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看電影的票價(日本電影票26年來首次漲價)
2023-07-14 11:16:46 3
即便在電視和網絡十分發達的今天,在漆黑的電影院中看上一部影片的體驗也無法被代替。在銀幕上看到比現實生活中更大的人物形象仿佛有某種魔力,總能讓世界各地的觀眾出入影院。影片的上映遍布全球,而觀眾需要花多少錢看電影,取決於其所在的國家和城市。
據朝日新聞(The Asahi Shimbun)報導,自今年6月1日起,日本電影票價從1800日元(約合人民幣115元)上漲到1900日元(約合人民幣121元),這是26年來的首次漲價。東寶株式會社(Toho Company, Limited)最先發布漲價聲明,理由是新電影院的興建、4D影院、巨幕電影(Imax)和抗震設備的設置都需要經費。Tokyu Recreation表示也會跟著漲價,但是另外兩家大公司永旺株式會社(Aeon)和United則表示保持原價位。
1993年,日本多廳影院發展規模開始擴大,電影票價被定為1800日元。多廳影院的設置是為了挽回被電視搶走的觀眾,電影觀眾隨之增加。1996年,電影觀影量低至1.196億人次,2018年,增加至1.692億人次。正因為觀影人數一直不甚理想,電影公司也沒什麼勇氣給電影票漲價。 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定價1800日元,還是1900日元均為原價,觀眾實際購票很少需要按原價購買,大多會有不同程度的折扣。2008年,日本平均一張電影票實際價位在1200日元(約合人民幣76.7元)左右,2017年,漲至1300日元(約合人民幣83.1元)左右。近四分之一個世紀以來,日本電影票價保持基本穩定,不曾明碼標註提高價位,放在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來看,日本的電影產業似乎很「良心」。但是如果進一步考量日本民眾對電影票價的負擔能力,以及將日本的電影票價與其他國家進行對比,會發現即便是26年來第一次漲價,日本電影票價一直都不是很「親民」。對普通民眾來說,看電影算是相對奢侈的活動。在世界範圍內,日本的電影票價也居電影票價最高國家行列。
電影票價最高國家榜單,日本排在巴林(Bahrain)、瑞士(Switzerland)、挪威(Norway)、瑞典(Sweden)、澳大利亞(Australia)和芬蘭(Finland)之後,為世界第七高價位。圖片來自世界地圖集(World Atlas)。
電影票價最高的兩個國家是位於阿拉伯半島(平均票價17.48美元,約合人民幣120.9元)的巴林和多山國家瑞士(平均票價16.8美元,約合人民幣116.2元)。有趣的是,這兩個國家的電影產業都不是很出眾,比如2009年,巴林只拍攝了44部影片;2011年,瑞士只有84部影片。當然,這兩個國家的人均收入都非常高,某種程度上也緩和了電影票的高價位。北歐國家如挪威、瑞典、芬蘭和丹麥電影票價也偏高,這四個國家氣候都偏寒冷,自然景致優美。斯堪地那維亞文化強調有活力的生活方式,非常看重運動和戶外活動,也許正是因為這種心態,他們站在了美國人留給人的印象「電視迷」couch potato,整天泡在電視機前的人)的對立面。這幾個國家稅率相對較高,電影票自然也不例外,挪威、瑞典和丹麥的電影票銷售稅高達25%。日本電影發行量居世界第三。日本的電影發展歷史悠久且聲名遠播,電影藝術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獲得過四次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但與此同時,日本的電影票價也比其他國家高很多,平均價位在12.77美元(約合人民幣88.3元)。日本電影票稅率為8%,今年10月份將漲到10%。這也許與日本文化有關,看電影是相對奢侈的消費行為。日本電影的高價位還與其電影產業模式有關。電影公司東寶株式會社和松竹株式會社(Shochiku Corporation Limited)是日本電影票價高昂的重要因素,這兩家是日本規模最大的電影公司,幾乎壟斷了日本的電影產業,也掌控了電影票價。事實上,如果這些領銜公司不降低電影票價,那麼日本的電影票價會一直居高不下。反觀國內,在改革開放初期,電影票價在2角左右,在一元錢能買20斤麵粉的年代,2角左右的電影票還是很昂貴的,普通民眾一般看不起電影。新中國成立之後,為了讓更多觀眾走進影院,電影票由政府統一定價,票價甚至低至幾分錢。而如今,電影票價最低30元起步,繁華地段影院的票價則一般高達60、70元,甚至百元以上。
(責任編輯:張倩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