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代表性的舞蹈,原來這是黎族的
2023-07-08 11:43:55
在每一個民間中,其舞蹈都有著非常顯著的民族特點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在各種節日中,舞蹈更是人民表達喜悅的主要方式。那麼,黎族的代表性舞蹈是什麼呢?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到黎族文化中了解看看吧。
打柴舞是黎族民間最具代表性的舞種,黎語稱「轉剎」、「太剎」。它起源於古崖州地區(今海南省三亞市)黎族的喪葬習俗。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歡迎的舞種之一。黎語"轉剎",起源於古崖州黎族喪葬活動,系黎族古代人在死時用於護屍、趕走野獸、壓驚及祭祖的一種喪葬舞
2006年5月20日,黎族打柴舞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打柴舞歷史淵源:
黎族民間傳說,建茅屋時,竹竿不斷從屋頂滑下,人們為避免打腳碰頭刺臉,便不斷地跳呀躍啊。這情形頗具趣味,就逐漸模仿和改進,便形成了「跳柴舞」。
打柴舞是黎族民間最具代表性的舞種,黎語稱「轉剎」、「太剎」。它起源於古崖州地區(今海南省三亞市)黎族的喪葬習俗。打柴舞是黎族最古老、最受歡迎的舞種之一。黎語「轉剎」,起源於古崖州(今三亞市)黎族喪葬活動,系黎族古代人在死時用於護屍、趕走野獸、壓驚及祭祖的一種喪葬舞。
當代黎族村寨有一喪法叫「旱賽」,即人死後入殮,停棺12天、24天、一個月不等時間,然後入土。在停棺「旱賽」期間,喪家及周村相關男女老少每天晚上都要到喪家跳打柴舞。
清代《崖州志》對這一習俗作了記載:「喪葬。貧曰吃茶,富曰作八,諸心以牛羊低燈鼓吹束奠。作八,心分花木,跳擊杵」。「跳擊杵」則指跳打柴舞這是如今所見的唯一記載黎族舞蹈的古代文獻。
打柴舞傳承意義:
由於打柴舞道具、節奏、跳法的特殊性和具有極強的娛樂、競技成份,打柴舞很快傳遍整個海南黎族地區,成為黎族著名的舞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