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代蘇聯美術電影(伊文思贈給延安電影團的手提攝影機)
2023-07-14 00:57:24 3
【文物故事】
作者:樊雙(國防大學軍事文化學院講師)
這是一臺35毫米「埃姆」單鏡頭攝影機,雖然它個頭不大,但卻不簡單,它的鏡頭捕捉過毛澤東等老一輩領導人的身影,記錄過延安火熱的戰鬥生活。
1938年,荷蘭著名紀錄片大師約裡斯·伊文思來到中國,想要拍攝一部歌頌中國人民艱苦抗戰的影片《四萬萬人民》。他敬佩中國共產黨,特意在影片中安排了一段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堅持抗日的內容,並打算去延安及華北地區完成實地拍攝,但是這一計劃卻遭到了國民黨當局的阻撓。
此為與伊文思所贈同一型號的攝影機。資料圖片
由於沒有辦法去延安拍片,離開中國前,伊文思秘密聯繫了正在武漢八路軍辦事處籌備拍攝八路軍電影的中共領導人周恩來,主動提出要把自己的Eyemo攝影機和2000英尺膠片無償送給八路軍。某個夜晚,在漢口郊外一條偏僻的馬路邊,伊文思和周恩來派來的左翼電影攝影師吳印鹹對上了接頭暗號「延安!延安!」之後,就將珍貴的攝影機和膠片交給了對方。不久,吳印鹹和左翼電影人袁牧之就帶著這臺攝影機和膠片到達延安,並由八路軍總政治部成立了延安電影團,拍攝了一系列影片和珍貴的歷史鏡頭。
這臺攝影機直接記錄下了延安以及各敵後抗日根據地鮮活的生活: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留下了朱德、彭德懷、賀龍、關向應、聶榮臻等將領在前線的戰鬥影像;電影《生產與戰鬥結合起來》呈現了南泥灣開荒的火熱景象,反映了八路軍戰士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堅決打敗敵人的強大鬥志;重大歷史影像資料如《陝甘寧邊區第二屆參議會》《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延安各界慶祝百團大戰勝利大會》等,表現了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領導人的卓越風採;還有國際主義戰士白求恩在陣地前沿小廟裡為傷員做手術的珍貴畫面……
遺憾的是這臺攝影機已經遺失,現在放在國家博物館的是一臺與伊文思所贈同一型號的攝影機,透過攝影機我們仿佛置身那個火熱的年代,看到了延安各行業的風採風貌,感受到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延安,那些珍貴的歷史檔案鮮活地反映了一個時代的主題——「天下人心歸延安」。
《光明日報》( 2022年05月22日07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