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潼關古鎮簡介(陝西渭南潼關總投資40億元開發潼關古城)
2023-07-08 11:15:08 1
看好旅遊市場的發展潛力,陝西潼關總投資40億元開發潼關古城。這是潼關經濟轉型「旅遊興縣」發展戰略核心項目,建成後將帶動全縣旅遊產業快速發展。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清醒劑。」回顧十多年前興起的古城旅遊熱潮,湖南鳳凰古城、雲南麗江古城、山西平遙古城等脫穎而出,而有的「古城」同質化現象嚴重,旅遊發展和古城保護的矛盾突出,麗江古城的過度商業化也引發了遊客的擔憂和各界的反思。
如今,投資建設潼關古城,怎樣吸取歷史教訓,保證投入產出,這是個艱巨的挑戰。
1
潼關古城景區項目總投資40億元
從地理位置看, 潼關古城位於關中平原的東邊,雄踞秦、晉、豫三省交界,黃、渭、洛三河交匯之處,是秦晉豫黃河金三角經濟協作區和陝西東大門的核心區域。這裡距離黃河和山西運城不遠,附近有一個大名鼎鼎的渡口——風陵渡。
潼關古城歷史悠久,發生過許多著名的歷史事件,潼關大大小小的戰事達三十多次。東漢末曹操與馬超在此交兵。元末,朱元璋先破潼關,整個關陝地區得以迅速平定。明末李自成大破潼關後,結束流徙生涯,建立起大順政權……抗日戰爭期間,潼關牢牢將日寇釘死在黃河北岸。
這些年,潼關先後爭取到了國家第三批資源枯竭城市、全國獨立工礦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陝西省土壤汙染綜合防治先行區建設試點單位等政策項目。進入新時期,潼關縣打算在之前的基礎上發展旅遊。
其實潼關開發古城早有信號。查詢當地新聞報導可以看到,2020年年底,潼關古城景區被確定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填補了潼關縣無國家級4A景區的空白。2020年1月,潼關縣委十七屆十次全體(擴大)會議召開,提出做強黃金產業做優旅遊產業做大特色農業,全力打造「生態潼關、富裕潼關、人文潼關、開放潼關、幸福潼關」,「五個潼關」來發展金城。
具體怎麼開發呢?潼關縣文化和旅遊局發布的消息提到,加快文化強縣建設,深入挖掘潼關黃河文化、黃金文化等,全面啟動全域旅遊示範縣創建工作。加快古城景區建設,啟動水坡巷提升改造、山下城防體系等節點工程。依託古渡黃河、畫廊棧道、古城雄關、廉政文化、黃金美食等,推出一批「一日遊」「自駕遊」「鄉村遊」精品路線。以「全國圍棋之鄉」、古城景區開園運營為契機,組織開展黃金文化、關河文化、楊震文化以及牡丹節、石榴節、風箏節、圍棋賽等一系列文旅活動。
據報導,潼關古城景區項目總投資40億元,是潼關經濟轉型「旅遊興縣」發展戰略核心項目,建成後將帶動全縣旅遊產業快速發展。
《2020年渭南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到,加速推動消費升級。加快倉頡廟、桃花源4A級景區和潼關古城省級旅遊度假區創建。《2021年潼關縣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到,在創建4A級旅遊景區的基礎上,啟動省級旅遊度假區創建,擦亮潼關古城招牌。積極策劃包裝項目,引入戰略投資,推進嶽瀆景區業態提升,啟動溼地公園、礦山公園建設。
2
潼關古城建設項目一期去年11月已開始
為什麼突然提出開發潼關古城?查詢地圖可以發現,潼關古城距離知名景區華山很近。打造潼關古城,可以把附近景點串起來,形成一條旅遊路線,帶動旅遊業發展。
潼關縣政府官網介紹,潼關古城景區的建設有著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是我縣「旅遊興縣」轉型發展戰略重點項目,堪稱潼關旅遊產業的航母,它的建設必將帶動全縣旅遊產業快速發展,為實現關天經濟區規劃中「建設華山潼關精品旅遊區,再現潼關八景」的宏偉藍圖做出貢獻。
潼關古城景區項目建設早已開始。2020年,潼關古城東山景區遊客中心、廣場、精品酒店、綠化、亮化提升等十多個子項目已經在施工,景區內部規劃有古城關隘文化區、女媧文化區、軍事體驗主題區、休閒度假區、黃金小鎮展示區、民俗生態園林區等六大片區,核心建設項目有:城樓、古城牆遺址、鐘樓、仿古商業街、山河一覽樓、女媧祠、軍事演習場、黃金探秘遊、花海園林等。
2020年11月,當地發布了潼關古城建設項目一期(EPC)總承包招標公告,項目資金來源為自籌資金105600萬元。
在投錢、投人、忙建設的同時,潼關古城也在大力宣傳推廣。2021年五一前,渭南·大荔文化旅遊推介會在三門峽舉辦。渭南市旅遊推廣形象大使推介渭南特色文化和旅遊資源產品,大荔縣以及華山西峰索道、潼關古城景區進行了聯合推介。潼關古城還舉辦了自駕遊活動,江蘇省鎮江市自駕遊協會、旅行社分會組織江蘇百餘輛自駕車友暢遊潼關古城……
3
各地古城熱的背後,是看好文旅產業也是對快速發展的渴望
近年來,各地古城建設和旅遊開發眾多,有的很成功,也有失敗的例子。
俗話說「一招鮮,吃遍天」。在陝西,袁家村成了鄉村旅遊的「黑馬典範」,被稱為「陝西麗江」,以「低投入 關中文化 深度體驗」的模式成了國內鄉村旅遊的標杆和典範。
影視劇《白鹿原》熱播後,200多平方公裡的白鹿原上,一下子湧現出6個以「白鹿原」為主題的旅遊項目,紛紛快速上馬、快速建設。有的發展順利,也有的不理想。
2016年5月,號稱投資3億多元、佔地1200畝的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在陝西藍田縣境內開業,日接待遊客量一度達到15萬人次。
然而,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在短短幾年間迅速衰落,商鋪關門,遊客難覓。2021年5月,一份「中國特色小鎮死亡名單」在網絡上廣泛流傳,白鹿原民俗文化村名列其中。從「一夜爆紅」到「帥不過三秒」,白鹿原民俗文化村的教訓值得深思。
古城建設也類似。早在2014年,據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初步統計顯示,中國正有不少於30個城市已經、正在或計劃加入古城重建風潮。「復古」項目包括河南開封千億重造北宋「汴京」,山西大同耗資百億元的再造明代古城……
4
古城建設怎樣從實際出發,最終惠民利民?
仿古建築在許多景區遍地開花。然而,有遊客說對「嶄新」的古城沒有興趣,洪江古商城修復的「天鈞戲院」和當地老百姓熟悉的古代戲臺相差甚遠,顯得不倫不類;鳳凰古城沱江邊不少鋼筋水泥的現代建築,讓人無語。
回顧古城熱潮可以發現,有的地方在解決民生問題上捉襟見肘,建設復古城市動輒大手筆,復古借債增資會加重地方政府的債務負擔。古城建設怎樣避免過度發展,怎麼解決旅遊業發展同古城保護的矛盾?這些都需要思考。
幾年前,針對「拆舊」和「仿古」大戲,就有專家提出耗巨資重建古城熱當降溫。
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教授吳必虎分析表示,一個古城牆,哪怕只剩下遺址,只剩下城根角,抑或是一磚一石,但它仍是歷史信息的一種遺留。有些城市的復建一點找不到當年古城的影子,只知道位置在哪裡,然後把它建起來,它仍是現代的建築、現代的材料、現代人的勞動,和古城幾乎沒有一點關係。
投入巨資重建古城,應當尊重客觀規律和老百姓的意願,科學規劃、科學論證,考慮當地實際情況和承受能力,然後長遠發展,惠民利民。
這一次,渭南潼關古城在修建完成之後,會不會引起遊客的關注,能不能打造出獨特的吸引力,為潼關旅遊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讓當地更多百姓富起來?目前還沒有答案,未來,潼關古城的發展需要時間的檢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