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微星RX300看PCI-E顯示卡入門之選
2023-07-08 17:05:32 2
PCI-E在現在許多人看來,似乎還是高不可攀的玩家裝備,然而,為了充分發揮Prescott核心P4和賽楊D的性能,同時考慮到將來升級方便,越來越多的用戶選擇了全新的i915及其他相似構架的新一代晶片組作為自身平臺的換代產品。這時,為了避免整體系統的過大投資,很多用戶在選擇顯卡時還是秉承了「夠用就好」的原則,希望選擇一款中低價位的入門PCI-E顯卡產品。有需求就有市場,最近市場上就出現了一大批中低端的PCI-E接口顯卡,那麼,面對林林總總的產品如何作出一個理性的選擇呢?這裡就以最暢銷的VGA品牌之一微星旗下的RX300來聊一下這方面的要點。
首先,需要產品是「原生」PCI-E接口的。由於中低價位入門顯卡的成本問題,採用橋接晶片方式「過渡」來的PCI-E接口的AGP卡並不划算,一是性能方面還是AGP時代的產物,二是增加的橋接晶片增加了不必要的成本。因此,廠商為PCI-E顯卡專門開發的「原生」PCI-E圖形晶片,無疑是最划算的。例如這微星RX300系列,採用的就是ATI專門用作PCI-E產品的RV370核心,完全支持DirectX 9.0,並且沒有任何橋接晶片的設計,是「土生土長」的PCI-E產品。
其次,產品需要擁有不錯的性能。雖然是作為中低價位的產品,但是性能方面一定不能太次,否則i915這樣的高檔平臺就有浪費的嫌疑,甚至不如直接用板載的圖形晶片。微星RX300同樣在這部分做的不錯,以最常見的MSI RX300 TD-128為例,其採用的R370核心就是在9600顯卡的RV350核心上改進來的,並採用了全新的0.11微米生產工藝。9600本來就是性能不俗的AGP平臺的中端霸主,加上PCI-E平臺的強大後勤保障,使得這款顯卡不超頻也可以發揮出強過9600以及9550顯卡的性能,這作為PCI-E平臺的入門之選,當然是綽綽有餘。
第三,整套平臺的成本要儘可能低。這裡的整套平臺的成本是指發揮一定的顯示性能所付出的所有系統成本之和,而非單一顯卡的成本。舉例來說,採用TC(Turbo Cache)或者HM(Hyper Memory)技術的低顯存顯卡,在實際運行中,需要佔用系統內存,這樣就需要更多的系統內存來支持。雖然採用TC或者HM技術的低顯存顯卡本身成本較低,但是由於需要加上額外的128M內存才能發揮同等性能,因此實際的平臺成本反而更高,因此,微星RX300這樣的產品對DIY用戶來說反而更加合算。
第四,產品需要有不錯的超頻性能。選擇外接顯卡的一般都是DIY用戶,因此具備一定的超頻潛力很多時候也是產品價值的表現。微星的RX300在這方面同樣非常出色,採用微星專利DOT技術和3.6納秒顯存的RX300可以輕鬆超頻到X600顯卡的程度,甚至測試成績直逼中端老大哥X600 PRO,這樣強勁的潛力,無疑使得RX300本不高昂的成本更顯超值。
第五,廠商產品型號多樣化,滿足不同用戶的需要。中低端是個對價格十分敏感的地帶,因此,細分產品面對不同用戶需要是一款入門PCI-E顯卡必須做的事情。微星RX300同樣做的非常好,高端的MSI RX300 TD-128可以具備256M顯存,足以勝任中端應用,而最低端的MSI RX300LE TD-128採用64bit顯存設計,成本大幅下降,直擊500元以下的入門市場。
最後,選擇大廠產品,做工用料精細,服務良好。服務是品質的保證,這個無需多說,廠商的品牌往往決定了產品的優劣,大廠產品肯定具有最好的服務和最不惜成本的用料,而用料又決定了產品使用的穩定性。微星作為全球VGA產品的領軍企業之一,出貨量一直在全世界名列前茅,因此這樣一款入門產品的數量之巨可想而知,有了眾多的用戶一起考驗,還怕產品的質量有問題?
原生、性能、低成本、超頻、多樣、品牌,這六大關鍵字構成了PCI-E顯卡入門產品的必備條件。——怎麼樣,還不升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