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駕駛座扶手臺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7-08 13:12:4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門結構,特別涉及一種駕駛座扶手臺結構。
背景技術:
門飾板上的扶手臺作為乘員手臂放置支撐和車窗操縱件的布置部件,造型多樣,但其基本組成如圖1所示,包括扶手臺本體41、開關面板42、玻璃升降器開關43、外後視鏡調節按鈕44。該類型的結構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玻璃升降器開關並排布置,需要更寬的開關面板,會佔用更多的車內空間;
2、扶手臺後端寬大,在車內空間較小時,駕駛員調節座椅或伸手到地圖袋拿去物品時,容易與扶手臺發生碰撞,影響人機舒適性;
3、較大的扶手臺結構,會增加整個車門內飾板的重量和成本;
4、若扶手臺上僅需要布置前門玻璃升降器開關,但同時要兼顧扶手臺放置手臂和使用升降器開關的舒適性,則開關面板會出現大面積平板面,影響感知質量。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駕駛座扶手臺結構,旨在解決現有的扶手臺架構佔用車內空間的問題。
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駕駛座扶手臺結構,包括扶手臺本體和開關面板,所述扶手臺本體上端設有面板平面,所述扶手臺本體為凸出車門內側的扁平狀凸臺,所述面板平面成細長狀,所述開關面板連接在面板平面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面板平面上設有多個按鍵凹槽,所述多個按鍵凹槽沿面板平面的長邊依次排列。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面板平面設有兩個按鍵凹槽,所述兩個按鍵凹槽沿面板平面的長邊縱向排列。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按鍵凹槽為長方形狀,所述按鍵凹槽的寬邊略小於面板平面的寬度,所述兩個按鍵凹槽以寬邊相對的形式排列。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面板平面還設有拉手盒凹槽,所述拉手盒凹槽由面板平面向扶手臺本體內部延伸,所述拉手盒凹槽的寬度略小於面板平面的寬度。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扶手臺本體的下端設有凹陷倒角,所述凹陷倒角為弧形倒角,所述凹陷倒角向扶手臺本體內部延伸。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開關面板與面板平面為卡扣連接。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發明減小了扶手臺的寬度和長度,降低了扶手臺的重量和成本,同時在保證扶手臺上部放置手臂的寬度要求,縮小了扶手臺後部寬度,從而避免手臂伸入扶手臺下部操作時碰手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是本實用新型現有技術中扶手臺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駕駛座扶手臺結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2所示,該駕駛座扶手臺結構,包括扶手臺本體1和開關面板2,扶手臺本體1上端設有面板平面11,扶手臺本體1為凸出車門內側的扁平狀凸臺,面板平面11成細長狀,開關面板2連接在面板平面11上,開關面板2與面板平面11為卡扣連接。採用扁平狀的凸臺,使扶手臺本體1在寬度和長度上都有所減小,其重量和成本得到降低,也降低了對車內空間的佔用。在保證扶手放置手臂寬度的情況下,儘量減少了面板平面11的寬度,增大了駕駛員手臂的操作空間。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該駕駛座扶手臺結構的面板平面11上設有多個按鍵凹槽12,多個按鍵凹槽12沿面板平面11的長邊依次排列。
優選的面板平面11設有兩個按鍵凹槽12,以面板平面11的長邊方向為縱向,兩個按鍵凹槽12沿面板平面11的長邊縱向排列。按鍵凹槽12為長方形狀,按鍵凹槽12的寬邊略小於面板平面11的寬度,兩個按鍵凹槽12以寬邊相對的形式排列。
本實用新型將開關面板的開關設置成縱向的前後排列,與現有技術的前後左右都設有按鍵凹槽12不同,該面板平面11將按鍵凹槽12前後排列,緊湊的按鍵凹槽12布置方式,縮小了扶手的尺寸,降低了重量和成本。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例,該駕駛座扶手臺結構的面板平面11還設有拉手盒凹槽13,拉手盒凹槽13由面板平面11向扶手臺本體1內部延伸,拉手盒凹槽13的寬度略小於面板平面11的寬度。拉手盒凹槽13在保證駕駛員摳手拉動車門作用的前提下,寬度設計為小於面板平面11的寬度,配合了面板平面11細長的結構,減少了對駕駛位空間的佔用。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種實施例,該駕駛座扶手臺結構的扶手臺本體1下端設有凹陷倒角14,凹陷倒角14為弧形倒角,凹陷倒角14向扶手臺本體1內部延伸。扶手臺本體1的下端設計凹陷特徵,局部的弧形凹陷,增大了乘員手部空間。
駕駛座扶手臺結構由扶手臺本體1、開關面板2和玻璃按鍵開關3組成。玻璃按鍵開關3布置在開關面板2前端,兩個玻璃按鍵開關3呈前後布置,並緊鄰拉手盒凹槽13,減小開關面板2的面積,提高感知質量。通過卡扣將開關面板2和扶手臺本體1連接,扶手臺本體1後端做弧形的凹陷倒角14特徵,增大手部空間,保證乘員在車內操作時,手臂不碰撞扶手。
以上內容是結合具體的優選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所作的進一步詳細說明,不能認定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只局限於這些說明。對於本實用新型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簡單推演或替換,都應當視為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