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加工面銑刀片的製作方法
2023-07-08 16:00:46 3
專利名稱:粗加工面銑刀片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重切削加工過程中的機械切削工具,具體涉及一種粗加工面銑刀片背景技術為了提高金屬切除率,提高生產率或機器設備的利用率,必須從增大切削層厚度和進刀量入手,大進給銑削技術在現代加工車間正變得日益流行。然而大切深產生的大量切削熱傳入切削刃,造成硬質合金材料提前失效。所以迫切需要解決應用於大進給大切深加工中的刀具。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具有強力並且高效率的加工用的切削刀具,在前刀面上均勻的分布減磨槽,用以減少刀片的磨損,提高刀片耐用度。上述的目的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一種粗加工面銑刀片,其組成包括刀片,所述的刀片的後刀面上具有一組分屑槽、所述的刀片的前刀面上有一組減磨槽,所述的減磨槽連接所述的刀片的前刀面上的一組減磨凸筋。所述的粗加工面銑刀片,所述的刀片為四角方形,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厚度為 4-10mm,邊長為12-25. 4mm,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具有5° -8°的前角和7° -15°的后角, 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的角上為0. 4mm的圓角,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包括前刀面和後刀面, 所述的後刀面上具有0. 8mm的倒稜。所述的粗加工面銑刀片,所述的分屑槽的表面輪廓線呈等腰或不等腰梯形,所述的分屑槽的其中一邊與豎直中心線呈2° -5°,所述的分屑槽的另一邊與豎直中心線呈 5° -11° ;所述的分屑槽三維形狀為半斜柱形,頂圓直徑為l_2mm,所述的分屑槽三維形狀的底圓直徑為1. 5-3mm ;所述的分屑槽深度為0. 5-1. 5mm。所述的粗加工面銑刀片,在每個前刀面上有2-8個所述的減磨槽,所述的減磨槽由中心向兩側均勻分布,所述的減磨槽兩兩之間間隔為l_4mm ;所述的減磨槽三維形狀為半斜圓柱形,所述的半斜圓柱形的傾斜角度與所依附的前刀面角度一致;所述的減磨槽寬度為 0. 4-2mm。
所述的粗加工面銑刀片,每個前刀面上有2-8個所述的減磨凸筋,所述的減磨凸筋由中心向兩側均勻分布,所述的減磨凸筋兩兩之間的間隔為1.21-4mm;所述的減磨凸筋前半部分為半梭形,所述的半梭形的截面橢圓長軸為0. 8-1. 5mm、短軸為 0. 4-0. 75mm ;所述的減磨凸筋後半部分包括自由曲面,所述的自由曲面連接所述的前刀面。
有益效果1.本實用新型將分屑槽開在後刀面上,每個後刀面上開有一個或者多個分屑槽, 在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寬切屑被分屑槽撕成窄切屑,從而減小衝擊,有利於切削熱的擴散。本實用新型分屑槽的設計使得刀片能在任何位置實現正角切削,提高切削性能。本實用新型在前刀面上採用了均布的減磨槽,能減少刀片的磨損,提高刀片耐用度。本實用新型在前刀面上均布的減磨凸筋,其設計一方面有利於斷屑、排屑,提高散熱;另一方面也能減少切屑與前刀面的接觸;從而提高刀具的壽命。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正等測視圖。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視圖。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左視圖。附圖4是附圖1的分屑槽的三維形狀圖。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一種粗加工面銑刀片,其組成包括刀片1,所述的刀片的後刀面上具有分屑槽2、 所述的刀片的前刀面上有減磨槽3,所述的減磨槽連接所述的刀片的前刀面上的減磨凸筋4。所述的粗加工面銑刀片,所述的分屑槽與所述的減磨槽與所述的減磨凸筋均有一組。實施例2 實施例1所述的粗加工面銑刀片,所述的刀片為四角方形,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厚度為4-10mm,邊長為12-25. 4mm,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具有5° -8°的前角和7° -15° 的后角,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的角上為0. 4mm的圓角,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包括前刀面和後刀面,所述的後刀面上具有0. 8mm的倒稜。實施例3 實施例1所述的粗加工面銑刀片,所述的分屑槽的表面輪廓線呈等腰或不等腰梯形,所述的分屑槽的其中一邊與豎直中心線呈2° -5°,所述的分屑槽的另一邊與豎直中心線呈5° -11° ;所述的分屑槽三維形狀為半斜柱形頂圓直徑為l_2mm,所述的分屑槽三維形狀的底圓直徑為1. 5-3mm ;所述的分屑槽深度為0. 5-1. 5mm ;所述的分屑槽位於稜中心或距副切削刃的距離分別為3-5mm、8-10mm。實施例4:實施例1所述的粗加工面銑刀片,所述的減磨槽在每個前刀面上有2-8個,所述的減磨槽由中心向兩側均勻分布,所述的減磨槽兩兩之間間隔為1.2mm;所述的減磨槽三維形狀為半斜圓柱形,所述的半斜圓柱形的傾斜角度與所依附的前刀面角度一致;所述的減磨槽寬度為0. 4-2mm。實施例5 實施例1所述的粗加工面銑刀片,所述的減磨凸筋每個前刀面上有2-8個,所述的減磨凸筋由中心向兩側均勻分布,所述的減磨凸筋兩兩之間的間隔為l-4mm;所述的減磨凸筋前半部分為半梭形,所述的半梭形的截面橢圓長軸為0. 8-1. 5mm、短軸為0. 4-0. 75mm ; 所述的減磨凸筋後半部分包括自由曲面,所述的自由曲面連接所述的前刀面。
權利要求1.一種粗加工面銑刀片,其組成包括刀片,其特徵是所述的刀片的後刀面上具有一組分屑槽、所述的刀片的前刀面上有一組減磨槽,所述的減磨槽連接所述的刀片的前刀面上的一組減磨凸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粗加工面銑刀片,其特徵是所述的刀片為四角方形,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厚度為4-10mm,邊長為12-25. 4mm,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具有5° -8°的前角和7° -15°的后角,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的角上為0.4mm的圓角,所述的四角方形刀片包括前刀面和後刀面,所述的後刀面上具有0. 8mm的倒稜。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粗加工面銑刀片,其特徵是所述的分屑槽的表面輪廓線呈等腰或不等腰梯形,所述的分屑槽的其中一邊與豎直中心線呈2° -5°,所述的分屑槽的另一邊與豎直中心線呈5° -11° ;所述的分屑槽三維形狀為半斜柱形,頂圓直徑為 l-2mm,所述的分屑槽三維形狀的底圓直徑為1. 5_3mm ;所述的分屑槽深度為0. 5-1. 5mm。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粗加工面銑刀片,其特徵是在每個前刀面上有2-8個所述的減磨槽,所述的減磨槽由中心向兩側均勻分布,所述的減磨槽兩兩之間間隔為l-4mm; 所述的減磨槽三維形狀為半斜圓柱形,所述的半斜圓柱形的傾斜角度與所依附的前刀面角度一致;所述的減磨槽寬度為0. 4-2mm。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粗加工面銑刀片,其特徵是在每個前刀面上有2-8個所述的減磨槽,所述的減磨槽由中心向兩側均勻分布,所述的減磨槽兩兩之間間隔為l-4mm;所述的減磨槽三維形狀為半斜圓柱形,所述的半斜圓柱形的傾斜角度與所依附的前刀面角度一致;所述的減磨槽寬度為0. 4-2mm。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粗加工面銑刀片,其特徵是每個前刀面上有2-8個所述的減磨凸筋,所述的減磨凸筋由中心向兩側均勻分布,所述的減磨凸筋兩兩之間的間隔為1.21-4mm;所述的減磨凸筋前半部分為半梭形,所述的半梭形的截面橢圓長軸為 0. 8-1. 5mm、短軸為0. 4-0. 75mm ;所述的減磨凸筋後半部分包括自由曲面,所述的自由曲面連接所述的前刀面。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粗加工面銑刀片,其特徵是每個前刀面上有2-8個所述的減磨凸筋,所述的減磨凸筋由中心向兩側均勻分布,所述的減磨凸筋兩兩之間的間隔為1.21-4mm;所述的減磨凸筋前半部分為半梭形,所述的半梭形的截面橢圓長軸為 0. 8-1. 5mm、短軸為0. 4-0. 75mm ;所述的減磨凸筋後半部分包括自由曲面,所述的自由曲面連接所述的前刀面。
專利摘要粗加工面銑刀片。為了提高金屬切除率,提高生產率或機器設備的利用率,必須從增大切削層厚度和進刀量入手,大進給銑削技術在現代加工車間正變得日益流行。一種粗加工面銑刀片,其組成包括刀片(1),所述的刀片的後刀面上具有分屑槽(2)、所述的刀片的前刀面上有減磨槽(3),所述的減磨槽連接所述的刀片的前刀面上的減磨凸筋(4)。本實用新型用於高速大進給大切深銑加工。
文檔編號B23C5/00GK201997780SQ20102058729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2日
發明者彭中偉, 徐雷達, 王志剛, 蔡東松 申請人:哈爾濱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