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中的時尚大片(8部電影帶你逛四大時尚之都)
2023-08-08 20:09:53 5
傳統意義上的時裝秀被按下了暫停鍵,那就讓電影——從Spike Lee極具爆發力的布魯克林頌歌,到Nicolas Roeg鏡頭下"搖擺的六十年代"的迷幻倫敦——帶我們去逛一逛紐約、倫敦、米蘭和巴黎的大街小巷吧。
史上第一場虛擬時裝周2020年秋冬高定時裝周[1] 落下帷幕,Covid-19無疑改變了我們認知中的傳統秀場。不過,如果你渴望一睹紐約、倫敦、米蘭和巴黎的風採,那就按下看片的播放鍵,足不出戶地探索一下四大時尚之都的魅力吧。
在Spike Lee的傑作《為所應為(Do the Right Thing)》 (1989年)中,悶熱的紐約耀眼奪目 ,Luca Guadagnino的《我是愛(I Am Love)》 (2009年)中富麗堂皇的義大利如夢似幻,叫人沉醉。在這個出行方式已經今非昔比的世界裡,經典佳片們既為我們節省了機票錢,又能提供多重的感官體驗。
我們挑選了8部影片,一起來感受四大時尚之都的精氣神吧。
紐約
1. 《春心蕩漾(Prime)》(2005年)
Uma Thurman飾演離異的37歲時尚攝影製作人Rafi,她愛上了愛好嘻哈的23歲藝術家David(Bryan Greenberg飾),後者仍與祖父母一起生活在上西區。Rafi定期與治療師(MerylStreep飾)交流感情中的起起落落。這是一部卡司完美、絲絲入扣的紐約浪漫喜劇,散發著濃鬱的曼哈頓風情。
2. 《為所應為(Do the Right Thing)》 (1989年)
這是Spike Lee最出色的電影,以中產階級化之前的布魯克林為背景,由他本人、John Turturro、RosiePerez和Bill Nunn主演,是一篇純粹的視覺詩。在一年中最炎熱的一天,Bed-Stuy的緊張氣氛不斷發酵、沸騰,最終爆發成暴力事件。雖然Lee出生在亞特蘭大,但在布魯克林長大,如今仍是這個區的居民。他對布魯克林的愛和理解從每一幀畫面中迸發出來。服裝和造型的配色相當酷炫大膽,30年後的今天看也毫不過時。後來歐巴馬和米歇爾談到第一次約會看的電影就是這部,讓本片火了一把。這是美國最偉大的電影人之一的必看之作。
倫敦
3. 《美好事物(Beautiful Thing)》 (1996年)
由Hettie MacDonald執導的暖心愛情片。故事主人公是住在倫敦東南部福利房的兩個男孩。Jamie(Glen Berry飾)個性溫和,為了躲避足球訓練而逃學。隔壁的Ste(Scott Neal飾)是個更受大家歡迎的運動型男孩,卻遭受著來自父親和哥哥的頻繁暴力。這部精彩的影片講述了兩個男孩之間的關係,從彼此偷瞄,到火熱的愛戀。《美好事物》是一部萬花筒式的倫敦都市童話,奇幻與現實並存。
4. 《迷幻演出(Performance)》 (1970年)
由Nicolas Roeg和DonaldCammell執導的爭議性黑幫片,摻有性、毒品和搖滾樂的迷幻成分,由滾石樂隊主唱MickJagger和當時倫敦的終極It女孩Anita Pallenberg主演。影片前半部分是一部暴力犯罪片,之後畫風一轉,鏡頭對準神秘前搖滾明星(Jagger飾)位於諾丁山、波西米亞風格的家。魔幻蘑菇出現,事情逐漸變得詭異起來。當初上映的時候,華納兄弟電影公司為了安撫審查人員,刪掉了20多分鐘的鏡頭;現在這些鏡頭已經修復,我們可以完整地欣賞到這部電影了。
5. 《我是愛(I Am Love)》(2009年)
曾幾何時,導演Luca Guadagnino的《以你的名字呼喚我(Call Me By Your Name)》點燃了我們去義大利鄉下度假的幻想。《我是愛》會讓你夢想去米蘭。總是那麼迷人的Tilda Swinton(她為了演好這個角色,學會了說俄語和義大利語)在片中飾演了一位米蘭名門望族中位高權重的成員,她與一名年輕男子展開了一段婚外戀。性感、優美、戲劇化,滿滿的義大利風情。
6. 《罪惡天使(Angel of Evil)》(2010年)
影片的故事開始於1981年的一間戒備森嚴的、髒亂的牢房。在關於米蘭黑幫的殘酷影像中,義大利一反在影壇和時尚界中樹立起的迷人而浪漫的形象,展現出截然不同的一面。影片根據銀行劫匪RenatoVallanzasca的真實故事改編,畫風粗野、骯髒,一個脫下華麗外衣的義大利都市讓人耳目一新。
巴黎
7. 《筋疲力盡(Breathless)》 (1960年)
Jean-Luc Godard的這部新浪潮傑作簡直是一張巴黎經典橋段的清單。一個在索邦大學(必須的)上學的美國女人(Jean Seberg飾)愛上了一名來自馬賽(必須的)的罪犯,後者由鼻青臉腫卻帥氣的Jean-Paul Belmondo飾演。影片包含一段三角戀。每個人都抽菸。一直在抽。在一個長達25分鐘的場景中,一對戀人坐在床上,除了抽菸和調情,什麼也不做。這部60年前的電影在今天看來仍然意義非凡,充滿挑戰性。它是最早使用跳接剪輯的電影之一,也可以說是第一部真正反映青年文化精神的電影。
8. 《怒火青春(La Haine)》 (1995年)
25年前,這部由Mathieu Kassovitz執導的佳片是一顆投向坎城電影節的重磅炸彈,它在法國社會下點燃的火焰至今還在冒煙。"La Haine"從法語翻譯過來的意思是"仇恨",故事講述了住在巴黎郊區破舊住宅區Chanteloup-les-Vignes的三個朋友19個小時內的生活,起初,他們在一場暴動後發現了一把上了膛的槍。
從風格上看,《怒火青春》就像過去30年中所有街頭服飾品牌的情緒拼盤(moodboard)。服裝、髮型和音樂都無懈可擊。如今,"黑人生命至上"的抗議活動正在發展成史上規模最大的民權運動,重溫本片,感覺它就像昨天拍攝的。兩位主角,黑人Hubert(Hubert Koundé飾)和阿拉伯人Saïd(Saïd Taghmaoui飾)被警察扔進監獄,慘遭鎖喉之刑。顆粒感濃重的黑白攝影賦予了影片一種真正的永恆感,同時描繪著過去、現在和未來。
來源:VOGUE 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