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老演員王曉棠(電影表演藝術家王曉棠)
2023-07-16 17:57:45
在我走過的道路上,每一步都離不開新中國對我的培養,離不開人民群眾對我的恩澤。中國人常說,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而我,是受了人民湧泉般的恩惠,竭盡心力也只能是滴水之報。
我是新中國培養起來的電影工作者。十八歲那年,我進入總政文工團京劇團任演員。後來,京劇團赴大西北為部隊進行慰問演出,我任報幕員,因為表現突出,被調入總政文工團話劇團。二十一歲那年,我開始走上銀幕。
1955年,我參拍影片《神秘的旅伴》,飾演女主角——彝族少女小黎英,這是我的第一個銀幕角色。緊接著,我又參演影片《邊寨烽火》,飾演景頗族女子瑪諾,並因此獲得第十一屆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調入八一電影製片廠之後,我成為一名專業電影演員,隨後,我參拍了四部影片,其中,以在《英雄虎膽》中飾演的阿蘭一角最受人關注。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時候,我參拍八一電影製片廠的獻禮影片《海鷹》,飾演女主角——民兵連長玉芬。1962年,我榮幸地被評為新中國二十二位優秀電影演員之一。隨後,就出演電影《野火春風鬥古城》,在這部電影中,我一人分飾金環、銀環這兩個性格迥異的角色。我在這部電影中的表演,被一些觀眾認為是我演員生涯中的巔峰。能夠受到觀眾的喜愛,我打心眼裡高興,但是也時常警醒自己:藝無止境,人應該始終謙虛、謹慎。
「不要千人一面,而要一人千面。」我把這句話作為自己從事電影表演的要求。我總在不斷迎接新的挑戰,總願意嘗試演繹不同風格的故事,總是力求塑造性格氣質截然不同的人物形象。從《神秘的旅伴》中的小黎英,《邊寨烽火》中的瑪諾,到《英雄虎膽》中的阿蘭,《海鷹》中英姿颯爽的民兵連長玉芬,再到《野火春風鬥古城》中的金環、銀環……每一個角色,都傾注了我的心血。除了業務上刻苦用功,我還十分注重思想政治上的學習與提高。我認為,思想上達不到的境界,藝術上無論如何都是展示不出來的。我從一個青年學生,學唱著「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我是一個兵,愛國愛人民」走進人民軍隊,從此有了信仰,逐漸學會「百折不回地戰勝困難,從容大度地面對委屈,戒驕戒躁地奮勇前進,獻身新中國和八一軍旗」。記得1958年,我獲國際電影節「青年演員獎」後,有記者通過八一廠演員劇團團長要求我寫一篇心得。我問團長,能不寫嗎?團長說,為什麼?我說,我還是個新兵,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團長想了想,應允了。
在人生徵程中,我體悟出,一個人只要精神不垮,生活就是充滿希望的,人永遠都要走箭頭向上的道路。我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拍了些影片,決心做個人民的好演員,可說實話,當時對於「人民」的認知,其實還是比較籠統的。直到後來,我落戶到北京市懷柔縣北臺上林場,當了六年林業工人,我的思想才發生變化。那六年的生活很辛苦,但是我扎到生活的最基層,跟工人農民的感情真正深厚起來。我至今記得,北臺上林場場長老胡曾對我說,我們也沒有更大的力量幫助你,只要你是為返回八一廠的事去北京,我就準你的假!
有一次,我回八一廠送完材料,趕到北京站乘火車回林場,可當時已是末班車開車前最後三分鐘。鈴聲響起,通往站臺的門已經關了。見我氣喘籲籲地趕到,把門的女職工衝臺階下的列車員喊道:讓王曉棠上車!列車員重新打開車門,我剛踏上車,列車便啟動了。火車上的乘客對我說:王曉棠,你好好的,將來還給我們演電影。我聽了,感到特別溫暖。
有一天,我在北臺上水庫的大壩上,扛著鐵鍁,收了工往回走,一幕幕的生活場景在我腦海裡閃回,我忽然間感到醍醐灌頂。什麼是人民?北京站的員工、不相識的乘客、老胡和林場的工友們、我的老上級和同志們……他們就是我心中的人民!人民,是十分具體的。在我人生最低谷的時候,他們仍然維護我,對我寄予厚望。從此,只要說到「人民」二字,我就飽含感情甚至熱淚盈眶。我在心中發誓,倘若能回到電影崗位上,我就只做一件事——回報人民。
後來,我終於重返八一廠,再著戎裝。猛然看上去,軍裝還是原來的樣式,可臨風而立,我感覺自己比原來「富有」許多,也充實許多。六年的林場生活,賜予我一大筆精神財富,讓我真正地成熟起來。我開始踐行自己的誓言:我所有編導的影片,我在公僕崗位上所做的每件事,無論巨細,只有一個目的——報答人民。我把我的感悟,把我對人民群眾的感情,寫進我編導並主演的影片裡,並且借影片中人物的語言,表達我的心聲。1982年,我編導了電影《翔》,在這部電影中,我借女主人公說出自己的心聲:「我受了人民湧泉的恩惠,竭盡心力,也只能是滴水之報!」1986年,我編導了故事片《老鄉》,主題仍然是「不能忘記人民」。1992年,我就任八一電影製片廠廠長,帶領八一廠組織拍攝《大轉折》《大進軍》等一系列可載入中國電影史冊的戰爭巨片,而我的初衷,仍然是簡簡單單的四個字:回報人民。
在我走過的道路上,每一步都離不開新中國對我的培養,離不開人民群眾對我的恩澤。中國人常說,受人滴水之恩,當以湧泉相報。而我,是受了人民湧泉般的恩惠,竭盡心力也只能是滴水之報。
我的人生,鑄進了新中國的年輪裡。(作者為電影表演藝術家)
(來源:人民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