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兩用水坐便器的製作方法
2023-07-08 10:07:01 2
專利名稱:家庭兩用水坐便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衛生潔具,具體地說是一種家庭兩用水坐便器。
2背景技術:
我國的水資源已經越來越短缺,所以節約用水勢在必行,怎樣能夠減少用水量 成為了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現實的問題。生活當中,坐便器是我們每天都要用到 的衛生用具,然而每天衝廁所需要浪費大量的純淨自來水,這就使大量的自來水 白白流失掉了,但是我們生活中的許多生活用水沒有被人們利用起來,白白的倒 進了下水道中,終究還是沒有做到水資源的充分利用。
3、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點,提供一種可以應用生活廢水進行衝廁的家 庭兩用水坐便器。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按以下方式實現的,由衝廁水箱和汙水箱組成,汙水 箱設置在衝廁水箱的上端,衝廁水箱是由坐便器水箱、自來水進水管、衝廁出水 口、 二次用水排水管、自來水浮球閥、二次用水浮球閥組成,自來水浮球閥和二 次用水浮球閥都設置在坐便器水箱的內部,自來水浮球閥的端部與自來水進水管 的上端相連,二次用水浮球閥的端部與二次用水排水管的出水口相連,坐便器水 箱的下部設置有衝廁出水口;汙水箱是由加水口、濾網、二次用水水箱組成,二 次用水水箱的上部設置有濾網,濾網的上部為加水口, 二次用水水箱的下部與二 次用水排水管的進水口相連。
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能夠把我們生活中的如洗菜、洗水果、洗臉、洗衣服 等生活用水儲存到兩個儲水箱中,利用水箱中儲存的生活用水完成衝廁,節約大 量的自來水,即能帶來經濟效益又能帶了社會效益,而且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 使用方便,因此,有著很好的推廣使用價值。
附圖為家庭兩用水坐便器的結構示意附圖中的標記分別表示坐便器水箱l;閥門2;自來水進水管3;衝廁出水口4; 二次用水水箱5;濾網6;加水口7; 二次用水排水管8;自來水浮球閥9; 二次用水
浮球閥IO。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家庭兩用水坐便器作以下詳細說明。
如附圖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家庭兩用水坐便器,其結構是由衝廁水箱和汙水箱 組成,汙水箱設置在衝廁水箱的上端,衝廁水箱是由坐便器水箱l、自來水進水管 3、衝廁出水口4、 二次用水排水管8、自來水浮球閥9、 二次用水浮球閥10組成, 自來水浮球9閥和二次用水浮球閥10都設置在坐便器水箱1的內部,自來水浮球閥9 的端部與自來水進水管3的上端相連,二次用水浮球閥10的端部與二次用水排水管 8的出水口相連,坐便器水箱1的下部設置有衝廁出水口4;汙水箱是由加水口7、 濾網6、 二次用水水箱5組成,二次用水水箱5的上部設置有濾網6,濾網6的上部為 加水口7, 二次用水水箱5的下部與二次用水排水管8的進水口相連。 自來水進水管3管口設置有閥門2。
如附圖所示,把生活中如洗菜、洗水果、洗臉、洗衣服等生活用水通過加水 口注入到二次用水水箱當中,生活用水經過濾網時進行淨化處理,把一部分雜質 汙物濾掉,生活用水通過二次用水排水管進入坐便器水箱,衝廁時生活用水可以 從衝廁出水口流出進行衝廁,當坐便器水箱水滿時,二次用水水箱還能夠儲存一 部分生活用水。當坐便器水箱中沒有了生活用水時,可以打開閥門,注入自來水 完成衝廁。
本實用新型的家庭兩用水坐便器其加工製作非常簡單方便,按照說明書附圖所 示即可加工。
除說明書所述的技術特徵外,均為本專業技術人員的已知技術。
權利要求1、家庭兩用水坐便器,其特徵在於由衝廁水箱和汙水箱組成,汙水箱設置在衝廁水箱的上端,衝廁水箱是由坐便器水箱、自來水進水管、衝廁出水口、二次用水排水管、自來水浮球閥、二次用水浮球閥組成,自來水浮球閥和二次用水浮球閥都設置在坐便器水箱的內部,自來水浮球閥的端部與自來水進水管的上端相連,二次用水浮球閥的端部與二次用水排水管的出水口相連,坐便器水箱的下部設置有衝廁出水口;汙水箱是由加水口、濾網、二次用水水箱組成,二次用水水箱的上部設置有濾網,濾網的上部為加水口,二次用水水箱的下部與二次用水排水管的進水口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家庭兩用水坐便器,其特徵在於自來水迸水管管口 設置閥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家庭兩用水坐便器,其結構是由衝廁水箱和汙水箱組成,汙水箱設置在衝廁水箱的上端,衝廁水箱中自來水浮球閥和二次用水浮球閥都設置在坐便器水箱的內部,自來水浮球閥的端部與自來水進水管的上端相連,二次用水浮球閥的端部與二次用水排水管的出水口相連,坐便器水箱的下部設置有衝廁出水口;汙水箱中二次用水水箱的上部設置有濾網,濾網的上部為加水口,二次用水水箱的下部與二次用水排水管的進水口相連。本實用新型的家庭兩用水坐便器能夠節約大量的自來水,既能帶來經濟效益又能帶來社會效益,因而,有著很好的推廣使用價值。
文檔編號E03D1/01GK201074354SQ20072002595
公開日2008年6月18日 申請日期2007年8月7日 優先權日2007年8月7日
發明者梅 宋, 嶽憲偉 申請人:嶽憲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