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越野的如何選購馭勝s350(另類測試江鈴馭勝S350)
2023-07-13 19:37:04
【汽車點評·試駕·原創】
今天的主角是一位硬漢,第一眼看上去略顯柔美的線條似乎讓人把它與城市SUV畫上了等號。但經過我們的一番折騰後才發現,鋼筋混凝土的水泥叢林生活也許並不適合它,而崎嶇不平的泥濘溝壑才是它應該生存的地方。這就是今天的主角,江鈴馭勝S350,下文簡稱馭勝。
馭勝上市也有一段時間了,在二三線城市路面上的能見度也比較高,這一方面得益於其較低的起步售價,另一方面則是較高的全系性價比。花15萬就能買到4775mm車長,將近1米9車高(1862mm)的一臺SUV,在馭勝所處的級別,這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吸引力。
我們頭天晚上拿到的試駕車,幾個北京來的過客在南昌自駕,感覺很是自由、歡喜,中途除了一位同事之前開過馭勝,其它人都沒碰過這車。在經歷各種爽快的超車,顛簸路面的飛奔後,大家一致認為這車「牛X」,所以我們決定「來點刺激的」:幾個人合計著斷策劃了一次「越野之旅」,希望通過惡劣路況的考驗,來看看馭勝到底有什麼真本事。但在開始這段激動人心的旅行之前,還是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馭勝這臺車吧!最起碼,這也是未來一天要陪伴我們翻山越嶺的得力夥伴。
第一眼看上去,馭勝給人最大的感覺就是:「個子真高」,不過考慮到其為非承載式車身,有大梁的存在,這樣的身高也就可以理解,此外馭勝的「腿」也不短,達到225mm,配上四條265/65R17的全路況輪胎,看上去下盤十分穩固。然而相對於其身高,馭勝似乎要更加寬大些,才能帶出「悍馬」般的霸氣!其實1895mm的車寬已經很魁梧了,再寬真的不好在城市裡穿行。
光源方面,馭勝採用了滷素燈泡 透鏡的組合。而我們不得不指出的是,馭勝的滷素近光燈在夜間的照明效果一般,而且色溫過於偏向暖色調,近光燈射出的都是幾近霧燈顏色的黃光。不知道是不是這臺試駕車的個例(已行駛17000公裡)。但是遠光燈的亮度非常明亮,在雙向會車的道路上行駛時,我們不得不時常在遠近光之間進行切換,在自身安全與相互尊重中取得平衡。
馭勝的內部裝修還是比較到位的,在用料上很捨得下本,基本上你能摸到的地方都應用了搪塑工藝處理。且馭勝的整體內飾設計也比較合理,各種功能鍵布局相對於同級別自主品牌來說,比較符合實用邏輯性。中控臺雖然抄襲痕跡比較重(參照凱迪拉克SRX中控),但細節改變較多,也算是走出了江鈴自己的特色吧。
有意思的是馭勝的手剎,採用了提拉式設計。這種設計在功能性上並沒有與傳統手剎出現差別,只是在空間的佔用率上,提拉式手剎給馭勝帶來了很大的幫助,使得馭勝仍然能夠利用手剎後面的空間安排上兩個杯架。
由於我們測試的是五座車型,且馭勝又確實比較高大,所以空間方面並沒有太多的抱怨。只是這麼高的車身,車內可用高度似乎並沒有本質的提高,我們相信這點與馭勝的大梁存在著很大的關係,同樣的問題也出現在高端陣營的奔馳G級越野車上,可見無論價格高低與否,這是非承載式車身的通病。
馭勝的動力來自於這臺2.4升渦輪增壓柴油機,能夠輸出140匹馬力與375N·m扭矩。這臺柴油機的輸出特性是典型的低轉速高扭矩,所以搭載這臺2.4T的馭勝擁有著優秀的起步加速能力,充足的低扭在日常駕駛時十分討巧,而羸弱的馬力(只有140匹)在高速上就顯得不那麼夠用了。當然,如果你所處的地區對於柴油車有限制上牌等政策,你還可以選擇2.0T汽油發動機的馭勝,它搭載了能夠輸出177匹馬力與250N·m的2.0升直列四缸渦輪增壓汽油機,這無疑是對於北京等等對於柴油車有限制地區的一大福音。
返回
上一張
下一張
文章評論
發表
由於時間比較緊迫,我們只有一天的時間來體驗馭勝的行駛性能,於是我們決定在南昌提車後,趕往相距50餘公裡的厚田沙漠景區拍照體驗。去程特意選擇了一條幾乎不算路的路,在工地和泥地裡穿越,回城選擇了連接厚田沙漠景區與南昌市區的楓生高速,用以體驗馭勝的高速行駛性能。
開始陪伴在我們身邊的還有一些社會車輛,大概開出500米之後,我們就徹底的變成了這黃土路上惟一的一輛車了,身邊往來穿梭的都是斯太爾六輪渣土車與卡特皮勒履帶式挖掘機。我們猶如包工頭視察施工現場一般,沿著贛江邊的工地一路崎嶇前行,幾次都差點託了底。
什麼交叉軸搓板路這裡都出現了,感覺像是終極越野考驗了。一路上都是被重載卡車軋出的深深的車轍,試車當天又有些小雨,車轍變成了一道道深深的溝壑,我們必須謹慎的保證輪胎始終在車轍兩側路肩上前行,一旦輪胎陷進車轍裡,必定託底。而我們今天測試的馭勝更類似於一輛皮卡,採用的是後驅設定,且後軸沒有配備差速鎖,這就意味著一旦出現一側車輪懸空,我們就束手無策了。
就在這遍布大坑與寬溝的路上,我們一車三個編輯一致認為,馭勝在爛路上有出奇的舒適性。雖然大梁讓車身顯得沉重且重心偏高,但這一切在顛簸的土路上卻變成了難以言喻的優勢,碾過不平整的路面時,整車底盤給人感覺非常堅固。又由於懸掛行程較長,較軟,對路面的細碎震動吸收的比較徹底,經過車轍時懸掛拉伸的比較充分,大梁的存在又讓馭勝不至於出現太大角度的縱向晃動,所以我們一致認為,馭勝最適合的道路應該是這種半工地半野地的複雜路況。事後在回城高速上的感受也從相反的方面佐證了我們的預想。
終於如西天取經一般的走完了這漫長的工地野地混合路段後,我們駛上了鄉村公路。但可謂是剛出狼穴,又入虎口,這鄉村公路上滿地亂跑的野雞頓時成了我們必須要面對的現實問題。這時馭勝較高的車身就變成了一種累贅,由於發動機艙蓋比較寬大,坐姿又比較高,所以馭勝的前部向下視野並不理想。野雞又小又靈活,看到車來了就受驚的滿地亂竄,有時我們不得不讓副駕駛搖下窗戶探出頭去觀測前方路況,以免讓野雞「命喪車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