原因和症狀寶寶臍帶脫落後,臍部兩側的腹直肌及前後鞘發育尚未完成而出現一個薄弱的環。
一旦腹腔內壓力升高,比如寶寶哭鬧、咳嗽、用力排便等,腹腔內小腸等腹腔臟器就可能由臍環這一薄弱處向外突出。
於是就看到了寶寶的肚臍眼處凸起一個球形軟囊「小包」,一般直徑為1-2cm,腹腔內壓力越高,突出的「包」就越大。一般說來,早產兒及低體重兒由於生長發育功能較弱,發病率相對較高。
這個「包」有個特點,就是可復性,即哭鬧、咳嗽等導致腹壓增高時會變大;寶寶安靜或者家長用手按壓時,腫物會縮小或回納進入腹腔,伴有「咕咕」的腸鳴音。
一般情況下,寶寶並沒有不適感,另外由於皮膚具有一定的彈性與韌性,疝囊不會存在被撐破的可能,爸爸媽媽不必為此擔心。
二、臍疝需要做手術嗎?發現寶寶有臍疝,首先要到醫院就診做判斷。大多數情況隨著腹壁肌肉發育的慢慢健全大多能在1歲內自己長好,少數不超過2歲即痊癒。
如果是臍疝直徑在2cm以上,經保守治療沒有治癒,年齡在2歲以上,則建議施行修補手術。
注意:一旦發現疝囊摸上去硬硬的,按之不動,不能回納入腹腔,有觸痛,孩子會因疼痛而哭鬧,或者伴有噁心嘔吐等症狀可能是「臍疝嵌頓」,即疝出的腸管被卡在了臍環處,這時立即就診,以免因時間過長而使腸管受損。
三、如何在家護理寶寶「臍疝」如果經過檢查,寶寶的臍疝沒有任何危險,那麼家長除了定期複查外,在家要做好幾項護理工作:
1、臍疝的原因雖與臍部腹肌發育不完全有關,但腹壓增高是導致臍疝主要促發因素。為了減少臍疝囊的突出機會,最重要的是要儘量避免像哭鬧、咳嗽、便秘等容易導致腹壓增高的情況。
2、寶寶的內衣材質(包括尿片)要柔軟無刺激,以防摩擦到臍疝部位,造成損傷。
3、臍疝期間,家長不要擅自做任何措施阻止或減緩臍疝。有些家長聽信他人,用硬幣或者圓木片包以紗布壓在臍疝上,這些方法不但無效反而可引起皮膚破損以致穿破,使腸管受到損傷的危險。
總之,「臍疝」是屬於新生兒常見問題,只要家長做好日常護理,多數情況是可以自愈的,如果不放心,就面診問醫,千萬不可以像文章開頭那則新聞中的爸爸那樣糊塗,讓孩子平白無故地受到傷害。
關於今天的話題,你還有什麼看法嗎?歡迎你在評論區留言。如果寶媽寶爸還有什麼其他想了解的話題,可以告訴我們。寫文不易,多多幫我留言點讚轉發哦,雨滴醫生謝謝你了!#清風計劃##快樂寒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