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血管瘤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2023-07-13 17:38:01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血管瘤的中藥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醫藥領域,具體地說是一種治療血管瘤的中藥。
背景技術:
皮膚血管瘤是一種常見多發疾病,特別是少兒時期,發病率較高。現有的治療方法主要有冷凍、電療、X射線照射、藥劑注射(例如採用對患處直接注射魚肝油酸鈉等)和手術切除等,冷凍治療是通過低溫使血管瘤組織凍結變性受損壞死,但皮膚壞死血管瘤組織脫落後傷口癒合留有瘢痕,另外,在損傷血管瘤組織的同時,周邊好的皮膚組織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傷,引起其他病變,上述方法不僅治癒率低、治療時間長、治療費用多、病人常有痛苦,而且治療後常復發。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治療血管瘤的中藥,本發明具有標本兼治、無副作用、價格低廉的特點。一種治療血管瘤的中藥,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防風10-15克、 黃蓮16-32克、草烏20- 克、生地30-35克、丹皮8_10克、五味子80-87克、白薇30-45克。上述中藥成分中,防風味辛、甘、性微溫,歸膀胱、肝、脾經,有祛風解表、勝溼止痛、止痙的功效,主治外感表證、風疹瘙癢、風溼痺痛、破傷風;黃蓮苦、寒,主治熱病瀉痢、 心煩、胸痞嘔吐、煩渴、癰腫疔毒、目疾、赤痛等疾病;草烏辛、熱、有毒,入肝、脾、肺經,主治風寒溼痺、中風癱瘓、破傷風、頭風、脘腹冷痛、痰癖、氣塊、冷痢、喉痺、癰疽、疔瘡、瘰癧; 生地甘、寒,歸心、肝、腎經,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用於熱病舌絳煩渴、陰虛內熱、骨蒸勞熱、內熱消渴、吐血、衄血、發斑發疹;丹皮味苦、辛、微寒,歸心、肝、腎經,清熱涼血、活血散瘀,用於血滯經閉、痛經、癰腫瘡毒、跌扑傷痛、風溼熱痺等症;五味子溫、酸、甘,歸肺、 心、腎經,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用於久嗽虛喘、夢遺滑精、遺尿尿頻、久瀉不止、自汗、盜汗、津傷口渴、短氣脈虛、內熱消渴、心悸失眠;白薇苦、鹹、平、無毒、寒,歸胃、肝、腎經,清熱涼血、利尿通淋、解毒療瘡,用於溫邪傷營發熱、陰虛發熱、骨蒸勞熱、產後血虛發熱、熱淋、血淋、癰疽腫毒。配製及服用方法將上述中藥混合後加水煮沸,靜置,取上層清液即得本發明具有標本兼治、無副作用、價格低廉的特點。有效率79%,治癒率74%。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1 一種治療血管瘤的中藥,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防風 10-15克、黃蓮16-32克、草烏20- 克、生地30-35克、丹皮8_10克、五味子80-87克、白薇 30-45克。將上述中藥混合後加水煮沸,靜置,取上層清液即得。實施例2 —種治療血管瘤的中藥,優選是防風12克、黃蓮25克、草烏27克、生地33克、丹皮10克、五味子82克、白薇34克。將上述中藥混合後加水煮沸,靜置,取上層清液即得。典型病例病例1,王X,女,4歲,煙臺人,患皮膚性血管瘤,服用本方劑5劑,痊癒,隨訪至今未復發。病例2,趙X,男,8歲,淄博人,患皮膚血管瘤,服用本方劑8劑痊癒,隨訪至今未復發。
權利要求
1. 一種治療血管瘤的中藥,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防風10-15克、黃蓮16-32克、草烏20- 克、生地30-;35克、丹皮8_10克、五味子80-87克、白薇30-45克。
全文摘要
一種治療血管瘤的中藥,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配比的原料藥物組成防風10-15克、黃蓮16-32克、草烏20-28克、生地30-35克、丹皮8-10克、五味子80-87克、白薇30-45克。本發明具有標本兼治、無副作用、價格低廉的特點。有效率79%,治癒率74%。
文檔編號A61P9/00GK102397390SQ20101028165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11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11日
發明者高英豪 申請人:高英豪