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水瓶用全自動電速熱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7-13 20:21:06 1
專利名稱:熱水瓶用全自動電速熱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熱水瓶用電速熱裝置,特別是一種全自動電速熱裝置。
背景技術:
目前市場上常用的熱水瓶用電速熱裝置,是本人發明的專利號為98217791.7的實用新型專利「熱水瓶用帶有控溫器的電速熱裝置」,它是由熱水瓶塞、電熱管及控溫器組成的,其特徵是控溫器置於空心塑料管內且位於電熱管的下方,從而有效地克服了在整個燒水過程中不會因環境及控溫器本身存在誤差而影響控溫器正常接通或切斷電源,保證了本裝置在任何環境下均能正常工作。但是,由於控溫器通常存在±5℃的誤差,而該裝置中的控溫器是固定不動的,即不能上下移動,所以有時會造成水開了,本裝置還未斷電,有時會出現水未開,電卻斷了。
實用新型內容為了克服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改進的熱水瓶用電速熱裝置,它可使置於電熱管下方的控溫器可上下移動,從而有效克服了現有技術存在的不足,實現了當熱水瓶內的水充分沸騰後可自動斷電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來實現的。
本實用新型包含熱水瓶塞、殼蓋、電熱管、控溫器及金屬導熱空心管,熱水瓶塞是一塑注的空心體,其中部有一隔板,電熱管固接於該隔板上,金屬導熱空心管上端開口,下端封閉,它比電熱管的底部稍長,其上端固接於隔板上,控溫器置於金屬導熱空心管內且位於電熱管下端,它通過導線與電熱管串聯,其特徵是有一拉杆,其下端插入殼蓋並連接於導線的絕緣處。
由於本實用新型中的控溫器可上下移動,當控溫器存在±5℃誤差時,可手動調節拉杆使控溫器上移或下移,從而實現熱水瓶內的水充分沸騰後可自動斷電。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性能穩定,使用既安全又方便。
以下將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詳細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電路原理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及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是由熱水瓶塞2、殼蓋1、金屬導熱空心管4、電熱管7及控溫器5組成,熱水瓶塞2是一塑注的空心體,其中都有一隔板3,電熱管7的上端固接於隔板3上,控溫器5是一現有技術,通常它存在±5℃的誤差。有一金屬導熱空心管4,它上端開口,下端封閉,且比電熱管的底部稍長,其上端固接於隔板3上,控溫器置於金屬導熱空心管內且位於電熱管下端,在控溫器5的周圍填充有絕緣物質,控溫器5通過導線與電熱管7串聯。為了更好地絕緣,可在導線外部套上一根絕緣軟管6。有一支架8置於熱水瓶塞2內,其下端與絕緣軟管6的上端連接。有一拉杆9,其下端插入殼蓋1並與支架8上端連接,這樣只要向上拉動拉杆9,即可帶動控溫器5向上移動,反之則向下移動,從而達到上下移動控溫器5的目的。由於控溫器存在±5℃的誤差,當水充分沸騰時,若發現電路還未被切斷,則可向上拉動拉杆9使控溫器上移;如果水未充分沸騰,電路卻已被切斷,則向下移動拉杆9使控溫器下移。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將本實用新型置於裝滿水的熱水瓶內,接通電源,水開始被加熱,當水充分沸騰後,控溫器可自動切斷電源,從而達到全自動燒水的目的。
權利要求1.一種熱水瓶用全自動電速熱裝置,它包含熱水瓶塞、殼蓋、電熱管、控溫器及金屬導熱空心管,熱水瓶塞是一塑注的空心體,其中部有一隔板,電熱管固接於該隔板上,金屬導熱空心管上端開口,下端封閉,它比電熱管的底部稍長,其上端固接於隔板上,控溫器置於金屬導熱空心管內且位於電熱管下端,它通過導線與電熱管串聯,其特徵是有一拉杆,其下端插入殼蓋並連接於導線的絕緣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水瓶用全自動電速熱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控溫器5的周圍填充有絕緣物質。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水瓶用全自動電速熱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導線外部可套上一根絕緣軟管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熱水瓶用全自動電速熱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拉杆與導線的連接是通過支架8來實現。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熱水瓶用全自動電速熱裝置,其特徵是所述的支架8置於熱水瓶塞2內,其下端與絕緣軟管6的上端連接,拉杆9的下端插入殼蓋1並與支架8的上端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熱水瓶用全自動電速熱裝置,它包含熱水瓶塞、殼蓋、電熱管、控溫器及金屬導熱空心管,熱水瓶塞是一塑注的空心體,其中部有一隔板,電熱管固接於該隔板上,金屬導熱空心管上端開口,下端封閉,它比電熱管稍長,其上端固接於隔板上,控溫器置於金屬導熱空心管內且位於電熱管下端,它通過導線與電熱管串聯,其特徵是有一拉杆,其下端插入殼蓋並連接於導線的絕緣處。由於本實用新型中的控溫器可上下移動,當控溫器存在±5℃誤差時,可手動調節拉杆使控溫器上移或下移,從而實現熱水瓶內的水充分沸騰後可自動斷電。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性能穩定,使用既安全又方便。
文檔編號H05B1/02GK2838198SQ200520129388
公開日2006年11月15日 申請日期2005年11月21日 優先權日2005年11月21日
發明者林學金 申請人:林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