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元件自動成型切腳機的製作方法
2023-07-08 07:38:41 2
專利名稱:電子元件自動成型切腳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為一種對電子元件的插腳進行成型和切角的裝置。
由於電子元件在固定到各種電路板上時對其插腳間的距離與形狀的要求會因各電器、電路及線路板不同而有所不同(參見圖3舉例),而電子元件的供應商只提供統一的型號和形狀,所以,元件使用者必須根據具體的情況對電子元件的插腳進行插板前的加工。一般情況下,是採用簡單的成型夾具,由手工一隻一隻成型,然後再用切腳工具一隻一隻切腳。因而,工效低,費時。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能連續快速地將大批量的電子元件的插腳進行成型和切腳的電子元件自動成型切腳機。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設置一滑槽,在滑槽末端設置與滑槽相垂直的對稱的夾緊及衝壓機構,在該機構下,還有一切斷機構,所述夾緊及衝壓機構由夾塊、衝頭、彈簧及氣缸(或者液缸)組成,衝頭與缸的活塞相連,夾塊通過其凹槽與衝頭上小於凹槽寬度的凸起相連,彈簧位於夾塊與衝頭的端面之間,所述切斷機構由切腳刃和氣缸(或者液缸)組成,切腳刃與缸的活塞相連,切腳刃的刃口緊貼於位於它上面的衝頭的下平面,所述衝頭、夾塊和切腳刃均被限制在位於它們兩側的導軌板內;為了使本實用新型具有連續自動工作的性能,在所述對稱的夾緊及衝壓機構之間的上、下方具有對射式光電感測器。
下面結合實施例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圖2是圖1的B-B剖視圖;圖3是電子元件插腳各種成型形式及切腳後的舉例。
將被加工元件通過振動裝置送入滑槽1,元件在重力作用下下滑,並推擠前面的元件,待元件掛滿滑槽後,最前面的元件已進入左夾塊2與右夾塊3之間所成的空位之中,(參見圖1、圖2),光電感測器4測知元件到位,電路使缸A活塞伸出,右衝頭5帶動被彈簧6壓緊的右夾塊3左移,與同樣被彈簧壓緊的左夾塊2將元件夾緊,隨著右衝頭5的繼續前進,兩邊的彈簧6進一步被壓縮,使得已將元件夾緊的左、右夾塊共同左移,關閉了滑槽通道,而右衝頭5逐漸與左衝頭7嚙合,共同將元件腳成型;缸B工作,推動切腳刃8貼右衝頭5下平面左移將元件腳多餘部分切掉,然後退回;缸C活塞(初始狀態為伸出)帶動左衝頭7及其上左夾塊2退回,使左、右夾塊在彈簧恢復後,其間還有足夠的間隙,讓元件落下。為了確保元件落下,可在滑槽一側左、右夾塊此工位時所成的間隙的上方設置一上下運動的撥料機構,該機構可通過在前導軌板9和後導軌板10上的蓋板11上安裝缸座12,缸D活塞向下連接撥料塊13構成。在缸C活塞退回左、右夾塊之間形成足夠大的間隙後,缸D活塞伸出,撥料塊13將元件推下,然後退回。接著,缸C活塞伸出,左、右夾塊貼緊;缸A活塞退回,左、右夾塊右移後分開成正對著滑槽通道的原始位置,元件下滑至兩夾塊之間,下一個循環開始。
對電子元件插腳不同形式的成型,是通過更換特定的衝頭而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動作可靠,凡能直立的元件皆適用,並可完成元件腳的單邊成型、雙邊成型、折曲、壓變型等多種成型及切腳,通用性好,加工範圍廣泛;採用該機,可基本不需人工而自動完成成型及切腳工序,加工量可達每小時10000隻,提高現行工效約10倍。在電子行業有較高的推廣價值。
權利要求1.電子元件自動成型切腳機,其特徵在於具有一滑槽,在滑槽末端具有與滑槽相垂直的對稱的夾緊及衝壓機構,在該機構下,具有一切斷機構,所述夾緊及衝壓機構由夾塊、衝頭、彈簧及氣缸(或者液缸)組成,衝頭與缸的活塞相連,夾塊通過其凹槽與衝頭上小於凹槽寬度的凸起相連,彈簧位於夾塊與衝頭的端面之間,所述切斷機構由切腳刃和氣缸(或者液缸)組成,切腳刃與缸的活塞相連,切腳刃的刃口緊貼於位於它上面的衝頭的下平面,所述衝頭、夾塊和切腳刃均被限制在位於它們兩側的導軌板內;在所述對稱的夾緊及衝壓機構的之間的上、下方具有對射式光電感測器。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電子元件自動成型切腳機,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滑槽的一側,具有一上下運動的撥料機構,該機構的撥料塊由氣缸(或者液缸)驅動,缸的活塞朝下與撥料塊相連,對著位於其下方的左、右夾塊落料時的間隙。
專利摘要一種電子元件自動成型切腳機,具有一滑槽,在滑槽末端具有與滑槽相垂直的對稱的夾緊及衝壓機構,在該機構下,具有一切斷機構,電子元件從滑槽進入夾緊及衝壓機構後,經過夾緊、衝頭成型,再由切斷機構進行切腳。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動作可靠,凡能直立的元件皆適用,並可完成元件腳的單邊成型、雙邊成型、折曲、壓變型等多種成型及切腳,通用性好,加工範圍廣泛;採用該機,可基本不需人工而自動完成成型及切腳工序,加工量可達每小時10000隻,提高現行工效約10倍。
文檔編號H05K13/00GK2422793SQ00229730
公開日2001年3月7日 申請日期2000年4月17日 優先權日2000年4月17日
發明者張節平 申請人:張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